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

新课程背景下培智学校校本教材的研究与开发

2015-11-08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摘 要:培智课程改革要求“提高智障学生的生存能力,遵循智障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生存的需要,挖掘智障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国家统一的培智教材为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弱智学校试用教材,有些内容陈旧、抽象,已经不太适应智障学生的发展。要想提高智障学生的生存能力,使智障学生最终回归主流社会,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教材的开发刻不容缓。 
  关键词:课程改革;校本教材;以生为本 
  培智课程改革要求“提高智障学生的生存能力,遵循智障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生存的需要,挖掘智障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智障孩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智力障碍,他们在阅读理解、沟通交流、动作技能、心理调节等方面的能力发展缓慢,普通孩子很容易获取的生存常识和有关信息,他们掌握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目前,国家统一的培智教材仅为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弱智学校(班)试用教材,有些内容陈旧、抽象,已经不太适应我校智障学生的发展。要想提高智障学生的生存能力,使智障学生最终回归主流社会,就必须突破现有教材的编排,对教材里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不易被学生理解的内容进行删减,以学生为本,以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存需求为中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生活化的主题作为教材内容。自2008年以来,我校开始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展开特殊教育教学生活化的探索实践。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地研究、思考与总结,我认为如果能更好地培养与提高智障学生的生存能力,除了需要通过特殊、系统的强化训练和引导,更需要探究适合智障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能促进他们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更贴近学生实际,更贴近学生立足社会的需要,更符合教育改革的实际。 
  一、校本教材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以生为本”的生本主义教育理念 
  培智课程改革要求遵循“提高智障学生的生存能力,遵循智障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生存的需要,挖掘智障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理念,,即培智教学必须做到以智障学生为根本,促进智障儿童的生存和发展。智障儿童也是社会的一个独立个体,要想在社会生存,就必须要有生活自理能力、自主管理能力和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生存于社会。因此,培智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应以智障学生为本,以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简单的家务劳动能力、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核心,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塑造他们的健全人格,使每一个智障学生都能健康成长,从而使他们也能自觉地、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二)“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思想 
  由于智障学生智力相对低下,其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行为能力、概括、抽象水平等都相对较低,在学习经验的迁移上存在较大困难,所以离开了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就不为他们所理解,也不会被他们能力所接受,也就谈不上能够促进他们的发展。同时,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智障学生学会生活,因此,我们必须把书面的抽象的内容变为生活的直观的内容,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让智障学生在具体的形象的生活环境中,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以生活为核心”,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摄取生活、联系生活,最终为生活服务。 
  (三)“一切为了残疾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的培养目标 
  《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指出,除了要教育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能够独立在社会上生存的公民。所以,培智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应以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当前及未来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为课程内容。一切为了残疾儿童的生存和发展,做到传授知识与补偿缺陷的有机结合,将学生最终培养成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公民素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一个有发展的独立的社会公民。 
  与此同时,培智学校校本教材的研究和开发还要兼顾科学性原则、个别化教育原则、趣味性原则和可读性原则。 
  二、校本教材开发的具体内容 
  (一)低年级校本教材的开发注重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会自理提供更多可能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简单地说就是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对于孩子来说,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自己大小便,自己刷牙洗脸和洗澡洗脚,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物,自己独立进餐,自己背书包上下学、自己整理书包、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知道冷暖和饱饿,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等等。低年级智障学生年龄比较小,同时由于智力低下的原因,以上所说的这些最基本的能力他们一般都不具备,所以低年级校本教材的开发应以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将以上各种能力的培养作为教材的内容,组织学生学习,为学生学会自理提供更多可能。我们采用单元主题的形式来设计教材内容,一个单元一个主题,并将每个主题穿插在不同的科目之中,即不同的科目承担同一主题的不同部分的教学。例如,在“个人卫生”这一主题单元中,我们设计了“刷牙”系列课,包括认识牙刷、牙膏、杯子,学习有关句子:我用牙刷刷牙……(语文课),动手学习刷牙(生活适应课),数数一共有几支牙刷、牙膏……(数学课),牙刷、牙膏的分类(常识课),用笔画出牙刷、牙膏、口杯(美术课),学唱刷牙歌(音乐课)……这样的设计既遵循了系统性的原则,又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二)中年级重在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生活提供更多可能 
  当学生基本掌握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后,就应该开始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处的角色及其应有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必须遵守的规则。如,生活中防火、防盗、防中毒等安全意识,买卖东西的常识,待人接物做客的礼仪,道路交通知识,通信、储蓄、就医等常识,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社会常识,才能更好地指导智障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例如,外出时大家都会有乘坐交通工具的机会,只有了解了乘车乘船等交通工具的基本常识,才能有助于出行,避免意外和交通事故的发生。所以,在中年级的校本教材中,我们设计有“安全出行”“商城购物”“医院看病”“社交礼仪”等主题单元。例如,在“安全出行”这一主题单元里,我们通过语文课,教给学生认识各种交通工具、交通信号的名称,在数学课上计算买几张车票要多少钱?在生活适应课上学习如何乘车、乘船……如何安全出行。在常识课上,认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在美术课上学画汽车、轮船、飞机……在音乐课上学唱交通安全歌……通过一个主题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适应社会。

相关文章:
  • 1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 3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 4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趣味教学策略的积极融入
  • 5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 6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7 项目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学质量
  • 8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
  • 9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10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设置与锡林郭勒地区产业需求对接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