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

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参与的方法思考

2015-11-11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要求特别强烈,这种需求也就是参与的需求。”素质教育思想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这些思想提醒我们,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结构,精心设计教学中的每一环节,努力创设最佳情境,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激发学生参与动机,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产生结果的过程。而纵观当前课堂教学,虽然历经课改风雨,但效果甚微,许多教师只闻其味,不得其法,课堂教学仍然单一呆板,多为“一言堂”的“填鸭式”、“注入式”或一问一答的“打乒乓球式”教学,课堂教学程式化,学生多为被动接受知识,教学效果一般,较大程度地遏制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发展。笔者认为,贯彻落实课程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用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引导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探索能力的增强,以及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用恰当的提问方法,引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揭露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它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推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1.问在有疑之处 
   教师的问题设在学生有疑之处,才能引起探究的兴趣。学生的有疑之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自知有疑的地方,一种是自觉无疑而实则有疑的地方。对学生自知有疑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它们提出来,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解决,对那些学生自觉无疑实则有疑的地方,教师则要在“无疑”处设疑,从而激起探究的热情。 
   2.问题要难易适度 
   教师在提问中,不能说越难越好,而应当难易适度,问题情境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问题过难,又会使学生感到力所不及,不知从何做起,可能会失去探究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要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也就是其难易度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这样设计问题不但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特点,还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同时还是一种教师思维过程的心理示范。 
   3.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启发性的提问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怎样才算是启发性的提问呢?即能激起学生探究兴趣的提问,能启发学生思路的提问,能引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的提问,能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方法去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的提问。比如,在教学“体积概念”之前,可为学生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乌鸦原来是喝不到水的,后来为什么喝到水了?放入的石子与水位升高有什么联系?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理解并牢固掌握体积的概念。在教学中,从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知识自身规律等方面创设问题情境,是学生突破难点的“金钥匙”。 
   二、课堂教学环节中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方法 
   1.复习导入环节 
   复习导入环节是根据旧知识和新知识的联系,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的新知教学的铺垫练习。是架设新旧知识的桥梁,是学生现有水平能够解决的练习,以此来使学生感受成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动机,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1)新知分解或新知变形还旧法:即将当节课的新知识,按知识结构分解或变形成旧知识,形成基础训练。 
   (2)变新知生活化问题法: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问题是现实生活数学化的结果,这是课标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我们利用许多数学知识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其原形的特点,设计生活化问题成为“双基”训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价值观。 
   2.新知学习环节 
   课标教材改变了知识的呈现过程,增加了一些知识的探索过程,笔者在日常教学中遵循课标尊重学生的主体原则,合理开发课程资源,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把认识客体和新问题摆放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挑战智慧,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把学生置于积极的、活跃的探索状态中,这样求得问题解决就成了学生迫切的需求和渴望,从而激起学生的好胜心,使其积极的参与探索新知学习活动。 
   3.内化巩固环节 
   内化巩固环节,学生的学习精力有所不足,注意力不集中,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状态,参与新知巩固的学习,笔者在巩固练习的内容、形式、手段、方法上灵活多变,积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练习。如巩固练习的内容设计上分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根据各种教材的不同特点,充分发掘以趣激学的因素,在练习形式的设计上多样化;运用多种学生喜爱的、直观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各种比赛方式和游戏进行巩固练习;学生做练习题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做题,以形成学生独特的个性,让创新的“苗头”在无意间滋生,同时取消传统的指名板演方法,还学生一个自主权。即:谁愿意上,谁就上台做。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结构,,精心设计教学中的每一环节,积极创新教学,努力创设最佳情境,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激发学生参与动机,多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产生结果的过程,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 1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 3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 4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趣味教学策略的积极融入
  • 5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 6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7 项目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学质量
  • 8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
  • 9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10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设置与锡林郭勒地区产业需求对接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