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试图通过对乡镇高中生学习动机现状的调查,发掘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从内部、外部两方面分析学生学习动机缺乏的原因,结合乡镇高中教学实际,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构建激发与维持乡镇高中生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乡镇高中生 学习动机 激发策略 维持策略
目前,普通高中生普遍存在学习动机不明确、自我目标缺失的现象。很多乡镇高中生没有自己明确的学习目标,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对学习失去兴趣与热情,觉得搞好学习只是为了父母、为了老师,应付式上课与写作业,缺乏主动性[1]。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导致学习效果不好。因此,调查和总结乡镇高中学生学习动机现状,发掘影响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途径和方法,帮助乡镇高中学生认识并克服自身存在的学习动机方面的问题,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成绩,对学生个人成才和学校长远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1.研究对象
对增城区派潭中学(乡镇高中学校)高一、高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738份,收回730份,有效问卷为721份,回收率为98.92%,有效率为97.69%。并对高一年级10名学生和高二10名学生进行访谈。
2.调查研究与结果分析
2.1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计划缺失。
在问卷调查中,关于“你觉得上高中的目的是”的选项,28%的学生回答“没什么目标,考上了就来读”;12%回答“父母要求读高中”;40%的学生回答“为了拿到高中毕业证”;只有20%的学生回答“希望考上理想大学”。在问及每周或阶段是否有学习计划时,51%的学生回答一直没有;23%的学生回答偶尔有;18%的学生回答有,但执行度不高;只有8%的学生回答有,并能较好地坚持。可见,目前乡镇高中学生学习目标模糊,没有计划性,反映出乡镇高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2.2学习自制力、独立性差,自我效能感低。
在问卷调查中,“你认为是什么影响了高中生的学习效果”时,37%的学生回答是自身的惰性;31%的学生回答是容易受他人或环境的影响;21%认为是教师的授课方式。在访谈中,很多学生强调,“由于基础差,遇到上课听不懂的会觉得没意思,无法认真听下去。如此恶性循环,最后很多人放弃学习(或某个学科)”。以上数据和访谈记录一方面反映出乡镇高中学生学习意志力、自制力较差,另一方面可看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高,暴露出乡镇高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偏低。
2.3自主学习能力低。
乡镇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偏低,主要表现在上课能坚持认真听课的人占19%,课后自主学习的更少。据问卷调查,“如果老师不布置课外作业”,81%的学生回答不会主动做练习或温习。以上数据说明乡镇高中学生总体自我时间管理、开展学习能力较差,进一步反映出乡镇高中学生学习动机水平不高现状。
3.影响乡镇高中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
3.1学生自我定位模糊,自我评价低。
乡镇高中学校一般是生源排在后面的学校,大多数学生是经筛选之后,由于成绩较差,不得已进入乡镇高中的。所以,乡镇高中学生是一个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是上了高中,但不确定自己上高中的目的是什么,找不到自身的优势,没有奋斗目标,对未来感到遥远、迷惘,缺少规划。很多学生得过且过,都抱着顺其自然,考得上大学就读,考不上再打算的心态,缺乏自主进取、改变现状的行动与动力。
3.2来自家庭的因素。
家庭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有的家长看见孩子成绩不好,只是粗暴地采用责骂甚至打的方式教育,缺少鼓励,也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闻不问;②很多乡镇高中生其实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的学习关注“鞭长莫及”;③有些学生是在家长的压迫下选择读高中的,自身不愿意上这样的学校。
3.3来自学校的因素。
首先,乡镇高中相对落后,师资方面确实不如城里学校,如教师流动性较大,造成教师不足。我校近几年常出现某些学科任课老师不够,需要聘请代课老师的困境。代课老师的变动性大和经验相对欠缺等,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不产生负能量的影响。其次,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慢、教学水平相对落后等影响学生学习动机。最后,乡镇高中生源群体普遍学习动机水平较低,“人以群分”后更形成了互相的负影响,学校形成了学习气氛不浓厚的整体环境。
4.乡镇高中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策略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是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2]。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一切卓有成效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和教师选取的有效教学策略。因此,我们需要从学生和教师双方面着手,激发与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更好地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
4.1从学生方面着手。
4.1.1引导学生规划人生,确定奋斗目标。
前面调查和分析得知,乡镇高中生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自我定位模糊,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动力。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明白自己的未来人生不是老师和学校的事,也不是家长的事,而是自己的事,让学生提早规划自己的未来,,树立人生理想,确立学习目标。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能更好地激发与增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学生才会更积极主动地运用学校一切资源,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学习。
4.1.2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动机理论强调,学习动机是人生来就有的。即使是那些看似丧失了学习动机的学生,也可以重新获得这种先天的能力,并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3]。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学生布置相应层次的学习任务,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后,鼓励学生尝试完成再高一层次的学习任务。这样,学生从学习的初步满足中将充满希望地形成进一步学习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