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2015-11-23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摘    要: 小学语文课程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基础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作者对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课程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    综合实践 
  语文实践活动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是新课标中综合性学习的重要内容。活动课对于丰富学生生活,开阔学生视野,增长见识,培养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以及加深学生语言体验,培养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是大语文观的重要体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认真上好语文活动课。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实践活动课大致包括:传统教育、爱国教育、了解大自然、口语交际和生活体验等方面。这些综合实践课的设置,整合了学科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是新课改理念下,谋求学生“完整的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一、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体表现为:第一,多元智能理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教学,要求教师更多地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重视学生发展的多元性。第二,需要层次理论。基于需要层次理论教学,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类型和需要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第三,建构主义理论。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要求教师不断丰富教学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经历,,使学生更多地根据自身所感所悟教学。 
  二、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1.渗透综合性,开拓语文实践活动的资源。 
  语文是一门具有丰富内涵的学科,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要打破封闭单一的语文教学系统,充分开展和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课程资源,建立开放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大语文教学体系,做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结合,为学生学习语文,用语文开辟广阔的时空领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中有很多是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它往往围绕某一教育主题,通过主题班队活动、专题教育、社会公益性服务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展开,其活动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尤其是能让学生亲身参与、亲身体验,引起感情共鸣。如在教师节来临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我心目中的老师”的语文实践活动;清明节我们可以到高台、临泽烈士陵园或西路军纪念馆去参观,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开展“教你一招”等交流演练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这样不仅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而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增长了见识,贴近了生活,同时融思想教育与语文学习为一体,真可谓“一举多得”。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我们从学生身边的“世界”引进“课程资源”,精心组织实践活动,把语文实践活动融入日常的语文教学,在人人参与,全程参与之中,在丰富多彩的自主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乐趣,习得方法,强化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2.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原则。 
  面对教师的谆谆教导,家长的苦口婆心,很多学生是在被动地接受新知识,不难发现,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学生对于学习本身已经不感兴趣。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习感兴趣,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活动。对低年级来说,就要改变过去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引导学生感悟识字的方法,从而扩大识字量。因此,教师可在课上设计形式多样的识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识字,这种记忆对学生来说可能会终生铭记。教师还可以找准时机布置课外识字任务,通过检测给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学生展示的同时,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带动了其他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自信与满足。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教师可以组织活动,比如画一画、说一说、课本剧表演等学生更感兴趣的活动,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中年级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我意识,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独立选择,想看什么就看什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就说什么。教师应指导学生理清思路,把说出来的东西写下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不会让他们感到有负担。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社会和自然充满着好奇与幻想,所以对他们而言,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就尤为重要。我们可以让学生走出班级,走出校园,在亲身实践中加深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3.突出主体性,加强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互动”。 
  实践活动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以文化为中介的互动。师生互动反映了师生双方在活动过程中,借助同对方的交往而进行的不断的自我建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师生互动是融语言文字训练、语文能力培养和活动管理于一体的,它的有效运行不仅表现为教师善于组织、精于指导和适当监控,而且表现为学生的乐于参与、勤于创新和勇于自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活动成为“多问”的信息交流,使活动过程成为“立体的结构”。 
  4.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始终关注学生在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信心、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注重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适时采用生生互评、父母评议等形式,激励内在动机。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应用能力,避免甄别和选拔的负效应,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创造民主、充满期待的氛围。 
  毋庸置疑,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其语文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充分锻炼,语文综合素养犹如春风化雨悄悄潜入学生的心田。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打破了书本与生活的墙垛,淡化了学科边缘,在开放的、动态的、实践的土壤中,帮助小学生构筑了自己感兴趣的并为之全身心投入的思维场、情感场、学习场,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翅膀翕然张扬,自由飞翔。 
  参考文献: 
  [1]雷健,罗安丽,白春花,郑守珍,吴红霞,杨敏.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研究.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2. 
  [2]张翠玲.让语文课“活”起来.学周刊,2012.11.

相关文章:
  • 1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 3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 4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趣味教学策略的积极融入
  • 5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 6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7 项目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学质量
  • 8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
  • 9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10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设置与锡林郭勒地区产业需求对接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