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它的教学时间长、课时多,与其他学科相比,学生更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怎样让小学生对语文具有高度的学习热情,在兴趣盎然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把握学生的心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体验学习之乐。
一、激励参与,让学生体验自主之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较之我们以往常说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更加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结合课文教学,组织各类游戏、竞赛、背诵大赛、编演课本剧等,让学生有更多的心灵自由、更多的参与机会。如在教学《咏鹅》时,我采取了朗读、表演和绘画比赛相结合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具体的做法是: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让男女比赛读、同桌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朗诵形式,展开朗读比赛,比一比谁读得好,奖给读得好的学生一面小红旗或一朵小红花。在学生读得比较有韵律时,我又采取让学生“演一演”的方法,让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大白鹅头饰,可以同桌互相表演,也可以配乐朗读进行自创表演,还可以毛遂自荐进行表演。再由学生评议,选出“小小表演家”。在完成朗读、背诵任务后,我又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比赛,看谁是我们班的小画家。学生的热情又一次被激发出来,他们全神贯注地画,体会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要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必须做到“三自主”。
1. 学习进度学生自主确定
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教学目标既有教师预设的部分,也有在课堂中根据实际情况生成的部分。教学目标的制订既要按照课程标准、教材的规定,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和他们的实际需要。有的课,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这节课估计可以解决哪几个,解决到什么程度,由师生共同来决定;学生对那些分层次的学习目标,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做出选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进度,学得快的可以拓展阅读大量课外材料,,学得慢的能“保底”就行。
2. 学习方式学生自主选择
“注重选择”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精神。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比如,一节课教完了,所学的生字要不要抄、抄几遍,由学生自己决定,只要能把这些字记住就行。又如,在学古诗《泊船瓜州》后,我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于是有的吟诵,有的挥毫,有的绘画,有的表演,学生兴趣盎然,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体验和感受,个人的特长也得到发挥。在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自主选择的幅度就更大。
3. 学习过程学生自主监控
当代心理学的一个重大进展就是对“元认知”的研究。“元认知”主要表现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及时进行自我反馈,并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做出调整。为发展“元认知”,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乐观,对自己的学习始终保持着一份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重视互动,让学生体验合作之乐
就整个教学过程而言,互动是快乐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所谓互动,是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各方的合作与交流。在教学中老师应当更多地从学生角度考虑,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要求,老师应当将互动性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
1. 师生互动,合作教学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互动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互动,合理开展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学习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在相互协作相互竞争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在阅读教学中,我尝试着与学生一道探究,合作学习。课前预习中,我鼓励学生乐于发现,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而后小组交流,并在课堂上提出小组最有价值的问题;在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学生组成的小组合作解决,或整个班共同讨论解决,课堂上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洋溢着浓浓的学习气氛。一名学生这样评价小组讨论:“一块钱和一块钱交换,你也只能有一块钱,但一个问题和一个问题交流,你就有两个问题!”
2. 生生互动,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形式,但目前我们用得较多的是学生独立学习后相互交流,其学习效率不高。在教学中,我们更多采用相互依存的小组合作学习来研究或者共同解决一个问题。具体做法是:
(1)小组成员分工。如在四人小组中设召集人、记录员、汇报人、计时员(兼噪音控制员)等,分工明确,人人有事做。小组成员轮流担任以上角色。
(2)小组成员按基础编号。把学习任务按难易切分排列,如1号任务最容易,2、3、4号难度逐步递增。每位同学“对号入座”,完成一项任务,然后全组“组装”和交流。
(3)学习任务从不同角度切分,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一项,完成任务后相互交流。如在教学《秦始皇兵马俑》的“军阵”一段时,安排了四项学习任务:想当军事家的同学给这段话画张军阵图;想当文学家的同学研究这段话的写作顺序;想当播音员的同学练习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想当小导游的同学试着讲解这威武雄壮的军阵。这样,小组成员扬长避短,可以起到互补作用。
3. 互动合作,体验快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并在学习中体验合作之乐。例如,在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一课时,尝试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个小组四个成员组成,桌椅也跟着进行调整。在小组讨论中我提出了各小组要解决的四个问题。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大家踊跃加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积极地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合作解决问题。我也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并适当地点拔,引导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当学生讨论结束后,我让各小组派代表来向全班同学汇报学习的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已的意见和看法。在讨论汇报中,有的提出了学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也有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激烈的争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团体协作和交流。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沉闷、被动的了,而乐于去学,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中。“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