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

徐特立:用诗歌开启学生的美好人生

2015-11-27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20世纪20年代中期,在湖南省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每天都会出现一道同样的风景:清晨,女学生们聚集在自习室与教室、食堂相通的通道口,兴致勃勃地观看着小黑板上用白色粉笔整整齐齐写的诗句。她们有的轻轻吟咏,有的高声朗诵,也有用纸笔抄录的;读后,她们有的会意地笑着点头,有的羞红着脸跑开去陷入深深的沉思。清早起来读黑板诗,成了女生们必做的第一件功课,月月如此,天天如此。这黑板上到底写了一些什么样的诗歌呢?是谁写的诗歌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呢?原来,这写诗的是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校长徐特立先生,他每天黎明即起,起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小黑板上写诗。“吟成写罢高声唤,黄四先生快看诗”,“黄四先生”是学校教国文的黄厘叔老师,作为第一读者,“黄四先生”直率地发表自己的对诗的看法,两人字斟句酌后,把小黑板挂在教室与食堂相连的通道口,因为这是学生们上课与就餐的必经之路。 徐先生写的诗,语句通俗、直白,一看就懂;诗的内容见微知著,或者就一件小事情发表感概,或者就一个小现象直抒胸臆,或者就某个小话题表达个人观点。于是,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学生们早晨起来读徐校长写的诗就自然而然成了一道不变的风景。 
   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简称“一女师”,成立于民国初期,是湖南最早的女子师范学校。1925年春,长沙县人徐特立应聘担任这所学校校长。徐特立先生温文尔雅,饱读诗书,曾经在国外考察教育多年,有一套自己的办学思想和主张。他分析了在女子学校求学的女孩子的特点:年龄层次不齐,新旧思想俱备,有的是殷实家庭的娇娇女,有的已为人妻或人母,她们脸皮薄,骨子里很传统,但又具有叛逆意识。作为校长,应该怎样对这些女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呢?严厉批评不行,姑息放纵也不好。为人敦厚的徐校长想出了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诗教。 
   诗教是我国古代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诗教寓深刻的哲理于通俗易懂的诗句之中,告诉年轻人处世做人的道理。很多教育家在进行诗教时,既引用耳熟能详的名家诗句,也因感而发、亲自吟咏。徐特立先生在一女师的两年内,一共写了百余首黑板诗。他写的第一首诗也许能反映出他每天写诗的初衷:“早起亲书数十行,格言科学及词章;为使学生一浏览,移来黑板挂前廊。”可以看出,在他每首短诗中,有格言警句的阐释,有学问文章的引申,诗歌短小精粹,微言大义,既是徐先生满腹才华的外显,也是他教育方法别具一格的彰显。学生们对徐先生写的诗歌兴趣盎然,纷纷抄录,奔走相传,并结集名为《校中百咏》。令人遗憾的是,这份珍贵的诗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不幸遗失,现在保存下来的作品仅10首,所以尤其显得珍贵。徐先生的这10首诗,或表扬,或批评,或叮咛嘱咐,或分享感悟,每首诗都充分体现了诗歌很强的教育功能。 
   从诗歌表现的主题来分析,徐先生的诗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为女同学鼓劲叫好,表现出男女平等的时代主题。民国初期,,新学兴起,女子要求学习的呼声也愈来愈高,在湖南,朱剑凡率先兴办周南女校,从此女校逐渐兴起。但是,社会上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遗风仍然甚嚣尘上,女子求学不仅遭到家庭的反对,也遭到社会上遗老遗少的冷嘲热讽,很多女孩子经受不住外界的压力,悄然离开学校,求学愿望无疾而终。自古书生,为民立命。徐特立愤慨于腐朽落后观念对女学生的侵害,也深深惋惜于很多女孩子的中途辍学,于是写了很多通俗诗歌,为女性大声疾呼,有力地回击了封建余孽的荒谬论调。当时,一女师第十二班和第十三班学生整体学习成绩很好,数学科目是所有学科中最难学习的,一直被认为不是女孩子的强项,但是,这两个班的数学成绩在全校遥遥领先,佳绩可表。徐特立先生为女孩子们取得的成绩而高兴,更为她们不被困难所吓倒的精神而骄傲,他粉笔一挥,写下了如下诗句:“女儿智力何曾弱,十二三班作例观。学算刚刚三载半,几何三角一齐完。”诗以反问开头,用反问的语句表达肯定的观点,然后以事实为论据,正面证明了女性在智力上与男性不相上下,驳斥了“女不如男”的谬论。此诗的语言风格轻松、明快,“刚刚”“一齐”等词很好地表达了诗人对女学生的欣赏和夸赞。除了对女性群体褒奖外,徐特立先生还抓住学校里表现十分突出的女性个体进行宣传和表彰。在一次校外集体活动中,一位名叫邱伯箴的女同学行动果敢,一跃越过一道矮墙,颇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英武气概。徐特立先生亲眼目睹,对女孩的勇敢精神十分钦佩,回校后立马在黑板上写道:“人人共道伯箴强,一跃先登上女墙。倘使女儿皆若辈,立将衰弱转强梁”。“一跃”“先登”这些动词描写了邱姓女学生行动的泼辣、快捷,有力地彰显了女生的阳刚之气。这种正面描写无不使正义之士叫绝,也使那些躲在角落里的封建遗少们汗颜不已。诗的后两句用勉励的口吻号召其他女生向邱伯箴学习,洗脱衰弱之气,争做国之栋梁。 
   第二类,对学生不当之举进行批评,表现维护校规校纪的现实主题。学生的不当之举并不是什么有违原则的大事,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细节之举。作为校长,徐特立完全可以熟视无睹,一笑带过。但是,他深知细节可见人的品性,细节可以决定人的成败,因此,一旦发现学生的“不当之举”,总是用明白晓畅的诗句谆谆告诫学生们“勿以恶小而为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夜晚熄灯就寝时,总有少数同学喜欢在寝室里谈笑或在地板上重重走动,影响了其他同学正常的休息。对此现象,徐先生写诗道:“东边奔跑到西边,不仅打衣还聊天。莫说交谈声细细,夜深亦复扰人眠。”诗句中没有严厉呵斥,甚至连批评的语言也没有,只是告诉某些同学这样做的后果。也许是校长的口气太温和,个别学生还是我行我素,依然故我,为此,徐特立先生又一次写诗道:“脚尖踏地缓缓行,深恐眠人受我惊。为何同学不相惜,不出嬉声即足声。”这一次,徐先生用自己查夜时脚步轻缓恐惊眠人的心理描写告诉学生们,在一起共同生活的日子里,凡事不要只顾自己,而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不相惜”就是不互相关心、不互相怜惜的意思,老师和校长都能替学生们考虑,为什么你们夜深了还不管不顾地发出嬉闹声和脚步声呢?诗歌中有正面的榜样示范,也有语气稍重的质问。校长的拳拳用意和苦口婆心,终于感动了那些违纪的同学,她们读了黑板诗后,十分羞愧,悄悄地走开,深刻地反省,从此,熄灯以后,再无嬉笑和脚步声,一女师的夜里静悄悄,一派宁静祥和之气。

相关文章:
  • 1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 3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 4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趣味教学策略的积极融入
  • 5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 6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7 项目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学质量
  • 8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
  • 9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10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设置与锡林郭勒地区产业需求对接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