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

向善向美向上 长成一个“真我”

2015-11-27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人一故事。下面是我,一个普通小学教师从教生涯的点点滴滴。 
   中师毕业至今,我在杏坛耕耘了23载春秋,从妙龄到不惑,从懵懂到独立,职业生涯大至可以分为四个时期:起步期,唤起使命、初尝成功;积淀期,埋头做事,专注读书;提升期,不惧挑战、广泛吸纳;成熟期,回归初心,认同自我。下面,我沿着这条由时间段生成的成长轴,与大家做具体分享。 
   我在国家级贫困县——湖南省安化县长大,1993年参加工作时分到只有两名教师的村小,之后调到五名教师的片完小,再到乡中心小学、镇完全小学,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撤乡并镇时期所有不同规模的学校。村小座落在三乡交界的大山深处,从我家前往,需要先走国道,走完国道走乡村道,走完乡村道上渠道,走完渠道穿田间小道。一直走到溪水的发源处,大山的脚下,几间木板房,便是学校。我平时住在学校里,包教一个班的所有课程。晚上时常被吓醒,因为有阿猫阿狗之流被人教唆着半夜来敲门。星期日,我会回家准备下一周的米和菜,星期一早上天蒙蒙亮,,用自行车驮着去学校。有一天下大雪,上渠道的小路垮掉了一半,我试了好几次,车推不上,只好停下来等路过的人帮忙,比平时晚了几十分钟到村口。大树下黑压压的一群人,老远就向我招手,欢呼着朝我跑来,把我团团围住。冬天的早晨很冷,地上满是积雪,偶尔还有稀稀落落的雪花飘舞。孩子们的脸冻得通红通红,眼睛却是那么兴奋、热烈地看着我。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得最多的一句是:“老师,我们还以为你不来了呢!”我心头一热,眼眶不禁湿润。尽管工作才四个多月,我却觉得十分漫长,班上没有一个同学分配的学校条件比我差。但此时此刻,感受着这一群孩子对我十二分的依恋、爱戴和担心失去我的恐惧,我突然觉得自己不再那么委屈。这个场景触动着我内心良善的某个角落,一直定格在脑海中。12年后的2005年,我参加湖南省益阳市“两爱两讲”征文比赛,把它写进文章,真情实感流露,获得了一等奖。它和另外的场景一起,成为我热爱教育、执着教育的精神土壤。 
   所谓另外的场景,是一些情节差不多的画面,发生在调到乡中心小学之后。农村孩子五年级时即离开家,到乡中心小学读住学。他们大多是留守儿童,父母们远赴他乡打工养家。年迈的爷爷奶奶每逢镇上赶集的日子,走十多里、二十多里山路,卖掉一点点土特产,买上一两个包子或水果,自己舍不得吃,来到学校找牵挂着的孙子孙女。他们不知道孙子孙女在哪个班,也不知道老师叫什么名字,只是颤颤巍巍挨教室询问。遇到一个老师,便会极端恭敬、虔诚地迎上去,又往往得不出一个结果,颤颤巍巍地转身失落离去。我出身农村,我的父母和我的乡亲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送子女读书,走出大山。每每看到这样的老人,我觉得肩上的担子沉甸甸,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我告诉自己应矢志教育,忠贞不二,做学生喜爱、家长信任的好老师。这是誓言,也是梦想,更如一盏明灯,指引我在职业道路上前行,不彷徨,不应付,不松懈。 
   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我上了一堂片区公开课——自然课的《水蒸气》。翻阅师范学的《教材教法》,依循上面的案例,稍微做些调整,听课的领导和老师竟然一个劲儿说“好”。我不免有些欣喜。安化县教育局组织进行电化教学比武,其他同事不愿意揽上这个任务,我似只不怕虎的初生牛犊,毫不推辞,反复琢磨教学设计,逐个儿向同事请教,手写体的教案稿修改了厚厚一叠,最终获得县二等奖。今天看来,这样的奖项级别实在太低,可在当年,于我是莫大鼓舞,它让我体味到职业生涯中除家长认可、学生喜爱之外的另一种成功——同行欣赏,从而奠定了终身从教的兴趣基础,并逐渐把教育视为一种信仰。从那时起到现在,我总是从各种获奖中得到精神力量,秉着一股气、鼓着一股劲朝前走。 
   在农村工作8年,几乎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无法从外界汲取能量。怎么办?唯有向内缩,埋头做事,专注读书。每月一百多块钱工资,大部分被我拿来买了《读者文摘》《青年文摘》《知音》等杂志,一期都不落。能看到的专业书少之又少,哪怕是县教育局编的内刊,都是营养大餐。 
   2001年,我来到市区私立学校。勤奋学习的优点助我如破土春笋,见风就长。电脑不会用,课件不会做,我不着急,天天下班后待在教室的一角鼓捣,两张PPT花上一两个小时才做成,也乐得呵呵傻笑。不过,我很快就熟悉了电脑操作,这些年来,我制作课件的水平一直高于身边绝大多数同事的前面。听其他教师的课,我会准备两种颜色的笔,黑色写看到的、听到的,红色写自己的感受与思考,一“黑”一“红”中,我把握教材、解读文本、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逐渐增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出台,老校长手头有本《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我赶紧找打印社复印,钱贵也不心疼,亲手剪下硬纸壳做封面,亲手写上书名。上北京参加第一届国培的同事带回《支玉恒教学实录》,翻阅几张后,我立刻被吸引,支老师四十岁才从体育老师改教语文,教学竟然如此精彩,我如获至宝,又赶紧复印细细研读。等有机会参加全国性教学研讨活动时,我从出门上火车开始,便写下每天的见闻,返校后,校长十分欣赏,亲自写下眉批,印发给全校所有同事阅读。学习时,我会很早起床去赶第一排座位,中午担心离开后好座位被人抢占,就吃些随身携带的干粮。会场外长排的书摊上,摆放着名家著作,我为终于可以不用再读复印本而高兴,任性地痛快地买个够,不嫌麻烦不嫌重,用箱子拖回来,一本一本地看。最初买的书,紧扣语文教学和班主任两大本职工作,主要是些可读性强的教学实录或教育随笔,教学实录有《于永正:教海漫记》《靳家彦经典课堂研究》《窦桂梅与主题教学》《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盛新凤经典课堂与创新教学设计》《陈建先经典课堂与创新教学设计》等,教育随笔有《心灵写诗——李镇西班主任日记(一)(二)》《梅林看课堂》《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们二年级啦》等系列,我一边读一边做摘录,不知不觉就是几大本。《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是每个月的期刊,摆在床头,不为装饰,只为方便阅读。很长一段时间里,《小学语文教师》每期都有许多名人名言,我专门用一本笔记本摘录。每学期写论文时引用几句,顿时增色不少。慢慢地,读这些实录、随笔、期刊已不过瘾,我又开始看一些教育理论、教学管理方面的书,如《给教师的建议》《给校长的建议—101》《建设一所多元智能学校》《建设卓越学校》《第五项修炼》等。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尽管我没有找到“黄金屋”,也没有成为“颜如玉”,却真是从书中发现了很多榜样,开阔了视野,学到了很多方法,越读越喜欢读,越读越不能释手。浙江省永嘉县第十一中学校长肖培东说:“教师是最不能和阅读脱离的人。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在书香世界里浸泡出来的淡定宁静,才是我们幸福的真正源泉。你在书里站了起来,你在生活中就站了起来,你的教学,也因此站得更稳重更高耸。”读书,令我在当地的语文学科教学领域一点一点地站了起来,职业声誉、专业威望也一天比一天高。

相关文章:
  • 1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 3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 4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趣味教学策略的积极融入
  • 5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 6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7 项目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学质量
  • 8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
  • 9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10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设置与锡林郭勒地区产业需求对接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