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

浅谈《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2015-12-12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摘 要:新课程标准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角色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三大基本特征,如果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很好地进行角色转换,就会对儿童的成长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品德;课堂教学;角色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角色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三大基本特征,如果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很好地进行角色转换,就会对儿童的成长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笔者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确立课堂主体,掌握教师角色的精神实质 
  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课堂主体决定了教学的过程。教师不仅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还要根据课标要求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宗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和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习能力。同时,还要求教师具有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精神等,要做到珍爱生命、热爱自然与科学的引领者,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行为文明、遵纪守法的模范者,在此不仅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素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还要从社会活动中、实践教学中开展反思,进行自我教育,寻找不足,有效发挥闪光点。 
  二、结合生活,活用教材,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对世界的认知都是来源于生活,而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将学生身边的事例融入养成教育和道德培养中,把学生所在地域的传统美德与教材相结合,通过这种活用教材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发现身边的事物与这门课程之间存在的关联,领悟学习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真正内涵。人的个性只有在熟悉、自由自在的活动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只有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活用教材,才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一言以蔽之,,作为一名优秀的品德学科教师,应当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努力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手段,正确定位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关文章:
  • 1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 3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 4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趣味教学策略的积极融入
  • 5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 6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7 项目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学质量
  • 8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
  • 9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10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设置与锡林郭勒地区产业需求对接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