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了不同专业的部分学生作为研究个体,采用问卷、访谈等方式进行调研,详细分析了我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同时以烹饪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一个课例为研究载体展开实践研究,通过研究对“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进”这种课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阐述。
关键词:双任务;三环节;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理念支撑
计算机是我校各个专业系都设置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发展日新月异的学科,更是一门实操技能尤其强的学科。在日常教学中,由于每个专业系的实习就业岗位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要求各异,加上学生个体在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上存在差别,因此,如何在把握计算机学科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各专业系顶岗就业岗位的计算机能力要求和学生个体综合素质来探索计算机课程新的教学方法及模式,培养能够深入学习计算机技能且能在各自的实习就业岗位上准确熟练运用这些技能的学生,是中职计算机教师面临的挑战。
一、关于我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的调研分析
1.我校计算机课程设置现状和目标要求
计算机课程在我校主要分为专业和非专业这两类。专业的计算机学习在课程方面重点考虑就业及终身学习的因素,以对口岗位的应用设计为主,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数字媒体、动漫设计等技术,帮助学生胜任计算机专业岗位需求,同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考取各种计算机职业资格证书。非专业的计算机学习在课程方面重点考虑顶岗就业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最基本需求,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Word、Excel等办公室常用软件,帮助学生满足一般岗位的计算机基础需求,要求学生考取基本的计算机等级证书。
2.我校学生学习现状调研分析
(1)学习习惯分析
笔者在调查问卷设计了“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前置作业”“能根据课程需求在课后通过网络等途径拓展知识”“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时吸收计算机发展新趋势”等若干与计算机学习习惯有关的问题。通过对问卷统计数据的分析发现我校学生的计算机学习习惯普遍不理想,大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学习,也不懂得如何有效地进行计算机学习和拓展,学习效率不高。
(2)学习兴趣分析
笔者在调查问卷设计了“你喜欢计算机课程吗”“你喜欢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吗”“你能在计算机课程上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吗”等若干关于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的问题。通过对问卷统计数据的分析发现学生普遍认为我校计算机课程的授课模式和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而学校中所学的计算机知识没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也无法点燃他们在生活中学以致用的热情。
(3)学习能力分析
笔者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你能通过课堂以外的途径把握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吗”“碰到不懂的内容,你能通过查阅资料解决吗”“你到图书馆会有意识地留意计算机类的杂志和书籍吗”等若干关于学生学习计算机能力的问题。通过对问卷统计数据的分析发现我校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能力不强,缺乏学习能力和动力,加上刻板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更是不愿意在计算机学习上投入时间和精力。
3.应对策略
笔者认为,,要帮助中职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机学习习惯,保持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并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教师必须将“生本”理念融入课堂,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让学生寓学于乐。而要让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就要求教师深入了解自己所教授的专业班级中每个学生以及相关工作岗位的特点,并将这些特点融入自己的日常教学中,通过构建既有专业特色又适合学生特点的生态课堂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学习热情。针对我校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各工作岗位对计算机能力要求不一的特点,我决定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进”这种课型进行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二、“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进”课型在烹饪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1.“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进”课型教学模式的理论支撑
“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进”课型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理论的仿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基础任务和高级任务”为学生学习的载体,通过“学习任务分解—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效果评价”这三个环节,将单一型“师讲生听”的被动课堂转化为互动型“生学师辅”的主动课堂,使学生能在教师创设的真实工作环境中通过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来把握理论知识、积累实践经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能够切身体会工作岗位对计算机能力的具体要求,与时俱进地把握相关行业计算机的发展并根据自身的能力主动构建理论框架和积累实践经验。
2.“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进”课型教学模式的基础教学步骤
(1)前置作业
前置作业就是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的工作环境,既能帮助学生透彻理解学习任务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自行构建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理论框架;也能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2)基础任务
由于学生的计算机学习能力有限,如果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由他们自己去探究任务、学习知识,学生根本无法掌握完成任务必须掌握的必要知识点。因此,“基础任务”这个步骤就是帮助学生为完成高级任务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基础任务的完成主要以学生课堂上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小结和提炼,帮助学生构建基础理论知识体系。
(3)高级任务
教师在创设的情景中展示学习任务并对任务进行简单的分析,同时再将导入知识环节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以及把握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的理论和技能。在这个步骤,教师设置的高级任务已经在基本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升华并与学生所在专业的专业特色以及岗位需求进行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