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从指导者转变为引导者。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将课堂还给学生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学生主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我国大部分省市开始推行使用新版的高中历史教材。新课改后的历史教材时代性强,内容编排力求生动活泼,突出思考和探究活动,更加注重知识的联系和运用。本文将从三个部分来论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及相应的一些做法。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及重要性
自主学习是一种与传统学生接受式学习不同的现代化学习模式,它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在新课程理念下,教育的目的已不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实现自我发展。比起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得到的知识往往会留下更深的印象。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将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教育的任务必然要由使学生学到知识转变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成为学习的本质。
二、高中历史课堂需要推行自主学习的原因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课堂教学模式一成不变。课堂上教师卖力讲授,而学生虽兴趣不高,却苦于升学的压力,死记硬背,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然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谈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
新的高中历史课程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以专题形式构建了历史教学的新体系,在每一课的课文中设计了一些思考性的栏目,如在课文后设置开放性的试题,这些做法都有利于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开展。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去解决未解决的问题,通过创建一个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历史,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成为当今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高中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做法
新课改后的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要求学生去自主探究,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自主地去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成为高中历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叙述一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三个方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对学习的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自然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在遇到困难时也会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就只会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并不会深入地去研究,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在教材的编写上,新课改的历史教材编有较多的图片,在对历史过程的叙述上也更为生动、活泼,图文紧密结合,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教学过程中,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教师十分重视的问题,以下是对此的两点建议:
(1)创设历史情境
历史所学的内容,因为离学生现在所处的时代较远,所以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些不便。再加上高中历史教材改革后,教学的目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更高、时代感更强。因此,教师要做到把所教授的历史史实与现实联系起来,与学生自身联系起来,才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到必修一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相关内容时,传统的讲授方法往往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将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过程及特点呈现给学生,课堂气氛较为枯燥,学生也难以理解与本国不同的政治体制的运作过程,从而造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在教授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虚拟一个情境来还原当时的历史,将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分别扮演国王、首相、内阁成员等角色,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当中。通过这样的情境设置,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充分理解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具体运作过程。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重现历史情境是一种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
(2)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全国各地学校的一种普遍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讲到必修二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大国崛起》第一集:海洋时代(开篇暨葡萄牙、西班牙)来了解葡萄牙、西班牙当时的航海路线以及所产生的影响。然而对于有些知识,学生可能事先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如对于文化大革命的相关内容,学生在初中的历史课堂上就已经对其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因而在讲授必修一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时,可以运用一些图片资料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并不用将其作为新知识通过大量的影像资料来展现。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道:“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课堂气氛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来,从而提高一堂课的课堂效率。以下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两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