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学语言在整个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而要想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就需要运用科学化的教学语言。在日常的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想运用好教学语言,必须做到三点:语言的准确性,突出历史特点、讲出历史韵味,语言要生动形象,从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
关键词:教学语言;思维能力;历史特色;生动形象
语言作为沟通师生感情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起到了较为关键的作用。语言的准确性能够体现教师的层次和文化修养。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够突出历史特点,讲出历史韵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有助于削弱学生的距离感和陌生感,从而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对于高中历史这门学科来讲,教学语言非常重要,因为高中历史课包含了丰富多彩的知识,需要学生理解记忆的非常多,教师语言运用得当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还能够加强知识留在学生大脑中的印象。语言是教师教学中强有力的武器,教师教学语言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如果想让学生学好历史,就需要历史教师在语言上下工夫。
一、注意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整个教学过程中选用的词语必须确切,这里说的“确切”就是在历史教学中,选用的词语符合史实的同时还要符合历史的评价标准,更重要的是符合历史的发展过程,总之,就是要与历史事实或者判断完全符合。在指明历史地图说明方位时,不要用上下左右,而是要用东南西北;时间要用公元前和公元后。例如,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数百年的混战局面,建立了空前的、统一的大帝国,特别要注意是公元前221年,一定不要漏掉了公元前。另外,课堂的教学内容要准确无误。1842年,中英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割让了香港岛给英国,这里千万不能说“割让香港给英国”。香港由三部分组成:香港岛、九龙岛以及新界,这里假如将“岛”字漏掉,就是将整个香港割让给英国,显然是不准确的。准确的历史语言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前提,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语言的锤炼,确保使用的教学语言是准确的。
二、突出历史特色,讲出历史韵味
历史是我国发展历程的索引,因此教师在讲授历史时,要尽可能地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历史,能够身处于其中,真实可信,这就需要选用能够反映历史特征的语言。运用能够反映历史特征的语言,为学生营造出历史氛围,,使历史信息能够顺畅地传递。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恰当地选用原始的历史材料,加强历史色彩。例如,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历史人物的原话、历史进程中的诗词歌谣等各个类型的资料,从而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增强历史的真实存在感。二是掌握历史教学的具体内容。平时教师应加强对历史著作的学习,从而完成知识的积累、融会和转化,为选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做准备。例如,在讲述明代手工业发达时,可以引用“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戏目之曰:四时雷电镇”,既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还能够为学生营造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一种历史的真实感,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
三、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
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打下基础。例如,历史事件对于学生来讲,遥远又陌生,不利于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学生营造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自觉地思考。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任务不再是单纯地传授历史知识,而是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整合教学资源,且能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历史故事以及历史背景讲述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要注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放飞学生的思维,最终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
大多数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不大,甚至有厌学和恐惧的心理,而作为当代一线的教师,就是要注重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语言是传递师生情感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要以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内心需求为依据,同时结合史料进行创新和创造,最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准确且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突出历史,体现历史韵味,使学生从心底认为学习历史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林慧彬.浅谈《百家讲坛》对高中历史教学语言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2(26).
[2]张玉生.基于新课程要求之中学历史教学语言运用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4(14).
[3]马婷婷,童艳肆.基于语言学视角的历史教科书难度定量分析:以普通高中新课程岳麓版为例[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