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使得社会对职业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发展的一个必经过程是教学方法的变更。当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革新刚刚取得成效时,作为技工院校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学科,语文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一体化,发挥其在教学中的实用性,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
关键词:实践练习;生活百科;自我原创
三步走的技能培训方法是当今职业院校常采用的教学模式。三步走具体是指专业基础课、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实训。当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越来越多,三步走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面对当今社会的急切要求,学校发展一个必经的过程就是教学改革。所以,教学体制的改革要以就业为目标,以职业为主体,迎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这种教学体系。
一、职业教育中一体化教学的作用
职业教育创新探索的一个主要方法就是一体化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学从“传播知识”向“处理知识”转化,单一型的教师逐渐向指引型的教师转化,学生不再仅仅停留在模仿层面上,更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集体授课、固定教室逐渐转化为实习车间、室内外专业教室的模式,“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教学方法逐渐代替了“黑板、口授”的形式,从而使得职业教育中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体现出开放性、实践性和实用性。
二、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中职院校的学生数量逐渐减少,水平较低,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景不容乐观。文化基础课程在技术至上的冲击下面临着较大的压力,边缘化逐步成为语文课的发展状况。
在大多数职业学校中,语文等文化基础课成绩优异的同学也拥有较好的专业课成绩。这就吻合了孔庆东先生的观点:语文是道,而非仅仅是一门学科,,语文可以通向很多学科,并带领很多学科,包含很多学科。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有较高的要求,而语言文化的教育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开发人们的智慧,丰富人们的感情,培养人们的精神,改变人们固有的思想,激发人们改造世界观的潜能。所以职业教育中语文等基础性学科显得尤为重要。
三、将一体化教学融入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探索中
普通的职业教育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热情,对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缺乏自主动脑学习的能力,忽视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对旧有的教学方法不感兴趣,使学生专业知识掌握不牢,无法获得较大的提高。
教学方法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公开性、实用性和实践性,与语文教学能很好地相吻合。两者的充分结合可以将职业教育的优点发挥到最大限度。职业教育语文教学中面临的一个相同的困难就是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一体化。接下来,笔者将根据教学实践提出以下观点。
1.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练习有机结合
语文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既包含语言,也包含文学。也就是说,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不仅要学会使用语言,更要懂得欣赏文字。语文的范围很广,从简单的句子结构到冗长的长篇绪论。学生需要做的就是将理论联系实际。比如可以将《项链》和《一碗清汤荞麦面》两篇小说放在一起学习,分析两篇文章存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进行对比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归纳小说的写作技巧和学习方法。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当然,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个过程不是在几堂课上就能实现的。因此,就要求老师在进行课堂的设计与讲解时,要学会由浅入深,有的放矢,懂得舍弃。
2.生活百科代替课本模式
有的教学模式就是以课本作为教学的基准,所有讲授的内容均来自于课本。很多老师仅仅局限在课程规划、参考教案上,这使得本应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语文教学的过程不仅仅应局限在讲好例子,还可融合多种学科的内容,如:美术、地理、历史和音乐等,促进开放性语文教学的实施。
3.自我原创代替他人借鉴
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不一定非要用旧有的作文课来压制、局限学生的创造灵感。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学生学会用多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抒发个人的情感;可利用的平台很多,包括朋友圈、微博、说说和博客等,实现学习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教学没有固定的模板,学习没有止境。学生和老师都应该通过学习不断地获得发展。在进行语文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更多的语文老师进行积极的实践与探索,紧跟时代的发展,维护语文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余光忠.中职化学一体化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3.
[2]陈晓红.一体化教学在技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