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

初中数学如何践行学以致用

2016-02-02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摘 要:学习就是为了运用,初中数学诸多知识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用武之地,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进生活情境促使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完成知识迁移。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实现实用性课堂进行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以致用;生活情境 
  学习数学就是谋求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初中数学与现实生活结合比较紧密,为了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我们就可以借助生活情境来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然后通过必要的练习有针对性地强化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就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鉴于此,我们结合一线教学实践对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实现学以致用进行如下分析: 
  一、鼓励动手,体验知识生成 
  要想让学生具有知识迁移能力,我们就要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其实,许多数学知识我们都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进行认知。以实践体验进行认知的数学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重要作用。 
  比如,初一我们学习三角形知识时,如果只是让学生记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许多学生肯定会有疑问。为了加强他们的形象理解,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用纸做一个任意三角形,然后尝试将他们的三个点对齐到底边上,我们会发现三个角相加正好与底边重合,这就有力地证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个命题。 
  如此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放手来体验知识,便于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进而启发他们从主观上产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生活情境,练习运用技能 
  既然生活中许多情境都需要运用初中数学知识来解决,那我们在学习这些数学知识时就可以借助具体的生活情境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不等式时,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生活情境来让学生掌握不等式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小王想买瓶水,但是钱包里只剩下13张人民币,其中有1元的,,也有0.5元的。已知其总面额小于8.5元,请问小王可能有几张1元的人民币? 
  这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需要我们寻找不等式关系来解决。我们可以设有x张1元人民币,那0.5元的人民币就是(13-x)张。所以就有x+0.5(13-x)<8.5,得出x<4。通过练习,学生会对相关数学问题有系统的把握,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总而言之,单纯地进行理论解说数学肯定是抽象的,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和具体的情景体验,就会发现数学其实是形象的,因此我们一定要以灵活的方式来让学生通过互动体验完成数学知识到能力的迁移。 

相关文章:
  • 1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 3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 4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趣味教学策略的积极融入
  • 5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 6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7 项目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学质量
  • 8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
  • 9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10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设置与锡林郭勒地区产业需求对接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