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

2017-12-26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作者:韦磊和,冯小芳
  [摘 要] 由于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新课标的要求,探究式物理教学已逐步走进物理教学当中,教师必然成为探究式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和践行者。探讨教师在物理探究教学中的地位,进而探讨物理探究教学的实现。
  [关 键 词] 物理;探究教学;教师地位;实现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3-0178-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求强化实践性教育环节。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在新时期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逐步推进探究性物理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物理探究教学更好地实现,有必要对教学中的教师与践行方法进行讨论。
  一、物理探究教学中教师的地位
  (一)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辅助者
  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教师直接的理论灌输使学生难以理解,加之有些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物理知识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忽略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时期的探究物理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反客为主,让教师成为学生的辅助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学生自我探究的过程,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关注学生的观点与想法。可以以小组探讨的形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教师在一旁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探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更多地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任务的控制权。
  同时要改变只能教师评价学生的单一模式。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当讨论出现分歧时,不光是学生听取教师的意见,同时也要让学生提出对老师探究做法的不同观点。在交流中,使学生明白教师选择方法的合理性,进而洞彻实验过程。这样不仅增加了师生间的感情,而且营造了师生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
  (二)探究教学中教师是物理情境的创设者
  物理教学情境的实现对学生准确理解物理概念至关重要,因此探究式物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环节。合理的情境创设,能调动学生物理探究的求知欲,有利于教学探究的顺利进行。
  情境的创设应当满足三点要求:(1)情境要符合物理
  概念的要求;(2)情境最好能使学生身临其境;(3)情境要容易实现,不宜太复杂。
  例如,探究“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同一高度同时放落不同质量的小球,观察不同质量小球落地的时间是否一样;又如,探究物体的超重与失重状态,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乘坐电梯,让学生在电梯上下过程中体会超重、失重的感觉,从而理解两种状态为何取这样的物理名词。
  (三)物理探究教学中教师是探究结束后问题的提出者
  物理探究教学问题的提出不仅仅只在探索过程中,探索的过程是学生主导的过程,问题应该多由学生提出,但探索结束后,教师也要学会做问题的进一步提出者。探究一个物理问题要留有进一步思考的空间,为之后的教学做好铺垫。例如,上文提到的物体的自由落体定律,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越重落地越快,为什么同一高度同时放落的羽毛与铁球不会同时落地。这样的问法能激起学生对物理探究的好奇心,同时为教师日后受力分析与空气阻力的讲解埋下了伏笔。
  明确教师在物理探究教学中的地位,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物理的主动者,才能使“让学生学”变成“学生自己学”,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最终实现新课标教育的要求。
  二、物理探究教学的实现
  (一)探究式物理教學的内容与其实现的意义
  探究式物理教学是以教学理论为指导,在实践经验基础上,为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其科学态度及精神,按模式分析等方法构建起来的一种教学活动结构和策略体系。因此,探究式教学模式不是简单地对教学的总结,而是以理论为指导,以方法为依据对教学经验概括化和理论化,从而使其具有更强大的理论概括力和实践指导意义。
  由于物理知识的复杂性,学生很容易对这门学科感到乏味,通过探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学生兴趣的提高必然使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得到相应的增强。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自身摸索物理规律,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良好科研探究习惯的养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探究式物理教学实现的步骤
  探究式物理教学为物理教学与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那么,这座桥梁的铺设需要以下几个步骤才能竣工。
  1.探究式物理教学实现的一切前提是能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论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将学生吸引到物理探究过程当中,让学生感到物理实践有趣并且实用。
  2.探究的过程也是最主要的步骤。探究过程承载了探究式教学的主体,这一过程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要求。第一阶段中,教师需要展示出问题,将学生带入一种困惑的情境当中,勾起学生对问题刨根问底的欲望,但教师要注意困惑的情境最终必须能解开。第二阶段是假设和收集材料,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假设问题发生的原因,并让学生收集相关的材料证实学生自己的假设。这一过程虽然可能会与物理规律背道而驰,但却对学生追求探索科学精神的培养具有诸多裨益。第三阶段是提出新的假设,重新开始收集材料。这一阶段中,教师为学生提出假设,把“误道”的学生拉回“正途”,使学生重新明确探究的正确方向。同时在新的假设提出后,学生要重新收集材料,直到相关的物理规律得到彻底的证实。第四阶段是得出结论,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任务是得出结论,并考虑结论成立的条件、原因,教师也要做好充分准备,进入探究式教学的下一过程。
  3.在解释这一过程时,教师为学生解释探究问题的原理,让学生提出探究过程中的不解之处,教师为学生扫除这些学习思维上的屏障。
  4.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复习,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做些相关的习题,,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提高对解题技巧的熟练度。

相关文章:
  • 1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 3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 4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趣味教学策略的积极融入
  • 5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 6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7 项目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学质量
  • 8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
  • 9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10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设置与锡林郭勒地区产业需求对接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