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伯闻
[摘 要] 新媒体以其传播方式的互动性、传播内容的个性化、接收方式的可移动性、信息内容的海量性、传播速度的快捷性等特点,给中职德育教育带来挑战和契机。面对挑战和契机,中职学校应有以下的应对措施:提高教师的新媒体应用能力,搭建开展德育教育的新媒体平台,加强针对新媒体的监督与控制,提升学生的媒体道德素养。
[关 键 词] 新媒体;中职学校;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3-0186-02
目前新媒体已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学生中普遍使用,中职学校也不例外,它给教育教学,特别是德育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同时,也给德育教育带来新的契机。要面对新媒体的挑战,抓住新媒体带来的新契机,提高学校的德育实效,中职学校就应思考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新媒体的含义及特点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网络、移动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卫星等新的传播渠道,利用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新的传播终端,以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新兴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传播方式的互动性
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单向的,是在特定的时间内,向受众传播信息,信息的接受者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则由单向变为双向,通过微信、微博、QQ、论坛等,给用户提供一个双向交流的平台,用户不仅可以通过网络接收信息、传播信息,还可以动态驱动、实时响应,进行无地域限制、无时间限制的互动交流。
(二)传播内容的个性化
新媒体使每一个用户都成为信息传播者,用户通过新媒体提供的便利条件表达自己的见解,传播自己关注的信息。
(三)接收和传播的可移动性
在新媒体技术支持下,通过无线网络,利用智能手机、电脑等传播终端,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接收和传播信息,实现了接收和传播信息的可移动性。
(四)信息内容的海量性
新媒体依托数字、移动通讯、网络等技术革新,形成巨大的网络体系,信息量非常大,更新速度也很快。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海量信息,特别是随着手机、电脑、电视等多种终端融合,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提供搜索、接收所需的信息。
(五)传播速度的快捷性
新媒体可以即时传播新信息,使信息传播与事件发生几乎同步,这为人们快速便捷地了解世界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新的方式。
二、新媒体给中职德育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
(一)新媒体给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冲击
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对信息的发布、传播以及接收更加快捷。特别是智能手机盛行后,学生上网更加方便。由于网络世界具有很强的诱惑力,中职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又比较差,这样导致教师在课堂上授课,学生却人手一部手机,打游戏、看视频,对授课内容毫无反映。甚至有的学生不顾作息时间,通宵达旦的上网,上课时间即使不上网,也是毫无精神。这些休闲娱乐、不良信息、网络游戏使学生沉迷其中,难以自拔,不思学习,最后荒废了学业,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受到了干扰。
(二)新媒体威胁着德育教师的主导地位
传统的德育教育主要依靠课堂、教材等载体,,通过德育教师的理论解读与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在身体力行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由于教师为学生解决多方面的疑惑,所以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始终是信息传授的权威者,并受到学生的尊重。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类新媒体平台的普及,信息传播更加快捷,而且海量的信息,使学生不再只听取教师的“一家之言”。信息的全时段、全方位的传播打破了课堂的时间、空间的限制。这些变化降低了德育教师的权威性,大大威胁着德育教师的主导地位。
(三)新媒体使德育教育的内容受到挑战
新媒体提供了海量信息,学生能便捷快速地获取各类信息。而这些信息内容泥沙俱下、良莠不齐,有健康有益的,也有不健康颓废的。中职学生在网上接触到错误信息,难以辨别真伪、善恶。由于这些不健康、颓废的信息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职学生的道德观念、核心价值的形成,所以新媒体将给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德育教育带来挑战。
(四)新媒体给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带来挑战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个别谈话或者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来实现。这种教育模式教师可以控制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师向学生传授的信息都是健康、积极的,但这样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处于被灌输、训诫式的教育氛围中,因而往往因为缺乏感染力和亲和力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而新媒体以其互动性等特点对教学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这就削弱了以教师为主导传统德育教育效果,对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構成挑战。
三、新媒体也为中职德育教育带来新的契机
(一)新媒体成为中职德育教育的新载体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在各个网络间实现集聚和互动。对中职生来说,这种传播方式的跨地域、跨时间特征势必提高学生间彼此交流和相互支持的频度和力度。借助新媒体技术和各种网络工具,将构建中职德育教育的新载体。在中职校园中,各种QQ群、微信群、数字化校园平台不断出现,正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着德育教育的正能量。这种德育教育载体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约束走向自由,从静态变为动态,进而形成更广泛的知识和资源共享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新媒体时代德育教育的载体形式。
(二)新媒体提高了中职德育教育的工作效率
新媒体对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的主要作用就是促进教育效果的提升。新媒体技术之所以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产生效果,就在于它的传播速度快。当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日渐式微的时候,新媒体给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学生只要具备基本的上网技术,就可以获取对某些事件的价值判断信息。不仅如此,这种没有面对面真实交流的虚拟信息交换,可以使学生对现实的判断能力得以不断升华,可以说新媒体大大提高了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