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中学语文素养教育策略研究

2017-12-29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作者:方建红
  [摘 要] 职业中学的教学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学生找到理想的就业岗位服务。职业素养的培育也是职业中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职业素养不仅对职业中学学生的就业十分重要,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入职之后的发展。强调将素养教育融入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中去,在夯实基础知识、丰富教学方式、完善评价体系等三方面,展开对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中学语文素养教育策略研究的讨论。
  [关 键 词] 就业导向;中职语文;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3-0005-01
  一、就业为导向与素养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语文学科的素养具有一定的基础性,是语言类的基本修养。学生通过学习具备应有的语文能力,最终目的是将这些能力应用到未来的工作中去,因此将语文素养教育与就业结合是很有必要的:
  一方面,语文素养教育在职业中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企业单位在考查学生语文专业基础能力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条件,并且占据考核的很大一部分比重,因此,这也为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将语文素养教育渗透到语文基础教学中去,这也要求教师丰富教学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职业中学的人才培育更具实效性,符合企业用人标准。
  另一方面,语文学科在所有学科中算是基础性学科,其阅读与理解能力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语文学科素养教育任务中就包含理解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这两项素质在职业素养要求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做到举一反三,培养自我规划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语文素养是学生从业的加分点,并且是未来升职的有力保障。
  二、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素养教育策略
  (一)專业基础知识为本
  虽说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是为就业服务的,但前提是学生能够有过硬的专业素养,也就是说语文基础知识是素养教育的前提。学生能熟练地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才能有胜任工作的筹码。语文教学的四项主要内容为听与说、读与写,着重将这四个方面的语文专业能力授予学生,使其在职场竞争中具备竞争力。
  比如,语文字与词的基础教育过程中,熟词生意是学生经常遇到的情况,然而如果把一个字或词的意思全部一次性告诉学生,学生往往并不能全部消化并应用,所以在字与词的教授方面,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己先思考猜测该词的意思,最后老师统一纠正。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一课中,有词类活用的知识点,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首先就要把词类活用的含义告诉学生,再分析本课中涉及的名词作动词、名词活用为状语的用法。例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与“顺流而东”,同样的“东”字,在两个句子中所做成分却不一样,第一个“东”名词作了状语,表示“向东”,其后有动词;后者表示动词。然后为让学生掌握这一用法且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让学生再找到文章中名词被活用为状语或是动词的例子。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
  语文课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讲授,如此单一且枯燥的教学形式不仅不能保证学生的高效学习,还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上课对该门课程不感兴趣更不用说上升到素养教育了。鉴于语文课程内容的灵活性与开放性,其教学方式也是灵活多样的,不再局限于老师一个人的课堂,新的教学方式大多学生参与教学。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荆轲刺秦王》时,全班学生按照六人一组分好组并编号一组、二组……教师在《烛之武退秦师》结束时就布置好任务:第二组负责《荆轲刺秦王》,一人负责找到本课中重点的文言文实词与虚词、文言句式;一人负责搜集《战国策》有关知识,总结古代的记叙性散文其特点;一人负责对太子丹、荆轲等主要人物的形象进行分析;一人查阅资料总结古代记叙性的散文通常用什么手法去塑造文章人物的形象;剩余两人负责整理小组成果并展示,可以允许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上讲台展示小组成果。
  这样以团队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既让学生预习了课文,还能让他们自己总结知识点,这样比老师直接授予他们更印象深刻。另一方面,团队学习更能锻炼学生的交流与分工协作能力,充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学生查阅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敢于表达、团结合作创新等能力,提升了语文素养。
  (三)完善评价体系
  试卷考试可以检测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是否掌握,但是,单一的纸质化试卷考试并不能较为全面地检测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建立全面、科学且合理的评价或考核体系是十分必要的,,除技能考试外,还应该设立考核机制检验学生语文方面的素养,包括职业道德、态度、意识与作风、团队协作能力、价值观取向等。语文技能测试主要以试卷考核为主,而素养方面的考核多以过程性考核为主,态度方面的考核主要以量化的指标记录学生表现,比如:上课迟到、旷课与早退的情况,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次数、是否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等;另外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表达沟通能力等表现则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小组成果展示、演讲活动、讨论活动等具体的一些教学活动中去考核,同时增加互评环节以示公正。
  参考文献:
  [1]刘春丽.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陈荣圭.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5).

相关文章:
  • 1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 3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 4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趣味教学策略的积极融入
  • 5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 6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7 项目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学质量
  • 8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
  • 9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10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设置与锡林郭勒地区产业需求对接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