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

教育的哲学解读

2017-12-30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作者:骆毅
  [摘 要] 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对教育的本质进行解读。教育强调人的独特、自由和自主及人的无限潜能,注重生成和顿悟。职校学生的教育与基础教育和大学教育存在差异,但教师依旧应遵循雅思贝尔斯阐述的教育理念,履行教育的职责与使命。
  [关 键 词] 教育;潜能;中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3-0016-01
  雅斯贝尔斯是德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他强调每个人存在的独特和自由性。在《什么是教育》中,他用哲学的视角阐释理想的教育,勾勒出教育的理想蓝图,在阅读他精彩的思想阐述时,我不禁感叹他的先见之明,感叹活跃于20世纪哲学思潮中的他竟能一针见血地揭示现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原始价值偏离和对本质的遗弃,敬佩他在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创伤的德国,依旧能我行我素地执着地表达自己的梦想,这需要多大的勇气!
  反观中国教育,为了让教育行走在正轨,让学生能更好地发展自我,教育者呕心沥血地进行各种教育反思和教学改革,可教育“如果丧失了对伟大人性的敬畏,那么它就像疾驰的火车,最终还是要脱离轨道坠亡”。看完本书,我的思想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真的該鞭策自己、保持警醒,防止自己在“伪真“的教育上越走越远!
  《什么是教育》像一种思想的喷涌,作者用自己深厚的法学、心理学、哲学底蕴为教育做了丰富的诠释。
  一、什么是教育
  教育是师生与生生之间爱的交往和流动,应调动学生内在动力,而非强迫学生接受知识。
  懒散的他们似乎是不可教育的,然而,当我们深入内心,了解其教育史时,会惊讶地发现,从小,他们便处于非受教育状态,他们和家长、老师之间,没有爱的流动和交往,更多的是被呵斥、曲解、丑化,但引导得当,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还是可以被激发的,只是他们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尖刻的要求,虽然看上去,部分人的确没有内在动机,但我想雅思贝尔斯也并不会因为他们顽劣表象而将他们真的疏离,毕竟爱的交往和流动才是教育的真谛。
  二、理想的教育形式
  通览全书,作者所期待的教育应是苏格拉底式的教育。其精髓在于唤醒学生的潜在力,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而非从外部施加压力。教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自身,教师本人则退居暗示的地位。师生之间只存在善意的论战关系,而没有屈从依赖关系。
  在基础教育阶段甚至职业教育阶段,这种中国式的教育依旧有存在的意义,学生也许思考的空间和被允许探索的范围很小,往往都是在正确答案周围很小的区间内打转,但是这样的教育依旧有意义。人类的实践经验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经验,一种是间接经验。在科技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经过严格考证的间接经验可以用一种相对直接的方式,,由教育者传递与受教育者,这并不违背教育的初衷,反而能够用更少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这武装了受教育者的头脑,对于现今和未来的教育都是有不可磨灭的功绩的,但雅思贝尔斯书中所提到的这种苏格拉底式的教育,可能更多地针对未有定论的领域或直接经验类的领域,因此,我依旧赞同作者的观点。
  三、教育是顿悟和生成
  在苏格拉底式的对话和反讽中,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表达自己对真理的见解,互相的讨论又使他站在他人的角度自省,循环往复形成真知灼见。因此,对真理的探求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细水长流的顿悟。
  教育是生成,生成来源于历史的积聚和自身不断重复努力,人的生成似乎和顿悟一样,是在突然和不知不觉中达到的,但这无意识曾是在困境中以清醒意识从事某事的结果,没有积聚就没有生成,也就无法达到教育的理想结果。而生成绝非单纯的外在改变所能造就的,需要内在彻底的颠覆。正如很多形式热闹的讨论始终无法真正生成智慧,因为仅是形式接近始终是表面化的改变,教育的本真应该是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在与他人的对话中讨论交流,不断改进自己的认知结果,从而才能真正生成谁也拿不走的智慧和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有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学生将能够进行自我教育,从而源源不断地获取知识,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考试的重点,这才是教育所要追求的结果。
  没有一个青少年是一张白纸,他们的历史不是空白的,或多或少地带有原生家庭的基因,教育应是智慧的诞生地,但依旧应包容一切可以被包容的对象,甚至包括那些看上去桀骜不驯,不爱探索的孩子。同样的,也没有一种教育是万能的,教育强调爱的交往和流动,更重视受教育者的顿悟和生成,强调无止境地探求真理。但教育依旧不是社会的收容所,他需要更纯粹的交流和触碰。
  读罢此书,我想教育就该是一件神圣而绝不允许被亵渎的事业,但他有着包容的胸襟。作为教育者,每一个人都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德]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03.
  [2]王文中,林静.教育的本真:超越精神的自由生:解读《什么是教育》[J].教育评论,2016(12).

相关文章:
  • 1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 3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 4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趣味教学策略的积极融入
  • 5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 6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7 项目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学质量
  • 8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
  • 9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10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设置与锡林郭勒地区产业需求对接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