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春宝
[摘 要] 中职实训(验)微课教学运用,有效地拓展了实训(验)实践教学的空间,增强了实训(验)课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并形成了中职实训(验)课程校本教材理念。实训(验)课程应用微课教学,必须把握几个关键教学要素,才能优化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才能算为好的微课教学。
[关 键 词] 中职;实训(验);微课教学成效;教学要素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3-0021-01
中职实训(验)设备资源不足问题,在信息化条件下实训(验)微课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制作教学视频,它不受时空和教学环境、实训(验)设备资源限制,可方便学生自主个性化地学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课程的基本原理和认识,增强实训(验)任教过程中的管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方法和技能操作熟练程度,因而规范了专业实训(验)课实操及教学流程,经过研究与实践,这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中职实训(验)微课教学的成效
(一)拓展了实训(验)实践教学的空间
信息化条件下中职实训(验)设备资源不足问题有了信息技术的介入,微课教学弥补了传统的实训(验)课教学在教学平台、教学资源、教学交互手段等方面的不足,充实了实训(验)课教学活动的内容,从而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实训(验)实践课教学空间。
(二)增强了实训(验)课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增强学生在微课教学中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究,微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专业理论及操作知识。专业实训(验)任教教师在做微课时通过上网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然后经过加工、整理,并与原有课程信息进行整合,为开设专业课程实践中问题与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和实训活动作好铺塑。
(三)形成了中职实训(验)课程校本教材理念
中职新课改后,强调自主探究方式。教学信息技术的介入,微课教学弥补了传统的教学资源,充实了教学内容,从而最大限度地拓展了教学内容。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二、中职实训(验)微课教学中应关注的几点教学要素
实训(验)课程应用微课教学,必须把握几个关键教学要素,才能优化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才能算为好的微课教学。
(一)中职实训(验)微课教学中的思想性要素
信息化条件下思想性引导教学目标,不深入思考是搞不好教学设计的,而搞好教学设计仅仅是从教学预设的层面对课堂教学去推测,是任何課堂教学都会出现教学生成的问题,所以,思想性决定搞好教学设计,那必须认真研究怎样处理好教学生成,从而调控好课堂教学目标。
(二)中职实训(验)微课教学中的教育性要素
信息化条件下的要求不同以往,对教育教学准备与教学操作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教师的教育主导作用减少,结果学生渐失学习方向。所以教育引导干扰学生学习思维和学习方向,发展良性教育环节,推进优化教学过程,做到教育科学把握,合理利用。
(三)中职实训(验)微课教学中的科学性要素
在微课教学设计中增强对教学的预见性,撰写逻辑严谨、概念清晰、内容丰富的讲稿(教案)是实现微课教学科学性的前提。课堂教学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规划。在规划信息化条件下微课堂教学时,必须通过教学设计这一教学准备环节,对课堂教学生成有所预见并形成相应预案。
(四)中职实训(验)微课教学中的艺术性要素
中职专业课程进行微课教学,比如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训(验)课程教学,大多进行教学艺术性行为引导,教学艺术是教学方法的灵魂。所有专业课堂教学中教学艺术基本要素不可缺少。微课教学中知识能否有效传授以及教学目的能否达到与微课教学中艺术应用密切相关。
(五)中职实训(验)微课教学中的情感性要素
中职专业实训(验)微课教学有了情感的媒介作用,才能增强学生的感知接受及思维能力。在微课教学过程中,专任教师就沦为了微课教学课件的操作者,微课教学中学生就没有了探学精神,弱化了微课教学教学效能。所以必须重视情感要素在微课教学中的作用。
(六)中职实训(验)微课教学中的技术性要素
中职实训(验)微课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与音、视频与网络在线学习相结合。微课教学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而不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程度。微课教学设计应避免一味追求“技术效应”,而弱化了微课教学效果。
(七)中职实训(验)微课教学中的特质性要素
中职实训(验)微课教学不可能教学风格一致,任教专业不同的教师个性差异有所不同,教学风格教学效果也不同,特异的教学风格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形成了不同的微课教学效果。所以中职微课教学风格是根据开设不同专业而有的特质性教学风格。
信息化条件下实训(验)多媒体教学与实践教学是相互融合的,对此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对现代信息化教学的关注。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探究问题打开心灵与智慧的窗口,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开展实训(验)教学实践活动拓展空间,运用不得当,它就会弱化实训(验)实践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多媒体设计中微课教学的教学要素,弄清问题本源,,分清利弊,从方方面面寻找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微课教学。
参考文献:
[1]吴疆.微课程和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规范[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167-169.
[2]沙凤林.电化教育教学论稿[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3:21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