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小琴
[摘 要] 中职院校与普通院校相比,其教育主要侧重于培养中职学生的工作技能,通过中职院校的学习,,学生能更快地掌握相关技能并进入社会中工作,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中职数学教师应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方向入手,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而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也能运用数学应用意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关 键 词] 中职;数学;应用意识;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3-0035-01
中职院校的教育重点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专业技能,以学生的基本需求为教学的重点目标,从而使学生能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中职院校毕业以后能迅速融入社会,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中职院校教师在教数学科目的时候也应从学生需求入手,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并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能有意识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一、结合生活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在高考中取得优秀的成绩,更是为了锻炼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建立相对完整的思维体系,养成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然后在中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对知识应用这方面不够重视,在中职院校中由于学生主要还是以学习专业技能为主,在学习数学科目的时候,也不需要有过多的练习,但是中职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注意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给学生启发式引导,拓宽学生的思维模式,优化中职数学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求多边形面积的时候,就可以从学生在学校中所学习的专业入手,让学生把计算多边形面积与自己平时最常接触的专业事物结合在一起,由于学生在高职院校中主要学习的就是专业技能知识,当数学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提出自己所擅长领域的情境时,学生往往有更大的兴趣与热情,这样的教学方式还能保证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师提出的情境的具体含义并对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感兴趣,继而在情境中对数学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并在课堂上与教师加强沟通与交流。
二、尽量创造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性的知识都需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尤其是在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需要极强的动手能力,在学习数学学科的时候也会如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为学生提供课堂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验证,从最直观的角度理解数学知识。此外,大量的课堂实践机会还可以增强学生动手和迁移能力,当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所进行的实践活动是会长时间存在于学生的记忆中,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相关问题的时候,也能凭借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展开数学意识应用,解决身边问题。
比如,在学习了三角函数知识以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模拟一个利用三角函数知识进行测绘的场景,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山峰高度测量,或者是河流宽度测量,教师在给学生设置实践性任务的时候,要注意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探究,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根据要求进行实践计划的设计,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在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保证学生能正确利用所学三角函数知识完成任务数据的测绘工作。
三、利用实例辅助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中职院校学生的成绩本身就不够理想,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都存在畏惧心理,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学会利用实例帮助学生消除对数学学科的紧张感,在数学课堂上引用合适的实例往往能使学生具有更好的听课状态,在接受数学知识的时候也会有更好的效果。教师可以在教学的时候多多引入生活实例,尤其是比较常见的但是却容易被忽略的实例,学生在思考这些实例的时候就会发现生活与数学知识的紧密联系,并对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全新的认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细节入手,在学习了三角形以后试着让学生从三角形的性质出发,想一想為什么大多数的桥梁和建筑用材都是三角形的;在学习了勾股定理以后让学生试着想一想在一片长方形草地上,如果有人沿着对角线穿过草坪实际上真的节省了很多距离么。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往往能逐渐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真正把数学这门学科当做是工具来应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保证学生能养成良好的道德和人生观。
总而言之,在进行中职数学科目教学的时候,其教学目的与形式都与普通院校有所差别,教师需要真正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从实际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让学生能从数学知识的学习中领悟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刻保持着将生活与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的思维模式,从而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都能拥有更强的感知力,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也能迅速适应社会职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