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

科研导师制在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的探索性改革

2018-01-04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作者:宗工理,曹广祥,付加芳,潘继红
  [摘 要] 科研导师制是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实践型高素质生物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在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中,从学生分配、资源优化配置、科研实践锻炼、过程督导和成果考核等方面对科研导师制进行了探索性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
  [关 键 词] 科研导师制改革;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4-0016-02
  生物技术是生命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命科学理论的飞速发展及生物技术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现代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逐渐往创新型、实践型的高素质方向倾斜,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生物技术人才成为各院校面临的新挑战[1]。科研导师制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2]。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差、导师指导流于形式等问题,济南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下称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则率先在生物技术系实行本科生科研导师制改革试点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科研导师制改革的实施措施
  (一)实行学生数量不等额分配,尊重学生意愿
  本科生入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往往对学生今后的课程选择、专业学习等产生影响[3]。目前,虽然大多数高校在大学生一入学就分配导师,并实行导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制,但每位导师指导学生的数量基本保持一致[4]。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公平现象的发生,如对某些导师的科研方向感兴趣的学生多,但制度规定了每个导师指导的学生数量,势必导致一部分学生被迫调往自己不感兴趣的导师名下,造成后续的科研参与性差。又如科研经费充足、有能力指导更多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数量有规定,从而形成资源浪费;而科研经费少、没有能力指导规定数量学生的导师压力大,科研指导效果大打折扣。
  本学院在生物技术专业率先实行导师制改革试点,在学生入学教育阶段的专业认识环节,安排导师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课题以及实验室的情况,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业导师,并由导师进行指导学生的最终确认。之后,导师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合适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正式的交流,达到初步的相互了解。由此所形成的学生分配方式,尊重了学生的兴趣与意愿,在后续的科研培养中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同时,在科研导师中引入了一定的竞争机制,科研实力薄弱、学生选择少的导师会逐渐发现自身的问题,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科研水平,达到双赢的目的。
  (二)鼓励科研团队内导师间协作,整合优势资源
  在生物技术的科研工作中,科研导师以科研团队成员的身份开展科研工作,同一科研团队内部的科研导师之间的科研方向往往具有一致性。同时,现代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也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当高的团队协作意识。为更好地促进本科生科研实践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团队意识培养,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系在引入导师竞争制的基础上,鼓励同一科研团队导师之间交流合作,模糊导师概念,统一指导、统一培养,建立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引导学生良性竞争。
  (三)支持科研实践,注重全面能力培养
  我院生物技术系支持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创新课题的设计与申请,并结合申请完成济南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SRT)计划,让每个参与的学生都在创新实践能力方面得到提高。另外,指导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比赛,也会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尤其是每年举行的山东省大学生医药生物技术实验技能大赛及山东省大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可以与省内众多优秀学校的优秀学生比赛、交流,锻炼学生如何凝练自己的科研成果,如何将科研成果以最科学的形式体现出来,并得到专家的认可,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
  (四)加强科研导师工作情况督导,,避免流于形式
  科研导师制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指导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而科研型导师本身存在较大科研压力,往往会导致导师制执行不力[5],这需要学校、学院以及教学系的监督和审查。我学院生物技术系要求科研导师定期举行师生见面会,实时掌握学生动态并给予解答与帮助。教学系不定期举行科研导师指导情况专项检查,要求做到指导必有记录、记录必须真实,同时,对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对导师是否真实及时地指导、指导是否存在形式化等问题进行重点审查,避免导师制流于形式化。
  (五)实施科研导师指导成果定量化,纳入多级考核机制
  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性强,培养学生既费心,还费钱。目前,由于学校还没有相应的政策在工作量、教学奖励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补偿,导师制基本上成了义务劳动,教师坚持贯彻导师制成了责任心和义务奉献的体现,长期下去,教师贯彻导师制的积极性可能会受挫[5]。我学院生物技术系制定《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导师制考核办法》,探索性地将导师制的工作与成果进行量化(学业导师工作量:=2*n,n=指导学生数,半年计1;指导SRT及实验技能大赛:5*n,n=项目数),最终纳入导师的个人年终考核。另外,在学院层面,将导师工作纳入学院教师评教系统,给予有突出贡献的专业导师“本科突出教学贡献奖”的奖励。
  二、科研导师制改革的实施效果
  (一)创新课题
  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2011年实现独立办学,2013年在生物技术系实行科研导师制改革,截止2017年,生物技术系一共指导本科生申报了院级、校级等创新课题41项,其中优秀项目13项。而且科研导师制改革以来,创新课题的立项数量较之前有大幅增加,尤其是其中优秀项目比例逐年增加,说明创新课题申请的数量增加的同时,项目完成的质量也日趋提高。
  (二)技能大赛发与表科研论文
  2013年以来,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系院级、省级参加生物类大赛87项,其中获得省级大赛特等奖5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7项(2017年省级大赛还未举行)。
  科研导师指导成果定量化纳入多级考核机制以来,导师指导鼓励学生参加生物类大赛的积极性提高,表现在参加大赛的项目数逐年增加。同时,学生参加大赛的获奖项目数逐渐增加,说明科研导师的指导力度及学生的完成质量也不断提高。
  (三)學生的就业和升学
  从2014年以来,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率和考研率不断提高,考研成功率目前达60%以上,而且有近70%的学生考取的是“985”和“211”高校,而从这些高校反馈回来的信息显示,我院学生在科研能力方面受到肯定和好评。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本科生的就业率不断提高,目前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5%,二次就业率达到100%。
  目前,我院生物技术专业实施的科研导师制改革,持续增加了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的机会,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部分问题。首先,学生的积极性不一致,对科研积极性差的学生还需要有更好的鼓励措施。其次,科研实力薄弱的教师积极性不高,对学生的指导投入不够,无专门的经费支持,导致对学生的指导效果较大的差异。为此,我院应进一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学习,建立科研培养经费,提高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培养适应现代化创新型农业高技能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高凤山,李清,刘莉,等.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实施及成效:以生物类专业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3(7):37-38.
  [2]嵇小怡.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学生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温州大学为实例[J].华东师范大学,2007.
  [3]张玉芳,杨雪梅.护理本科导师制教学效果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15(9):71-72.
  [4]高凤山,李清,李文哲,等.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实践与建议[J].中国高校科技,2011(12):52-53.
  [5]姜永厚,丁海琴,陆秋萍,等.生物类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与对策[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2012(2):11-14.

相关文章:
  • 1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 3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 4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趣味教学策略的积极融入
  • 5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 6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7 项目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学质量
  • 8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
  • 9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10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设置与锡林郭勒地区产业需求对接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