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

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工匠精神

2018-01-04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作者:李伟
  [摘 要] 在大职教视野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实践操作型技术人才,因此,对高职院校中的教师来讲,一定要充分结合实践与理论,进一步实现教学任务,培养优秀的技术工人。在教学过程中要摆正教师这个主体的地位并且充分地发挥其主导作用,将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一个有效的引导者,根据教师的传授与学生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教学质量,进而完善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创新;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4-0021-01
  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让“工匠精神”成为名副其实的高频词。那么,工匠精神本身具备怎样的意蕴,才能流行起来?社会是发展的,人类是不断进步的,教育形式更是不应该一成不变。身为高职院校的一名教师,他的职业角色应该是多变的。教师一定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在学生成长路上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同步提升自己的内在与外在,成为真正能和学生融洽相处的教师。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中的教师要在教课中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真正能兼顾教书与育人。具备工匠精神的教师,对教学有不懈的追求,以严谨的态度,规范地完成好每一步工作,把学生的成长当成工作的全部。
  一、工匠精神要爱岗敬业
  就高职院校中的学生来说,他们普遍学习基础较低,对学习的兴趣也不是特别高,对此教师要做的就是要通过一些效果显著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升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这段时间内能真正地获得知识与技能,帮助他们走出校门以后可以为社会作贡献。所以教师首先不要让自己过于高高在上,尽量给学生一个平易近人的印象,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专业技能与知识。具备工匠精神的教师是向内收敛的,他们凭借执着与专注从平凡中脱颖而出,他们甘于为教育的发展奉献全部精力。
  大部分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对专业的含义几乎不懂,学生选择一个专业并不是因为真正喜欢它,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一定要尽早对学生开展专业思想教育,让他们对该专业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中做到认真对待,并达到工作岗位规定的相应标准。一是敬业,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敬畏之心,视职业为自己的生命。二是精业,就是精通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技艺精湛。三是奉献,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担当精神,不急功近利。
  二、工匠精神要开拓创新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品质、一种追求。一个优秀的工匠要能适应最先进的武器,一体化这种教学方式是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后生成的全新教学手法,他把教学设备跟专业相关的设备放在一个教室里,在专业教室内共同开展专业理论课跟训练技能,进而完成教学任务。
  要想将一體化教学实施得更加完备,对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具有稳固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实际操作能力强,教师要积极投入其中,跟教学需求相适应。一体化教学充分彰显了实操能力,所有的教学都是在实际操作前提下进行的,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方面有较强的效果,这与高职院校最终的培养目标相符合。
  三、工匠精神要切实提升技术技能素质
  将新时期的教育成果有效吸收的最好方式就是要适时地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能借助现代手段进行教学的教师一定具有独到见解且创新能力较强。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要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将实物、模型和挂图等都运用起来,触动学生的感官认知。通过使用多媒体CAI课件进行教学,学生对不同设备工作原理与内部构造会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这样也会间接地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把不同的现代化教学模式都应用起来,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工艺流程与动态化的工作原理,,学生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利于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了解。高职院校重点培养的都是技能型人才,因此,他们对专业知识有全面的了解极为重要,之后才能更容易地实际上手操练,更好地与工作岗位需求相适应。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发散学生思维、加强教学效果。
  四、工匠精神需要更多逐梦人
  在新时期,教师不但学识要渊博、知识框架要清晰,更重要的是还要能跟学生之间创建良好的沟通桥梁,并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将其运用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对该行业的教师来说,要想跟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具体需求相适应,就一定要不断提升自己,做到各方面素养都达到相关规定,具备高水准的教学技能,做到为教学内容和理论都赋予实践内涵,提升教学效果。尤其是教授专业课的那些教师,他们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实际操作演练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达到一体化教学。
  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学生能吸取一定的技能与知识,如果教师具备很强的教学技能,那么他一定会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教师不仅具有渊博的学识,还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这样的教师其教学质量一定会有所提高,并能优化教学课程、加强学生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都不能取代劳动者的双手,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过程中,需要一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挥洒热血,作为高职院校一位合格的教师,对教育行业一定是极为热爱的,并且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有一个积极的教学态度。教师还要深入分析学生各自的特点,注意因材施教,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掌握专业化的技能,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员作贡献。既不满足于一时的成事,也不满足于所谓的成功,而是用勤恳的工作,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自己的人生梦想。
  参考文献:
  刘军.技师学院技师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7).

相关文章:
  • 1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 3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 4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趣味教学策略的积极融入
  • 5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 6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7 项目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学质量
  • 8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
  • 9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10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设置与锡林郭勒地区产业需求对接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