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

职业院校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18-01-05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作者:刘农责,崔亚丽
  [摘 要] 目前,高职教育进入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注重效益和内涵发展的新时期。然而现实中高职院校重技能、轻人文的片面发展观依然存在。院校往往只重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而淡化了人文素质教育,导致学生缺乏应有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从而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缺乏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合理构建,造成学生高职不高质现象的产生,而单纯工具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注重學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加强高职人文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人文素养;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4-0030-01
  黄炎培先生一生都致力于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他提出了职业教育要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的大职业教育理论,职业教育要全面统筹、协调好个人、社会、国家的同步发展关系。职业教育不是孤立的存在,教育既要联系生活实践,更要做到与时俱进,与人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进入新世纪,国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人才技能的培训和发展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党和国务院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极为重视,新时期社会赋予了职教工作者新任务,在大职教个性化、社会化、世界化的职教理论指引下要勇于创新,谱奏人文素养教育新篇章。
  一、明确人文素养培养目标,构建人文素养课程体系
  人文素养是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即人的内在品质。其灵魂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文素养,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也可以说是人文系统。人文素养课程包含多个学科,比如,政治、语言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健康、法学、美学、艺术等,正因为涉及学科门类广泛,因此,人文素养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要明确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科学地构建课程体系。
  从课程结构体系看,人文素质课程体系既包括学科课程,也包括实践课程、第二课堂和当前信息化进程中快速发展的网络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的修订中,坚持必修课够用,选修课高质量、范围广的原则,在政治、语言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健康、法学、美学、艺术等领域广泛开发课程,以供学生选择,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追求个性的需求。实践课程与第二课堂的开展,必须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并占据一定的学分,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学工组织、团委等组织要统筹协作,开展好实践活动,让实践活动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网络课程因其灵活多样的特点深受学生喜欢,因此,作为人文教育的教师也应积极开发网络资源,拓展学生教育渠道。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促使传统教学模式发生历史性变革,它将改变长期以来人文社科课程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更新人文社科课程的教学理念;调整传统的人文社科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结构比例;设置多元化可供选择的课程结构,实现拓展人文社科课程教学空间,提高教学效果,真正实现人文社科课程教育的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职业人才。
  二、重视社会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
  注重社会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要注重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一是充分发掘、利用当地丰富的教育资源,如纪念馆、展览馆、历史遗迹、革命圣地、大好河山等。二是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如校中厂、厂中校等。这些都可作为稳定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人文素质教育。三是在学生实习实训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将人文素质教育内容融入专业实习实训中,帮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帮助他们增强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了解风土民情和乡土文化等。另外,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并纳入学分制管理。学生在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引导下,依靠辅导员或任课教师的指导帮助,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等,开展社会调查、勤工助学、文体艺术、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培育人文精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拓展了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空间和外延,成为院校社会实践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注重人文素质教育网络资源开发
  在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的浪潮中,人文素质教育更应积极主动地开发慕课、微课、在线课程等网络资源,丰富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渠道、占领网络平台这个阵地。高职学生是具有丰富情感、较强自尊心的主体,能否接受教育影响取决于他们的态度和情感。采用他们较为感兴趣的新媒体教学,能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只有情中有理、理中蕴情,,高职人文素质课程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广大教师要与技术人员共同设计、分工协作开发、统一平台、随时更新、共建共享,促进课程资源建设工作在理论层面、应用层面、技术保障和组织管理层面的全面提升,打造人文素质教育网络平台。
  参考文献:
  [1]汪雪梅,金本能.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实施途径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2]褚结,黄欣佳.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探索与思考[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4).

相关文章:
  • 1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 3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 4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趣味教学策略的积极融入
  • 5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 6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7 项目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学质量
  • 8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
  • 9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10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设置与锡林郭勒地区产业需求对接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