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芳,朱建军,张红梅,雅梅,哈斯其木格,孟娇娇
[摘 要]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高职院校的主要功能之一,通过对锡林郭勒地区食品工业的发展和食品类产业岗位分析,探寻了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对接的可能性,从而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关 键 词]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锡林郭勒地区产业;对接
[中图分类号] TS20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4-0048-02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高职院校的主要出发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人均收入的增长,人们对食品的消费从生存型向健康型、享受型转变,从“吃饱、吃好”向“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转变。必须保障人体的安全和营养健康是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征,从而对食品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需要大量的能将食品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食品生产、食品检验与质量管理中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1]。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是锡林郭勒盟的一所高职院校,自开设本专业,依靠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专业,同时进行开展专业人才培养与区域社会需求对接的探索和研究。
一、抓住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的契机
(一)锡林郭勒盟食品工业发展概况
锡林郭勒盟总面积20.3万平方公里,人口103.6万,其中蒙古族人口占30%,是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畜产品基地,牲畜存栏总数1.5千万头只左右。食品工业发展主要是传统乳制品制作和肉食品生产。据不完全统计,锡林郭勒盟统乳制品生产加工及销售企业6800余家,其中规模化企业28家,,其余为个体工商户和小作坊,其中80%以上为牧区转移进城牧民,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已达100多家,肉类产业重点龙头企业50余户,从业人员3万余人。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深入企业调研参观发现,食品安全体系不能保障、设备仪器配置不全、检测技术还比较落后、化验检验技术人员数量少、基础能力有限、技术保障能力难以满足食品安全监管需要、部分检验设备严重老化或闲置。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不够健全,食品安全责任追溯制度不完善;产业发展方式粗放,大乳制品和肉制品处于初级加工状态,深加工农产品不到总量的三分之一。中小企业生产粗放,资源加工转化率低,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如羊肉的加工,绝大部分企业仍处于“屠宰、去皮、分割、包装”的初加工状态;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多数员工为小学或初中文化水平。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着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作为锡林郭勒盟一所高等院校,以堅持“特色办学,质量立校,内涵发展”的宗旨,肩负着为锡林郭勒盟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义务和职责。
二、对接锡林郭勒地区产业的岗位分析
面对国家食品产业快速发展的形势,锡林郭勒盟“十三五规划”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计划成立锡盟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在锡市、二连市、太旗、东乌旗建立食品检验实验室,建设面积7240平方米。锡林郭勒盟食品工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大力培养农畜产品加工技术、食品安全检测、食品质量管理等急需的人才,以引领、支撑食品工业的发展。我院是锡林郭地区唯一的一所职业院校,设有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拥有较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和较好的实训条件,近年来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培养、订单培养,为食品企业培养紧缺的应用性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为企业相关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取得良好效果。
(一)食品质量检测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岗位
近几年,由于企业的生产者、管理者不具备食品安全知识,不按标准要求生产,没有出厂检验能力,导致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在利益面前,常常存在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原料、不合理的使用添加剂、用工业级原料代替食品级原料等现象。对食品而言,若出现质量问题,就不能销售,只能销毁。因此,企业通过实施良好的操作规范(GM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和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HACCP),将食品安全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既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同时又能降低企业经济损失。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及专业核心课程有食品感官评定、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乳品检验技术、食品理化检测技术、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食品生产单元操作、食品包装技术等,为锡林郭勒地区的食品企业和食品检测机构培养了食品检测和质量管理的高技能人才,使食品企业在原料及生产过程得到监控,减少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减少企业的损失。
(二)食品生产技术岗位
对食品企业而言,食品生产车间是企业的核心,生产加工工艺、技术要点及参数是关键,因此,每个工序的操作规程,技术要求非常重要,特别是食品工业转型升级,加工精深产品,对技术工人的要求很高,需要技师或高级技师承担。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通过学习食品加工技术、食品添加剂、食品保藏技术、乳品加工技术、肉品加工技术等课程,明确食品加工原理、工艺过程、加工参数的控制,熟悉食品贮藏与保鲜技术。根据地区产业的特点,重点突出传统乳制品、肉制品的加工技术,以满足本地食品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三、与食品行业企业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成立食品专业委员会,由食品行业企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专业教师组成,对锡林郭勒盟多家食品企业进行调研,通过研讨、论证、确定专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分析研究行业企业发展趋势,论证开设的课程设置,构建并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始终处于行业需求的最前沿。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食品质量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诚实守信,工作踏实,能按照规程做重复性强的工作,具有较强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
四、同食品行业企业完成课程标准及核心教材
通过对企业的调研,从企业岗位需求入手,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职业资格标准,主要组织乳制品及肉制品企业相关岗位管理人员进行共同研究分析,明确培养岗位、工作任务、任务领域及能力需求,再根据能力要求进行归类,形成满足于锡林郭勒地区食品工业发展需求来确定课程体系。根据企业所需的岗位知识和技能确定课程,从食品营养与检测就业的岗位群精选核心课程。根据专业课程和核心课程来确定专业基础课程。根据国家要求开设人文素质课程。做到人文素质全面、基础知识够用、专业知识实用、岗位技能强,最终形成与职业岗位工作相适应的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成立课程建设小组,由企业技术人员及专业教师组成,同时邀请校内外、行业、企业专家、毕业生、用人单位参加分析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开展各类课程的标准化建设,通过企业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对课程内容选择标准和课程内容排序标准的研讨论证,共同制定、细化课程建设目标任务,使课程建设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