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

分析南水北调南四湖蓄水对滨湖区影响

2014-04-13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分析南水北调南四湖蓄水对滨湖区影响

    摘要:南水北调工程对解决京津及胶东地区日趋紧张的水资源危机至关重要,但南四湖的蓄水也将对南四湖滨湖区工农业发展产生诸多不利影响,针对南四湖蓄水对湖区及滨湖区工农业生产、排渗除涝、土壤盐碱化及次生盐碱化及沿岸灌排工程体系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内河湖口建闸、开挖截渗沟截渗和完善排灌工程体系的工程措施和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等非工程措施,同时针对蓄水对排灌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了理顺水价形成机制和改革水利管理体制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南水北调 蓄水 影响 分析 
    早在建国之初,毛泽东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南水北调的设想,拉开了新中国研究南水北调的序幕。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更是明确提出:“采用多种方式缓解北方地区缺水矛盾,加紧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这是我国“十五”期间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也是新世纪中国水利工作的一大特点。作为我国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水资源配置措施的南水北调工程正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大型基础设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利用多级提水泵站将长江水沿京杭大运河溯流直上,过江苏、贯山东的南四湖、穿黄河,济胶东、京、津等严重水荒地区,是一项深得民心、刻不容缓的重大工程举措。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南水北调工程造福北方广大民众的同时,也对部分地区和部门带来了不利影响,损害了这些地区和部门的利益,这同时也应是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所应看到和谋取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作为一名在南四湖滨湖区工作多年的基层水利工作者,以市为例,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后,该工程对南四湖滨湖区造成的不利影响作一下粗疏分析,并提出几点浅陋认识。
    一、南水北调后南四湖蓄水的不利影响分析
    滨临南四湖,,地势低洼。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南四湖的长期高水位,将对占一半以上土地面积的滨湖区的工农业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㈠、对湖区影响
    1、对湖内农田、湖田的影响
    沿湖人口545870人,主要分布在,人均占有耕地0.4亩左右,生活来源要依靠湖田收入。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南四湖正常蓄水位为34.20米,将使632892亩湖田被淹没,35000亩湖田受渍涝减产。
    2、对水生植物的影响
    湖内水生植物主要有莲藕、芦苇、苦江草、菱角等,湖水位是其主要生长条件。在其发芽出土季节,芦苇水位超过1米基本死亡,苦江草水位超过1.5米以上绝产。据统计湖内有水生植物220300亩,在34.20米经常湖水位情况下,水生植物将减产或绝产。
    3、对水产及畜牧养殖业的影响
    湖内现有养鱼池面积122800亩,主要养殖有鱼、鳖、蟹、鱼苗等。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后,在34.2米水位长期调控下,将有112800亩鱼池全部被淹没绝产;水深超过2.0以上时影响鱼类正常生长,将有110000亩鱼池减产。湖水位长期居高不下,牧草及湖内浅滩面积减少,影响到沿湖乡镇南四湖麻鸭等牲畜养殖业的发展。
    4、对渔湖民居住安全的影响
    湖内村庄57个村,现有住户8370户,23930人。该村庄台高程在34.50—35.50米。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该村四面环水,庄台低洼,危及人民生全财产安全,需向湖外迁移。
    ㈡、对滨湖地区的影响
    1、对沿岸滨湖区的排渗除涝的影响
    滨湖地区地势特别低洼,历史上就是十年九涝的“蛤蟆汪”。南水北调后,南四湖上级湖水位为34.20米。全市34.20米高程以下有耕地230.13万亩,主要分布在等四县27个乡镇1349个村庄;34.20—35.50米高程范围内耕地面积517.0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0.44%。这些耕地将受到涝、渍灾害的严重影响,将对市沿湖地区的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影响,降低该地区农民的收入。
    2、对沿岸土壤盐碱化及次生盐碱化的影响
    南四湖入湖诸河多发源于黄泛平原盐碱滋生地区,来水中携带了大量的盐碱成份,给滨湖区砂壤土的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提供了内因,解放初期滨湖区就曾有“夏季水汪汪,冬春白茫茫(盐碱)”之称。通过几十年的改造治理,盐碱地得到了控制,变成高产稳产田,但深层土壤中仍含有盐碱成分。土壤盐碱化的的外部成因主要有四个因素:⑴气候因素。水面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2~3倍。⑵包气带岩性因素。以亚砂土为主,毛管水分上升强烈,地下水盐容易上返积聚成土盐。⑶地形地貌因素。以低洼易涝地为主。⑷水运动因素。地表水及地下水径流滞缓,地下水位太浅。以上四个因素中,前三项是不可变因素,唯第四项是可变因素。通过对潜层地下水运动规律和潜水蒸发的机理研究表明,地下水的蒸发强度随地下水位埋深的变化而变化,地下水位越浅,潜水蒸发量就越大。同时从旱涝盐碱灾害的产生来看,也都与浅层地下水有关。水少则旱,水多则涝,水位过浅则易产生盐碱化,俗话说:“盐随水来,盐随水去”就是这个道理。根据有关观测试验资料,对观测的含盐量资料与地下水位埋深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含盐量与地下水位埋深有着密切的关系,水位越浅,土壤含盐量越大,当水位埋深1.25米时,土壤含盐量为0.2518,接近盐碱化的临界值;当水位埋深为“最佳水位埋深”3.25米时,土壤的含盐量几近于零。市南四湖滨湖区地势低洼,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108.3m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51.8mm,包气带岩性多以亚粘土、亚砂土、粉质土为主,地下水位高、埋深浅、水质较差,地下水的矿化度在1.5克/升左右,这里已具有诱发土壤盐碱化的三大主要成因。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长期高水位输水,地下水位常年居高不下,超过地下水临界深度1.25米,毛细管作用强烈,地下盐碱成分上升,造成土壤表层累积返盐、返碱,产生次生盐碱化现象的是必然的。盐碱化的产生将对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特别是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在5成以上,这将大大降低农民的收入。同时对林业、畜牧业生产也将产生不利影响。
    3、对沿岸排灌工程体系提出新的要求
    市滨湖区地势低洼,最低的沿湖区低于南水北调工程引水后的设计水位1.2米,过高的湖内外水头要求建立健全完善的排灌工程体系。在高程35.00米以下的滨湖区共建有排灌站284处,其中沿湖排灌站80处,沿河排灌站204处。这些排灌站工程基本上都是六、七十年代进行“稻改”时兴建的,排灌站站首建筑物工程老化失修,引、排水洞塌陷、断裂,闸门漏水严重。排灌机电设备超期服役,已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益。灌排渠系工程运行多年,亦是千疮百孔,灌渠流量达不到设计要求,跑水、漏水严重,灌水周期加长;排水沟淤积、加之苇草丛生,早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排渗、排涝要求。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对现有水系和水利工程也造成了很大影响,给这些排灌工程体系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旱可灌,并且要实行高效灌水;涝可排,要迅速排水,不使农作物遭受渍、涝灾害影响。这就涉及到该区排灌工程的重建、改建、加固、疏浚、更新、维修、配套。
    4、对滨湖区工副业的影响
    地势低洼,其主要工副业集中在34.20米高程以下,主要有等12处煤矿等大中小型企业350余个,私营个体企业4300余个。其中对草编制品业影响较大,草袋、蒲、苇加工是当地农民副业收入的主要项目。
    5、对林业、畜牧养殖业及其他行业的影响
    南水北调东工程实施后,湖水位长期处于34.20米的高水位,在34.2米地面高程范围内,田间林网、村边树木、河滩地树木将会大面积死亡或停止生长。河滩地等牧草面积的减少,也将影响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乡村田间道路将被淹没,柏油路面由于地下水位过高顶托也将影响使用寿命。同时对交通、通讯、供电等方面也将带来很大不便。
    ㈢、对沿岸农田灌排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农业灌溉用水主要是南四湖水及当地的内河水,灌溉水价为0.04—0.07元/方(大概水田每亩60元,旱田每亩40元)。南水北调工程调引江水后,挤占了南四湖的兴利库容,将来的农业灌溉用水系列中就出现了河水、湖水、江水三种不同概念的水,而灌溉水价如何确定、将来的较高水价是否侵犯当地农民既得利益,都将给未来的农田灌溉管理提出一道崭新的课题。同时为了消除南水北调工程对沿湖区的渗、涝、盐碱化的影响,势必利用工程措施进行排渗、除涝、消盐、治碱,这就需要修建一部分相应的工程,更会形成年年都必须付出的排渗、治碱的排水费用,这部分费用与该灌区原有的排水费用交相混杂又对南四湖滨湖区的排水管理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南水北调南四湖蓄水对不利影响的建议与对策
    南水北调工程特别是东线应急工程即将实施,应对工程实施后对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将带来诸多影响,我仅对工程实施后对滨湖区不利影响的处理谈几点粗浅不太成熟的建议和应对措施。
    ㈠、工程措施:
    1、涝洼地的渍、涝、碱处理
    蓄水影响处理重点是涝洼地及次生盐碱地治理,治理原则是降低地下水位,减少湖河渗水,调整种植结构。工程措施重点突出一个“防”字,堤外以“截”渗为主,即开挖截渗沟;堤防以险工隐患治理为主;堤内以开挖、疏通、理顺排水沟渠,改建、更新排水设施为主;湖、河之间考虑建闸隔阻湖水上溯内河。对于田间应以排除地面积水,降低地下水位为主,对于地面高程低于33.5米以下的低洼耕地可同时考虑开挖台条田,采用上粮下鱼或上经下渔的模式进行开发治理,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上可考虑种植喜湿性农作物;在涝洼地及次生盐碱地治理上应以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为辅。
    ⑴开挖截渗、排涝沟:为解决内涝和盐碱化问题,沿湖、支流堤外地面高程34.20米以下的堤段开挖底宽8米,深2.5米的截渗沟拦截湖河渗水。
    ⑵河槽清淤及堤防加固:入湖河流多年没有治理,堤防单薄,河床淤积严重,泄水不畅,远低于原设计标准,形成了河水不能入湖,坡水不能入河、积水不能自排、渗水提排困难的局面。为此需进行河槽清淤、堤防加固。
    ⑶湖口建闸:为解决湖水入侵内河,在入湖的内河湖口处修建控制闸,控制、量测引湖、引江水量,同时利于当地的防洪除涝。这样的水闸在

相关文章:
  • 1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 3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 4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趣味教学策略的积极融入
  • 5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 6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7 项目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学质量
  • 8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
  • 9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10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设置与锡林郭勒地区产业需求对接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