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

工业工程优势人才教育研究

2014-04-23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热点导读】: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探析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浅谈投标报价的分析方法
工业工程优势人才教育研究 文章 来 源 自 教 育网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专业建设在追求标准质量提高的同时,不失时机的展现专业特色的发展轨道,使专业建设从追求外在的标准化质量,向着追求特色和卓越品质转变[1]。教育部于2007年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已在全国遴选了3000多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广西于2011年启动了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现已正式立项279个专业,建设558门课程。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是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建设特色专业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高校谋求新的突破和发展的必经之路[2]。工业工程是管理和工程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工业工程专业教育在我国正式开始于1994年,我校开办于1999年,是全国首批开办工业工程的9所院校之一,2006年我校工业工程被广西教育厅认定为区优质专业,2011年9月被广西教育厅确定为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契机。根据全国和广西教育改革的形势,如何使我校的工业工程专业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适时进行专业改革,凝炼特色,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为广西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
    1工业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分析1.1工业工程专业发展的国际趋势纵观国际工业工程教育,我们发现国外许多高校的发展所表现的特征是专业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突显特色[3]。以目前美国顶尖工业工程专业的佐治亚理工学院、密西根大学、普渡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这几所大学的工业工程(学院)系按照美国新闻周刊的排名,名列美国大学中的前四位。这四所大学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其特色与当地的经济特点相吻合,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工业工程以电子制造业为擅长,密西根大学以机械制造业为擅长,佐治亚理工学院则以物流与运输服务业为擅长,而普渡大学则以人因学和农业为擅长。因此可以讲,工业工程是与地区经济和国家经济紧密结合、为其发展提供服务支持的一个工程学科。学科、专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密切结合,是一个专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故作为一个地方性大学,其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应遵循国际潮流,把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
    1.2广西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广西一批重大项目已经建成或将开工建设。加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广西发展千亿元支柱产业及重点工业产业实施方案》等对广西工业发展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更加促进了广西在汽车制造、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电工电器、农业机械、食品加工、有色金属、制糖业、纸浆制造业、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业等一些产业已形成了区域性、集群性、专业化、社会化大协作的生产格局。但是,总体来看,广西的企业普遍存在规模不大、劳动效率偏低、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薄弱等缺陷,急需培植一批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企业,把潜在的优势转化成现实的优势。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地区许多企业的实践表明,这必然对企业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专门从事生产效率和效益改善的工业工程人才有更多的需求。从美国的统计数据看,工业工程人才与其他专业人才需求的比例是1:80,也就是说在应届毕业的80个大学生中,就有一个是工业工程;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的经验是1:60。但我区目前只有三所院校开办了工业工程,每年毕业生仅200人左右,而我们初步估算广西目前对工业工程人才的需求约为3万人。所以说,根据广西目前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对工业工程本科人才有巨大的需求缺口。
    1.3教育服务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行动广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高等教育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广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及《教育服务新广西发展行动计划(2010-2012年)》的工作要求,紧密结合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选择一批面向支柱产业,特别是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主导方向和核心战略的广西现代化建设以及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需求的专业,实施教育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进行特色专业及其课程一体化项目建设十分必要,其成果将为广西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工业工程专业是培养既懂工程技术,又擅长管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故将工业工程专业建设成为特色专业是教育服务广西社会经济发展大环境的需要,是落实教育服务新广西发展行动的具体体现。
    1.4我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宗旨的体现我校作为中央部委与广西共建的地方高等院校,其办学定位是“立足广西,依托部委,面向全国,辐射东盟”,到2015年把我校建设成为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规模适度、协调发展的区域一流、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高水平大学。办学宗旨是为电子信息行业和区域经济培养务实、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根据我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宗旨及广西“14+4”千亿元产业中急需的“汽车工业、机械工业和现代物流”等产业的人才需求,我校工业工程专业的定位是:“服务广西,面向制造业,兼顾服务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具有坚实的制造工程技术基础,又掌握管理科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工业工程高级复合型人才”。我校工业工程专业定位具体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宗旨,专业定位和学校定位保持和谐一致,是我校工业工程专业办出特色和更好地为广西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基础和保障。
    2专业建设理念和建设目标定位
    2.1专业建设理念按照广西“加强基础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加大支柱产业,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汽车机械、石油化工、钢铁锰业、电力工业、制糖食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大力培育林浆纸、水泥建材、现代中药、生物质等产业”和“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战略,我们将培养广西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工业工程专业人才作为根本任务,以“育人为本,质量第一,求真务实,突显特色”作为专业建设理念。我们认为,工业工程专业要培养的是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所需要的高级应用人才,要肩负起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首先培养的人才必须德才兼备,追求远大理想,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所以我们把育人作为本专业发展的根本,把质量作为本专业的生命,把求真务实作为本专业发展的行动保障,通过培养使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转岗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不断增强,走出校门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自我。我们把努力打造专业特色,建立优势品牌作为专业发展的奋斗目标,实现特色—优势—品牌的专业发展道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等方面成为学科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充分运用科技创新活动和科研成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广西在工业工程领域培养出急需的高素质“下得去、用得上、吃得苦、留得住”的应用型高级工业工程技术人才。
    2.2专业建设目标定位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创新、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思路,依托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我校“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国家级)”及“制造系统与先进制造技术(区级)”实验室,我们确定的专业建设目标定位是:通过三年的建设,将我校的工业工程专业建设成为与汽车制造、工程机械和现代物流等广西优先重点发展的“14+4”千亿元产业紧密结合,产学研紧密结合,知识传授-187-和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形成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新体系为核心,重点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形成师资力量雄厚、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办学条件齐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特色鲜明、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进、教学管理完善、人才培养质量高,在区内领先、具有显着优势的工业工程本科专业。在校内形成对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等本科专业的强力支撑,在校外对同类高校工业工程专业改革和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形成立足广西、面向东南亚、辐射全国,成为为区域经济建设和广西机械、电子、物流等重点发展产业和新兴产业提供智力及人才支撑的平台,在国内乃至东南亚具备一定学术影响力。
    3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模式
    3.1专业建设及改革思路本专业的建设及改革思路是:“调整结构,适应产业;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工业工程专业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的专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了解不多,将本专业建设成为国内先进的特色专业是今后建设与发展的追求目标。结合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和自治区对高等教育的改革要求以及本专业10多年来办学的体验,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线,坚持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坚持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与文化、心理和身体素质协调发展。根据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要求,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摆到专业培养计划的核心位置,建立以“重点实验室—硕士点—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框架的“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专业发展新模式,形成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复合型、高素质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新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构建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根据广西区域产业布局和学科发展趋势,加强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推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建立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专业建设从特色到优势到品牌的提升过程。
    3.2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模式根据本专业“育人为本,质量第一,求真务实,突显特色”的建设理念,“调整结构,适应产业;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专业建设改革思路,构建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一个核心、两个融合、三个层次、多种形式”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一个核心”:即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两个融合”:即将广西优先重点发展和新兴产业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与现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相融合,将学科必须开设的课程与专业特色课程相突出核心,注重实践,整体优化”的原则,基础课程的设置既要系统地讲授各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时介绍学科研究的新进展

文章 来 源 自 教 育网

相关文章:
  • 1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 3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 4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趣味教学策略的积极融入
  • 5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 6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7 项目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学质量
  • 8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
  • 9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10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设置与锡林郭勒地区产业需求对接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