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

对中国建筑成长门路的探索

2014-03-09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对中国建筑成长门路的探索    [摘要]文章结合世界形势与学术思想的成长,就新时期中国建筑成长偏向提出本身的观点,即“根基理念加地区文化,从时代模式探索中国建筑门路”。
    [要害词]根基理念  地区文化  时代模式  建筑学
    目前,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成长形势大好,都市化进程加速,建筑事业、都市建设都面临史无前例的好机遇,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是,建筑的成长仍有不敷。都市设计呼喊多多,而真正乐成的都市设计例子却并不多;都市建设存在杂乱,建设实践缺乏切实的理论指导;都市计划在学术人才等多方面筹备不敷,建筑教育有待改良……。这些问题并非杞人之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积极地解决各类问题的同时,成长建筑学的理论既显得火急又属底子。兹申述三点:
    ——根基理念  对处于不绝成长变革中的建筑理论进行认识和总结。
    ——地区文化  全球趋同形势下,发扬差异的地区的多元文化特色。
    ——时代模式  总结20世纪建筑成绩与问题,走向新世纪的未来。
    一、根基理念
    (一)回归根基道理
    建筑理论汗牛充栋,眼花缭乱,似令人无所适从。处所政府热衷于举办国际建筑设计或都市计划竞赛,外国优秀的方案对我们建筑创作可以有所启发和敦促,但并不能解决中国建筑的偏向问题。尽管历史上国际竞赛乐成的例子并不少见,但失败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况且竞赛的乐成与实施,在相当水平上,还取决于任务书指导思想的明确、具体评选人的程度与业主的决策,操办不妥将带来负面的影响。面对当前杂乱的场面,就像1999年国际建协《北京宪章》所强调的,建筑学的成长要回归根基道理,我们需要朴实的理论。
    建国初期所倡导的建筑根基目标-实用经济美观-仍然是建筑成长的根基之点。
    实用  建筑的底子成果照旧为人们目前和未来塑造良好的居住情况。
    经济  建筑总是要泯灭大量的资源和物质财产,此刻国力大增,但社会追求奢华成风,铺张挥霍惊人 (包罗大量隐性挥霍),堪称“时弊”。1992年关于情况与成长的《里约宣言》将可连续成长作为宏观经济成长战略的一种一定选择,我国当局作出了答理,国际建协招呼尽可能地节约资源与优化资源配置,这也是建筑成长的一条根基准则。建筑设计不妥带来单幢建筑或成组衡宇的挥霍,都市成长战略与计划失误带来的损失更是难以预计,甚至难以扭转,因此,我们要对城乡建设的经济予以更大的存眷,从头认识评价尺度,成立建筑经济评价体系,重视可行性研究(图1)。
    …个强有力的打点小组在项目的开
    始阶段可以极大的影响未来的功效
    注:大的建设工程决策历程中,深入进行科学研究,选择可以极大地影响未来的项目,取得事半功倍的、甚至以一当十的效果;相反,决策的马虎、延误和错误将使下一个阶段的用度迅速增加。其实这不只在建设阶段,在将来运营中也易于造成大量的运营本钱的不公道、甚至恒久挥霍等(韩国Hanmiparsons公司提供资料)。
    参阅:吴良镛.都市研究论文集(1986—1993):迎接新世纪的光降,经济效益与建筑企业的现代化与财富化,P109.中国建筑产业出书社.1996
    美观  求新是对的,但不能与情况分裂,不能丢弃整体性的原则,况且建筑反应了国度和地域文化的程度,是时代历史的纪录。
    跟着时代成长,建筑的根基道理有着差异的、更宽阔、更庞大的新内容。例如,安详问题,如今不只不能忽视建筑与都市的安详问题,并且要从计划机关上对可以防范的方面予以更底子的考虑。
    (二)把握根基理念
    “理”是事理,事物的根基道理;“念”是观念,看法;理念即从事物的根基道理升华形成的观念。通过根基理念的涵养,纲举目张,形成常识系统,做到逻辑思路清晰,心灵深处有境界。但愿建筑事情者将各种根基理论融人到看法中去。
    以工钱本、结合自然、可连续成长等都是20世纪后期总结出来的名贵经验和战略,此刻不能流于空谈,深邃、弘大的哲理都需要落在实处,要深入到各个方面去。令人遗憾的是,现实的
    很多问题和口号每每对不上号,如都市门路建设,毕竟是以工钱本照旧以小汽车为本?名曰“生态建筑”之类的设计许多,但真正节约了几多资源和能源?
    (三)宏观与微观同时并进
    近代物理学研究一方面向宇宙星系等宏观偏向成长,另一方面向根基粒子等微观偏向成长。跟着时代的前进,从由根本研究转变为应用技术,物理学的金字塔不绝升起,引导整体认识程度在提高(图2)。
    图2  由根本研究转变为应用技术的金字塔形图(丁肇中)
    近代物理学的成长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建筑学、人居情况科学的成长也要宏观与微观同时并进。宏观方面应包罗世界的、洲际的、区域的整体性思考,全球化、全球经济勾当、全球城镇体系的形成等,促进建筑学的进一步繁荣,敦促世界都市化的进程;微观方面,如建筑物理情况研究,要向深条理推进。
    “911事件”后,在阻挡恐怖主义的罪恶之余,西方有识之士开始认为,对有些已习以为常工作应该从头思考,例如超高层的摩天楼是否公道?都市CBD是否只能按“华尔街模式”,如此密集?都市的安详事情怎样纳入都市这庞大的巨系统中?我们是否要在一切方面反复上个世纪西方成长走过的门路?出格是从中吸取哪些教训?等等。这些方面对我们拟定未来成长模式的思考当有所启发:
    二、地区文化
    (一)全球文化与地区文化
    从本质讲,建筑学有一般性的普遍纪律,全球化的建筑有其公道的内涵。另一方面,差异地区的建筑各有特色,有其非凡纪律,一部建筑史原来就是地区文化成长的总和。
    近现代建筑世界也是富厚多彩,有色彩斑斓的区域或亚区,有区域的特色。1999年中国建筑学会为国际建协第20次世界建筑师大会编着《20世纪建筑精华》,书中所载就是明证。从大的方面说,欧洲与美洲就有相当大的不同;即使欧洲,西欧与东欧有所差异,西欧中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亦各有特色。差异国度,甚至同一个国度,都市也各有处所的特色,如美都城市波士顿、华盛顿、旧金山等风范各异。成长中国度如印度、马来西亚、日本等,也开始找到本身的门路,杰出的大家的作品也都带有强烈的地区印痕。
    中国从历史地理条件成长,从来就有文化上的分野。地理学家已经将这个问题说得很清楚了,如告诉彭院士将地区文化分为绿洲城镇、口岸都市、盆地都市、平原都市等(图3),而且精辟地阐明了我国城镇化的历史文化配景,列有12个都会群,它们与中华民族多元古文化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图4)。中国近代建筑也有操作地区特色的优秀作品的实例,从50年代起更有佳作陆续泛起。
    因此,我们要有更为宽阔的地区视野,在全方位地成长区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同时,成长建筑地区文化,促进建筑创作的繁荣,而不能流于建筑外貌样式的追求。
    (二)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
    从历史长河看,相当长一个时期来,是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先是在欧洲,厥后扩展到美国,建筑也是如此。因此,发家的成本主义国度的建筑及其理论成为主导,但不能不加阐明地视为金科玉律。例如,国际式建筑呈此刻美国,一度流行世界,有其政治经济配景,有它一般的、普遍的、正面的意义。但一些理论和实践也有偏颇之处。自1930年代提出后,40年代末美国出名史论家芒福德首先提出异议,并推荐美国加州海湾与新英格兰地域地区建筑,60年代后现署理论呈现,已经有地域建筑理论,尽管众说纷纭,但问题提得更为光鲜。
    历史上中国有富厚多来的建筑文化遗产,但是近一百多年来科学技术成长滞后,建筑学也不例外,目前与国际竞争中仍然处于弱势职位,因此,我们在全球化进程中学习吸取先进的科学技术,缔造全球优秀文化的同时,更要有一种文化自觉的意识,文化自尊的态度,文化自强的精神;面对强势文化的挑战,像掩护生物多样性一样,对文化多样性进行须要的掩护、掘客、提炼、担任和弘扬。
    (三)批判地发扬优秀的区域文化。作为21世纪建筑新成长的地理起点
    虽然,也应该自觉地运用建筑的普遍纪律,阐明各处所的非凡缔造,包罗地理、文化等,它们并不因为建筑现代化而全然失去其意义。研究建筑、计划的普遍性与非凡性,将普遍的原理和都市与建筑地区性的特点结合起来,不只有助于对各自特点的认识,并且有助于更全面地掌握艺术的非凡纪律,进行再缔造。只要不抱成见,对峙根基道理,将全球影响和地区文化间组成调和的干系,可以成为21世纪建筑成长新的地理起点,迎接迎接21世纪中汉文化的人文再起。在都市布局、建筑群、风光园林缔造等方面,都应依据各地特点,各赋特色。建国以来,差异地域,如岭南、江南等都已缔造出有处所气势派头的建筑,这就是明证。
    这里顺便招呼要加强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我们的先辈梁思成、刘敦桢老师是中国建筑研究的先驱者,我们要吸取、消化他们的孝敬,但这毫不是说中国建筑就只限于此了,还要有理论的研究、扬弃与再缔造的历程,融汇在今天的设计创作中。我们不单要“拿来主义”,还该当把在我们土壤上新的缔造“送出去”(季羡林语),为世界建筑文化的繁荣作出孝敬,如坚决章取义地拿了几句鲁迅的话充当唐吉诃德式的“反封建”、“反传统”斗士,在今天这除了令人遗憾外,还能说什么呢??
    三、时代模式
    (一)都市化是时代的主旋律
    在20世纪的开始lO年就可以看到其时对时代精神的追求,对建筑理性的思考和对新技术与纯粹形式的探讨。经历了战争的粉碎与重建,建筑学不绝在成长,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些思想敏锐的建筑师惊呼成长变革是时代的主旋律。如果说其时我们面对世界的大形势还不那么警觉的话,在新的世纪里,我都城市化程度从1990年的18.96%提高到2000年的36.1%,有人估量到2010年及21世纪中叶将到达45%和65%。海外专家预言21世纪初期影响最大的世界性事件,除了美国的高科技外就是中国的都市化。请设想这样一个高速度的成长,我们故国大地的城乡将是一个什么环境,将要盖几多屋子?习以为常地、伶仃地论建筑而不从都市化考虑则很难获得全面的结论。我们建筑界该当明确都市化是建筑成长的根本。
    (二)切实地探讨成长模式问题,少追逐时髦样式(fashion)
    建筑的成果(function)、形式(form)和周围情况(context)的联系等本是建筑的根基要点,也是创作的依据,各个时期包罗当前的建筑气势派头(style)、各类主义(ism)也有值得研究之处。我们不能同意的,并该当视为时下不健康的倾向就是形式主义泛滥,不从建筑的根基要点来成长缔造,而本末倒置,追逐时髦样式。早在1980年代初期,戴念慈先生在“现代建筑照旧时髦建筑”一文中着文论述,如今谬种传播有愈演愈烈之势,不能不在此高声疾呼。
    展望新的时代,我们已经看到其积极的方面,信息科学的进步、后产业社会到来带来各种成长的契机,生态学带来情况研究方面的进展;消极的方面,地球上资源有限,建筑无节制地耗用能源、物质财产令人担心,社会成长的贫富差距和地域差别在扩大。它们都与建筑有关,我们当前大范围的建设不只是盖屋子,而是在建都市,更本质地说是在塑造未来社会!建造当前和未来的糊口情况。
    事物原来是一整体,应该整体地加以阐明。我们应从各个方面来研究未来成长的模式。在今天错综庞大的世界里,我们更要着眼于学科的交叉,从多方面进行阐明,从相关专业探索问题,体贴、操作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学科研究的成就,找出建筑、建筑群、都市和村镇等的成长模式,并从各类模式的叠加,纲举目张,较为清晰地贯通我们的走向。正因为此,对付各地的都市计划的布局与形态,对付建筑的创作,都该当审时度势,因地制宜,成长缔造,不该该陈词滥调,依样葫芦,更不能为时尚所惑,点点滴滴地盲从样式追求。应独具慧眼,以如椽之笔,作大块文章。
    (三)从工程学重组的启发
    在工程学规模,基于产业革命之后新兴技术的鼓起,有工程学的重组(reengineering)之议,看来在建筑学规模讨新时代的各种变革也有须要引入重组的观念。我从事广义建筑学与人居情况科学探索,就是鉴于大科学时代,科学和艺术结合的时代,面对现实的问题,追求整体的常识系统,而不是零敲碎打。
    当前的任务是寻找新的秩序。就文化言,既要认可、认识多元文化,即前述的普遍性与非凡性,又要看到多元带来的各种纷繁与混乱;就建筑与都市的布局与形态而言,要从仅局限于单幢建筑设计造型的精心设计展扩到建筑群的缔造,都市设计与计划布局等的思维与技巧;就社会而言,要在计划建筑上真正落实到以工钱本,以社区为单元,就建筑情况中缔造社会调和的物质条件。总之,要从多种模式上追求“和而差异”,“乱中求序”。
    总之,我们要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理性与浪漫的交织,人工建筑与自然建筑的结合。既重建筑自己,又重建筑间之空间塑造,我们倡导紧凑的都市,开阔的地景(compact city,open)

相关文章:
  • 1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 3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 4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趣味教学策略的积极融入
  • 5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 6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7 项目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学质量
  • 8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
  • 9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10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设置与锡林郭勒地区产业需求对接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