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

现代图书馆建筑的文化与形式

2014-03-10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现代图书馆建筑的文化与形式    摘要:本文阐明了数字化保留时代“图书馆建筑的文化特征,从图书馆建筑的艺术造型、形象和情况设计探讨了图书馆建筑的文化气息、处所特色、民族气势派头与时代精神。
    图书馆是人类文化常识的宝库,它传承着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记载着人类前进的脚步,成为人类文明和文化常识的积淀和宝藏。而珍藏人类文化遗产的图书馆建筑则被看作是艺术宫殿中的宝贝之一,受到高度存眷,世界建筑艺术之林中熠熠生辉的经典之作,无不包括图书馆建筑的倩影,个中不少建筑已成为国度和民族的象征和骄傲。陪同着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图书馆的内涵不绝深化,外延不绝扩大,社会文化等勾当的感化越来越明显。
    因而图书馆建筑也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庞大、由关闭到开放,不绝现代化的过程。21世纪是一个以“数字化保留”为主导的信息化社会。为适应社会,图书馆的社会成果、信息流传、建筑思想和处事理念都在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与此相适应,现代图书馆建筑也将适应时代的厘革,在担任前人经验的根本上,弘扬现代设计思想,结合实际,注重现代化和人文特色的设计。
    图书馆是一种兼具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文化建筑。纵观图书馆建筑的成长历史,无不浮现着人类文化、文明的历史进程和时代特征。因此,人们往往把图书馆建筑自己看作是文化艺术的象征和一个地域、一个时代文明的符号。
    一、古代图书馆的文化特色
    我国古代的图书馆——藏书楼建筑,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干系,以工钱本,崇尚自然,营造自然优美的情况,强调天人合一的情况看法和强烈浓郁的文化韵味,浮现出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气氛,建筑气势派头与其时的出产力程度和认识水平有关,趋于关闭、守旧,讲究对称调和,外型古朴典雅].建筑大多都依山傍水或选址在具有某种文化象征意义的所在,即所谓的风水宝地。为营造文化气息,建筑区内廊亭通幽,迂回曲折,小桥流水,绿树成荫。衡宇雕梁画栋,飞檐斗拱,门窗精工细作,灵秀活现,每一局部都隐藏着深刻的寄义,催人长进,教化人生。楼阁内大量的画、匾、联,笔迹娟秀,寓意隽永,启发人们理解主题,使人发生无尽的遐想。当人类社会步入现代化的阶段后,已往为文人雅士、官宦名流提供传经讲学的藏书楼已则演酿成为社会公共提供文献与阅读的图书馆。其文化特性表示在诸如选址造型、布局设计、平面机关、内外情况等方面,均努力营造一种具有浓郁文化气息和时代精神的图书馆建筑。
    古代图书馆称之为阁、观、院等,是以藏书为主,建筑多为关闭式的藏书楼。关于藏书地方最早有形制可考的当属汉朝丞相肖何督造的宫廷图书档案馆——石渠阁,《三辅黄图》称石渠阁“其下砻石为渠,说明这座图书档案馆以石料建造,下有流水,注意防火。西汉以后的图书馆概称”阁“,很可能与其它殿阁式建筑相似,柱廊、挑檐、大脊、画栋,增添了学术氛围,东汉的兰台、东观常常有学者会合于此,讲学论道,为人们所憧憬。位于宁波西部的明嘉靖时范钦所建现存最早的藏书楼——天一阁,是二层建筑,楼下6间,楼上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这种不求对称的机关是事出有因的,其时,范钦鉴于书楼多患火警,想照《易经》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话,取以水克火之义,故建楼6间,书橱数目均为6的倍数,取名”天一“。楼下正门悬”天一阁“匾额,廊柱楹联为”石品洞天题海岳,书藏福地辟琅环“。庭前凿池蓄水,意在消防,池南垒石作山,池边依墙立小亭,池中小桥穿越林石之间,约300平方米的庭园,山重水复,石径回逶,气势自然,不失雕琢,厥后清乾隆为珍藏《四库全书》修建藏书楼,共有文源、文渊、文溯、文津、文澜、文汇、文综七阁,都参照天一阁建造,可见一脉相承的陈迹。综观我国古代现有的藏书阁,藏书院建筑无不浮现出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1.强烈浓厚的文化韵味古代藏书楼,以阁为代表的一类,由于它仅用于宫廷、官家保藏图书档案,其建筑特征关闭近于极致,建筑质料以粗笨、结实的石、木为主,为防火防潮,在外围情况的营造上凿水池,引小溪,建廊亭。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职位,他们阻挡奢侈和挥霍,崇尚朴实,因此,建筑形象朴实无华,装饰和色彩清新淡雅。大部门书院建筑外部显露其封火清水山墙,色彩多选黑、白、灰、棕(棕红)等中性色,显得较为冷静,这些色彩或作为建筑的主调,或作为轮廊线,灰白相间,虚实对比,既可到达强烈的比拟,又可得到轻松的和谐感。从天一阁到清乾隆间的文渊、文溯等七阁,从白鹿洞、岳麓书院等四院到近代古越藏书楼,每一座藏书楼的命名和大量使用的画、匾、联都表达了深刻的寓意,或强化教化内容,或指明学派师承,或宣传人生哲学,或浮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启发人们理解主题,分析联想。
    2.天人合一的情况看法。古代藏书楼在选址和情况营造方面,注意自然景色的优美,也重视历史奇迹名人遗迹等人文因素,更强调人与自然情况的协调统一,表示了“天人合一”的抱负追求。如在祠庙中另辟一处的藏经阁,其实是佛家经典的专业藏书处,选址于祠庙之中,一是为了便于掩护经书,方便佛家后辈吟诵,二是因为此地实在清静、肃穆、庄重,富于宗教色彩,是抱负的读经圣地。以讲学、藏书、祭祀为“三大事业”的书院,往往都建于景色极佳幽静处,那时由于战乱,名士纷纷隐居山林,聚徒授学,形成了书院远离贩子的传统;其次,作为儒家理学阵地的书院地处山林,加强了与佛、道的交往,也激化了争夺地区的矛盾,使书院始终不肯放弃名山胜地;除此以外,一个最重要的就是书院“通天地人之谓才”的教学育才思想,决定了书院择胜而处,书院一切情况也就满足了“净心”、“悦情”、“深源”、“妙用”天人结合的境界。
    二、现代图书馆的人文化和艺术设计
    跟着人类跨入信息社会,文化看法及价值体系将产生很大变革,它必将影响和制约图书馆建筑的成长偏向,这些变革表示在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注重可连续成长与生态伦理的创作看法;常识价值纪律与信息审美观的成立;注重多元化、本性化与推崇地区性建筑创作的倾向;以及图书馆网络化与注重高技术、高感情相结合的建筑等方面。
    大英图书馆馆长布里安。朗先生在回首本世纪欧洲图书馆事业的成长过程时,满怀激情地说道:“当这个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迎来了一个伟大的新图书馆建筑诞生的年代。”跟着新世纪数字化图书馆建筑时代的到来,一种新的图书馆文化现象正在引起人们的注意——在新图书馆建筑落成的同时,一定陪同着新图书馆文化的跃然而立。
    现代图书馆建筑的文化特性要求它所表示的建筑形象应该是一个着意提供文献与阅读的场合。从选址造型、布局设计、平面机关、内外情况上,努力营造一种具有浓郁文化气息、处所特色、民族气势派头与时代精神的图书馆建筑。其实,我们无法把这种水乳交融的实际操纵与目的要求分裂开来,只有让读者去品味、感觉建筑、情况与人的亲和之力,让来人去评价、赏析那一幢幢各具特色的图书建筑艺术奇葩。
    1.富厚的形象结构图书馆是建筑工程技术与建筑艺术的综合体,它不只能满足图书馆业务事情的物质要求,还要满足人们精神糊口的文化需求,这就要求图书馆具有传染的建筑形象。
    现代图书馆的外观造型将越发充实地浮现文化类建筑性格与特征,浮现当今人们的审美情趣, 并与周围的历史文化情况协调并连续成长具有新意、高品格,具有时代感,与周围情况配合渲染文化氛围,强调文化内涵。
    早期的图书馆建筑在建筑的构图上多回收比力简单的几何体,就是所谓方盒子建筑,20年代后期图书馆建筑一改前观,不只具有简洁明快的现代主义特征,还包括了多样变革和细致的处理惩罚,除了一般的方块和长方形外,还增加了平行四边形、菱形、弧型等多种形体。各类几何形体以千变万化的方法结合起来,造出前所未有的建筑形象给人以鲜活和惊喜之感。现代图书馆建筑中,平板、斜面、曲面、直角、尖角纵横交错,有分有合、若即若离、虚空和实体彼此勾绕,相互渗透,造成扑朔迷离的感人景象。“数字化保留”时代的图书馆建筑气势派头将由单一的模式逐步走向多元化,而且表示出必然的气势派头特征和流派倾向,建筑具有光鲜的“本性”特征,充实浮现建筑的非凡内涵,并也与其特定的情况协调一致。
    2.多元化与本性化建筑内容赋予建筑形象必然的本性特征,这是建筑艺术审美价值的重要一面。无论是圣洁高敞的北京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弘大高耸的哥特式建筑,无不浮现各自美的建筑性格。图书馆建筑艺术形象是必然文化建筑的特定的本性的浮现,取决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取决于读者特征。现代图书馆建筑形象将辞别那种缺乏本性特征的“方盒子”式单一形象,外部造型将具备光鲜的本性特点。它直观的建筑形象将着意提供借书与阅览的场合,而不该被误认为是其它大众建筑物。图书馆的外型和装饰应表白它是一个平静的文化学习中心,它的建筑形象应有益于传染读者去学习和探索。大学图书馆和大众图书馆所表示的特点差异,前者具有浓厚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后者具有光鲜的群众性和大众性,至于少儿图书馆应出力表示儿童天真生动的性格特征。
    主体建筑造型突出了现代精神,融入时代特色,逐渐摒弃传统的方正布局,在满足使用成果的同时,力求造型新颖,美观大方,简洁明快,崇尚雅致,并能与周围情况协调,发生亲切和吸引读者的文化气氛,再现建筑艺术魅力和学院气势派头,衬托出一种静谧、雅致的常识殿堂的气氛。中西文化彼此交融,斗胆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和乐成经验,追求空间条理、立体造型、细部装饰、质感色彩、光影及其与周围情况融合而形成的视觉整体形象。赋予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和视觉上的享受。荷兰代而夫特理工大学图书馆建筑被誉为目前世界上最具有未来派艺术特征、最为现代化的图书馆之一。整个大楼造型极其别致,似从天而降,建筑三面为巨大的玻璃幕墙,另一面则倾斜成为大楼屋顶,并继续延伸使整个屋顶与地面合而为一。
    3.建筑与情况的统一建筑的艺术境界,既与建筑物自己的布局、形状、色调有关,又与周围情况的空间及其它建筑群、自然景观有关,形成差异的情况和美学追求。
    许多图书馆建筑过于注重建筑自己的结构和形体,显得和周边情况扞格难入,数字保留时代的图书馆建筑越发推导文麦主义,注重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担任,将整个都市或校园的情况纳入计划的思路之中,缔造一个容入式敞开的新的图书馆建筑,好像这座都市或校园的建筑、树木、景象都是原本属于这个建筑的。21世纪,建筑不是伶仃的,而是同它的外部情况有着不行支解的联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对话的干系,相互陪衬、互增色泽。
    21世纪的建筑理念提出了都市和区域观念,个别建筑与它所处的都市后区域空间情况存在一种互动的干系,数字保留时代个别的图书馆建筑设计应该逾越自我,实现与都市、校园布局和文化肌理的链接。在数字化图书馆的设计中,实验使用“都市与区域的交互勾当”的观念处理惩罚建筑与都市布局以及校园布局的干系。实现了建筑与都市空间的“动态交融”。
    4.民族与文化的象征图书馆恒久以来被看成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的象征,其形象常引起建筑师 的存眷,从而浮现出对文化情况的尊重。如海外有些出名大学的一个配合特点就是强调对校园传统的重视,对维护其统一的面貌,保持特有的传统气势派头当作是繁重要的工作。跟着“数字化保留”时代的到来,信息、网络业的成长,使全球文化流传日益便捷,对象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使图书馆建筑设计面向全球化,同时也给建筑提出了成长的新课题——“寻求特色图书馆建筑文化”,即给建筑师提出了“掩护历史文化遗产、尊重地区和民族文化以及强调情况协和谐与周围建筑的”文脉“的设计概念”。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各民族在恒久的成长中,富厚了本身的文化,形成了极其光鲜奇特的民族文化和地区文化。现代图书馆建筑十分注重对民族性、地区性的理解,在斗胆吸收海外建筑文化、设计理念的同时,注重延续地区文化脉络,挖掘建筑自己的文化精髓,恰如其分地融合中西文化,既浮现时代精神,又布满浓郁的民族特色,地区、气势派头。
    奇特的民族气势派头和处所特色有人认为现代模数式建筑都是“方盒子”缺乏民族特色,西方的建筑模式、建筑质料、设计看法引进中国一定会攻击民族气势派头的变革,完全西化或在回收西方建筑构图的同时,通过局部遮盖某些中国传统式的小构件、纹样、线脚等,来突现民族格调,这既是图书馆建筑现代化循序渐进的历程,同时又不失中国处所特色和民族气势派头。位于北京西郊紫竹院旁,情况幽美、建筑恢宏的中国国度图书馆,新馆设计以高层书库居中,周围环抱着低层阅览室,个中部署了三其中国庭园式内院,组成了一组“馆中有园、园中有馆”独具东方文化特色的建筑群。其建筑形式立面造型对称严谨,富于中百姓族及文化传统特色,尤其以孔雀蓝琉璃瓦大屋顶,淡乳灰色瓷质面砖,汉白玉栏杆,配以古铜色铝合金门窗和蓝色玻璃,在紫竹院绿荫陪衬下,凭添了中国书院特点。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图书馆坐落在风光秀丽、四季如春的西昌市,整个建筑气势派头浮现了现代建筑设计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合,屋顶的“撒勒博”装饰层层挑屋“斗拱”,长廊装饰的“鸡肠”、“羊角”等图案深含着悠久的彝族文化,乐成地反应彝族的建筑气势派头,绿色的琉璃瓦、乳白色的外墙瓷砖以及园内的花木绿草,极富中国园林建筑特点。
    我国地区辽阔,民族浩瀚,民族文化传统不尽沟通。设计时,在遵守共性的同时,又要尊重本性。民族院校应突出各民族文化特色和民族习惯,把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传统融入到图书馆建筑的每一个细节。艺术院校图书馆更应浮现建筑的艺术性设计,把艺术思想融入到设计的每一个角落。师范院校图书馆建筑应把孔孟思想、师德、文化教化的主题表此刻设计中,通过壁画、浮雕、雕塑等手法及各类流派的文字、图案,深化主题,活化建筑,使建筑更具生命力及艺术活力。别的,我国事文明古国,历史悠久,南北对象形成的建筑思想、文化、理念略有差别,建筑气势派头也稍有差异。北方的建筑粗犷、传统、守旧、方正,讲究实用,不太注重外观设计。南方建筑秀美、挺拔、多变,设计细腻,曲线柔和,富有现代特色和糊口气息,十分注重外观设计五、人性化的空间艺术图书馆“是一小我私家的心灵与感情,在此最大限度敞开的处所,因此无论已往和未来图书馆在本质上又都是人们获取常识,感觉文明,塑造自我的场合,在这里进行着的是体味、倾听、交流和感到——一种人的心灵与感情加入的内在勾当”,“数字化保留”时代的图书馆在建筑形式方面,由于具有更为开放的大众性及对大型空间标准的需求,使其在外部形象上的技术理性特征变得更为突出。为改变传统图书馆的复杂、冷峻和静穆的氛围,在建筑形式上注重情作用。一方面,越发注重其使用成果,随处浮现为人处事的宗旨,到达形式与成果的完美结合;另一方面,通过高技术的质料的简洁、细腻、精致的处理惩罚形成人们可掌握、理解、大而亲切的形象,使其在一种沉静中唤起人们的感情认同。显然,“将技术的物质力量和人性化的精神需要加以良好地平衡”,理所虽然的成为“数字化保留”时代的图书馆建筑设计的一个重点课题。和整体造型。设计时,应兼收并蓄,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
    空间是图书馆建筑的主角,“空间与形式的干系是建筑艺术和建筑科学的本质”空间是表达人文干系的重要元素。传统的图书馆建筑是一元的,设计成果是单一的。而数字化图书馆的空间凭据差异是主题被有序的划漫衍满温情的多元空间,每一小我私家都是图书馆的中心,每一个读者都可以深切的感觉到本身作为主体被尊重的感受。
    空间赋予感情,才不会显得呆板、空泛和一成稳定。数字化图书馆的设计,如千变万化的魔方,演绎出差异的姿态。条理叠加、视角的转移、光影的比拟,视域的变革,给读者一种和平的感受,同时建筑不再是一堵冷冰冰的墙,而是布满趣味和人性的线面组合,它的空间,如同一支优美的乐曲,奇妙的律动和旋音撩拨着读者的心。
    图书馆建筑中最具生命力、最具传染力、最能感感人的对象便是其展现的文化内质和艺术魅力。我们无法将建筑中所表示的各类文化特质一一罗列出来,只有通过设计大家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内涵,把设计者的思想和意境用无声的建筑语言展示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去品味、去感觉情况、建筑与人的亲和力,去欣赏一座座别具特色、气势派头各异的建筑奇葩,领略个中储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质。
    参考文献:
    1.杜克等。中国图书馆建筑集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书社
    2.生琴。建筑、情况与人的亲和。图书馆建设,1997(4)
    3.乔好勤。书馆建筑物的成长与厘革。图书馆论坛,2000(2)
    4.李广生。中美大学图书馆建筑比力研究。津图学刊,1999(4)
    5.张卫。谈谈中国传统的书院建筑。建筑师,1993(4)
    6.曾五岳。中国园楼研究。建筑师,1992(6)
    7.马荣汉等。中国建筑之最。中国旅游出书社,1994,5 8.陈益《美学在图书馆建筑艺术中的应用》图书馆研究与应用2001.(2)

相关文章:
  • 1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 3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 4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趣味教学策略的积极融入
  • 5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 6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7 项目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学质量
  • 8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
  • 9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10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设置与锡林郭勒地区产业需求对接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