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

探讨高职院校有关工学结合的顶层设计

2014-05-12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热点导读】: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探析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浅谈投标报价的分析方法
探讨高职院校有关工学结合的顶层设计
    1 引言
    所谓顶层设计,是指从最高层开始,一层一层往下设计,统筹考虑各层次和各要素,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高职院校的顶层设计是院校决策者对高职教育的在学院层面上的设计。目前,教育部及各教育厅纷纷提出了高职教育必须走工学结合之路的政策文件,各地高职院校为贯彻相关文件精神,施行了教育教学多方位的改革及创新,但是工学结合的力度和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首先是高职院校有关工学结合的顶层设计不太合理所致。
    2 工学结合下学校自身的再定位
    从人才的供求关系来看,学校作为企业人才的培养者,视为供方,企业作为毕业学生的接纳者,视为求方。国内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早已是供过于求,也就是说现在的人才市场是求方市场,需不需要人才,需要多少人才,需要怎样的人才都由求方说了算。但是许多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仍是“企业配合”式。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主要由学校制定,并承担大部分培养任务。企业处于“配合”辅助地位,协助完成部分(主要是实践环节)的培养任务。
    工学结合,“工”摆在了首要的地位,所以我们的高职院校要认清自己的位置,摆正自己的态度,要为企业服务,要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从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从企业用工的需求去培养学校的学生。同时学校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通过与各行业协会联合,参考行业的发展及规划,规划学校的专业生源及专业方向,要从行业发展方向的角度,给企业把脉,培养的人才尽量瞄准企业未来对人才的需求。
    3 工学结合下顶岗实习的顶层设计
    工学结合就是要学校与企业结合,加强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为了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介于实训场地、实训技能及自身财力的限制,只能通过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模式进行人才的培养。但是企业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却缺乏兴趣:(1)企业需要技能水平较高的人才,学生的技能水平不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企业不愿意花大的成本去培养学生,而愿意去人才市场高薪聘请专业的技术人才。(2)由于顶岗实习学生身份的双重性,企业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加上企业的规章制度较为严格,学生有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其结果是很多学生的顶岗实习是简单、基本工作的重复,少有技术含量。
    学校不能够把顶岗实习以“包袱”的形式交由系部或是用工机构处理,而是应该对顶岗实习予以顶层设计。首先要设立直接对校领导负责的工学结合办公室。从学院级的层次对待顶岗实习的问题,组织行业、企业、协会的专家学者座谈,从中筛选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兼任工学结合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职务,全面负责与企业协商岗位配给的问题。要在学校所辐射的地域范围,以地区为单位设立工作站,负责岗位数量的调研,岗位工作及时间的协调,参与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同时收集有关企业对技能及基础知识的需求,报至教务处予以规划,进而落实到教学中。
    4 工学结合下课程的整改
    按照高职院校课时比例的分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要达到1:1,显然,原有高职院校的学科式课程体系已不适应这一要求。但是很多学校不愿意积极探索新的模式,单是在教学改革中缩减理论课程的学时。于是原本80个课时的课程变成了40个课时,教师只好根据课时的要求,进行教材的简编,在教学中择其基础知识及要点进行讲授,致使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就成了零散独立的个体。有些重要的课程甚至于直接砍掉了,但是由于其重要性,于是就只好将其内容补缀到其他相关课程中去。
    工学结合下课程的改革,需要依据收集市场和专业方面的信息,提炼出企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而学校应该围绕职业能力构件课程体系,对课程进行重新学期式划分,在课时缩减的情形下,重新拟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时量,再把课时进行学期式划分。我们不仅要考虑围绕技能进行课程的整合,也要考虑围绕工作进行基础课程内容的调整,还要考虑把部分课程融入到实习中去进行。这样既能避免课程内容空泛下的言之无物,也能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实习与课程的紧密相关,不再有“被放羊”的感觉。
    5 工学结合下师资的培养
    师资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提升自身竞争力,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工学结合的指引下,高职院校师资培养的重点应该转移到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上来。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高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首先掌握一定的技能,并能够指导实验实训。从学校的角度来看,专业教师可以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去,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从教学的角度而言,专业教师可以将实践技能融入到理论讲授中去,提升授课的质量。再则只有教师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学生才能学好技能,才能为企业所用,才能摆脱目前工学结合下企业不太热情的现状。
    学校首先所要考虑的是设立怎样的规章和措施,从政策层面对师资技能培养予以制度化。其次学校要给师资技能培养提供一切便利条件,确保能够有效且高效的施行。由于技能的推陈出新和企业对技能的新要求,学校如何做到师资技能的可持续化培养也是一大问题。目前一些院校与科研院所合作,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技能水平始终处于发展的前沿。
    6 工学结合下成绩的评定
    目前,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多种多样,工学结合的实训实习也五花八门,由此出现了各种规范下的成绩评定方式。比起单纯理论课程的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考勤来看,实训实习课程成绩的给定就显得粗放得多,就是一个简单的优、良、中、及格、差的评价,优有多好,差有多差,没有一个量化的值,至于学生在实训实习中出现了极大的怠学情绪,加上评定结果大部分一样,使得许多学生动手实操的兴趣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消退。在学生选取选修课程时,学生大部分喜欢选有关实训实习的课程,从选了课程而不去上的现象来看,这并不是高职学生喜欢动手实践,而是认为这类课程比较好通过。
    究其原因,主要是实训实习课程的类别繁杂,而成绩的评定又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没有一个细化的方案,这正是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实习效果较差,学生技能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正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需要着重的方面之一。
    7 总结
    在市场呼唤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今天,在教育部、厅关于工学结合精神文件的轮番指示下,高职院校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有关工学结合下的顶层设计,以此来指导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课程等方面的改革,避免在不断的推倒重来中导致的大量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浪费。对此,我们从学校自身的定位、顶岗实习、课程整改、师资培训、成绩评定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相关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顶层设计思路及措施,希望能对高职院校进一步促进工学结合、进一步深化改革有一定的帮助。

相关文章:
  • 1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 3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 4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趣味教学策略的积极融入
  • 5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 6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7 项目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学质量
  • 8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
  • 9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10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设置与锡林郭勒地区产业需求对接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