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

关于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2014-05-25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热点导读】: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  地下连续墙施工及渗漏水治理  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关于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更 多精 品源 自 课 件
    1.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自古以来人类修建水利工程归根结底只有两个用途,一个是用于蓄水,例如我国的长江三峡,另一个是用于跨流域调水,例如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工程,无论是哪一种用途其实质都是未解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平衡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们当前面临的关于水资源的各种问题,但是也因为水利工程的大肆修建,对于生态环境也带来了无可避免的负面影响,下面我们就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具体论述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1]
    1.1积极影响
    1.1.1解决洪水灾害,挽救生态危机。水利工程的修建最普遍的就是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在调水地区多发生洪水灾害,而这种工程则很好的解决了该地区易遭洪水威胁的灾害问题,能够有效地挽救地区性的生态危机。例如我国多年来的南水北调工程,不仅有效的解决了南方经常发生的洪涝灾害,而且有效地治愈了北方的干旱灾难,从而缓解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问题。
    1.1.2增加空气湿度,促进植物生长。这一积极影响主要归功于水利工程的蓄水作用,这种工程注重修建大型或者多种用于蓄水的水库,这样不仅能够防止沙石流失和洪涝灾害的发生,还可以明显增加水库中空气的湿度,优化空气质量,还能够为周围生长的植物提供充足的水源,保证植被的正常生长,从而进一步优化环境。例如在前苏联的中亚和哈萨克的沙漠,就因为修建水库掉入了大量的水,使沙漠中许多地区出现了多出绿洲。
    1.1.3优化水质、减少水污染和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蓄水池的修建有规律的进行蓄水和防水,能够给水源一定的调节时间进行自我调节,处理水中的各种污染,同时也能够为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处理争取时间,有效地防止了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
    1.2消极影响
    1.2.1诱发地震。水利工程的修建,尤其是蓄水池的建造,在不断进行蓄水的时候,总是造成重力分布的极度不均匀,致使水库下面的地壳结构的地应力不断发生变化,这就为地震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1.2.2造成土地盐碱、沼泽化,高坡滑坡和泥石流。水利工程必须要建造的用于输水的渠道会形成渗漏的现象,这就导致底下的水位不断增高,使土地不断盐碱化,水分不断增加最终形成沼泽;如果水利工程建在山地等地理位置上,因为含水量过高就很容易造成滑坡、泥石流等灾害。[2]
    1.2.3严重影响调水地区生态。为建设水利工程总是会对调水地区的原始面貌做相关的调整,例如减少淡水的量、砍伐修建渠道上的森林等,这往往就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3]
    1.2.4造成水系生物的骤减,甚至灭绝。水利工程的兴建,本质上就是在改变原有的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尤其是原有水系内的生物,更甚者珍奇动物的生活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无法保持,同样带来瘟疫等灾难,最终到导致原有生物数量骤减甚至灭绝。
    1.2.5对生物、水文、水温等其他不利影响。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改变了原有的水文条件,从而使地下水质和水温也跟着改变,这就造成居民的迁徙、集中现象的出现,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耕地也就相应的逐渐减少。
    2.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相关对策
    水利工程的修建出发点本来就是改善不良的生态环境,为人类以及相关动植物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但是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消极的影响,所以为了使其能够坚持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2.1施工前的规划设计
    2.1.1地质勘测。对于不同的地区能否修建和修建什么规模的水利工程都是有不同的规定的,所以在施工之前必须要把当地的水文资料和地质条件的勘测充分分析,然后根据这一依据来完成水利工程修建的可行性和规模的大小,以保证大坝的防洪能力、稳定性以及避免地震的诱发的能力,
    2.1.2工程构造设计。除了地质的勘测,在施工之前进行工程构造的具体设计,这其中包括对于原水系中动物的生活环境的保持和周围动植物的生存条件的保证,具体了解其生活习性,有效减少水库范围内被淹没的范围。
    2.2施工阶段的任务
    2.2.1环保措施制定并确立。上面我们提到过对于修建水利工程要切实观察和总结当地的地质和构造设计,所以在施工中我们也要继续坚持,具体的方式就是将所有有关施工现场污染物的扩散和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所应该负的责任都要实名化,将其归结于合同书中,使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有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可依。
    2.2.2环境勘测。所谓环境的勘测,其实就是在施工前要建立必要的环保监测机构,然后对施工前地区的水质、大气等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然后通过与施工阶段不同时期的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并改善施工中不合理或者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施工手段或者方法。
    2.2.3卫生防疫、免疫。除了对环境的勘测之外,在施工阶段还需要对于施工地区的卫生条件进行相关的监测,同环境的勘测相同,都是首先要建立卫生防疫机构,但是不同的是这一机构建立是在施工人员进入工地之后,这样能够避免因为施工众多的人员聚集在一起,而造成流行病的传播以及扩散,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同时,也有效地顾及了工程所处的生态环境。[4]
    2.3施工后期任务。至于施工后要做的就是,将在施工中破坏掉的植被等景观进行及时的恢复,同时还要进一步进行施工区域的规划,从而更好的保护原有的生态平衡。这其中就包括了很广泛的内容,如生物资源的利用、保护和生产,同时还要顾及人群自身的发展,使动植物的种群数量具有最佳并且能够长期稳定的比例。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建立总是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凡事都是有利也有弊的,水利工程在造福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会一定程度上破坏生态,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永远有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坚持上面提到的各种对策并切实实施下去,争取让水利工程长期、有效并且稳定的向健康的法向发展。

更 多精 品源 自 课 件

相关文章:
  • 1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 3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 4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趣味教学策略的积极融入
  • 5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 6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7 项目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学质量
  • 8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
  • 9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10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设置与锡林郭勒地区产业需求对接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