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

机械设备管理新理念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

2014-08-04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论文中心

【热点导读】:三相异步电动机电机启动常见故障  机电一体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和装备发展趋势及对策
机械设备管理新理念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 精品 源自高考备战
    目前,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管理上普遍存在野蛮操作、缺乏保养、随意浪费、马虎维修、以劣充优等行为,对工程的进展和施工质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机械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人员的全面参与,积极配合,提高设备完好率,保证设备稳定运行为目标,要紧紧抓住搞好设备现场管理,强化维修保养这项中
    心工作,重视各级管理人员技术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才能做得更好,使机械设备在使用中发挥最佳效能。
    一、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机械装备落后,性能老化。首先,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业主对施工企业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竞争已经演变为人才与设备的竞争。与此同时,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施工企业现有的机械设备已显得过于陈旧,整体技术状况已进入老化阶段,处于落后水平,造成施工企业在部分大型项目的投标及施工组织上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其次,为了适应当前的形势,施工企业的确需要适当地引进一些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以此来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
    (2)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个施工企业想要搞好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就必需要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制定各级机构、人员的职责,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在施工过程中,设备、人员由于各种原因,调动比较频繁,而项目部却存在着管理班子不健全,人员力量相对薄弱等现象,并错误地认为,机械设备的管理是施工现场的事,导致盲目地精简机构、压缩甚至取消设备管理人员,或将其工作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由此必然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上下脱节,出现谁也不管的局面,设备管理工作也就很难落实。其次,部分项目部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不完整,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不够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造成管理工作的相当被动。
    (3)智力投资不足。目前,施工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立了机械设备管理部门,但由于部门人员更迭较为频繁,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的时间较短,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的整体认识比较模糊,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整个实施管理过程中,还不能规范地开展机管工作。还有,施工企业过分注重眼前利益,不舍得花大钱来购买先进设备,在管理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投资也不够。这样,既没有先进的设备,同时又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就很难适应机械自动化、机电液一体化程度较高的设备的管理。
    (4)机械设备的使用与保养脱节,设备维修“滞后”。目前,项目部虽然实行了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位操作人员固定操作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造成了操作人员“包用不包修”的现象,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诿。这样,不但影响了施工的产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等,同时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不少项目部只重视眼前利益,只注重产值与效益挂钩,没有考虑长远打算,短期行为严重,在设备管理使用上的表现为“重用轻管”。“预防维修”意识不够重视,对设备的故障未能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不必要浪费。
    二、提高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新理念
    (1)加强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也就是机械设备的选型、配置。项目施工配备施工机械,首先要由施工项目部依据工程项目的内容性质、施工工期、地域、环境、气候、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提出合理的机械设备配置计划。设备管理部门要通过对机械设备的技术性、经济性及机械设备资源等因素的分析、评估和比较,在满足项目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合理、优化选购配置机械设备,做到机械设备选型科学,配套经济适用,使有限的设备投资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2)机械设备的状态监控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增强维修的超前意识。减少“事后维修”,杜绝“浪费维修”,机械维修不能“拆东墙补西墙”,必需更换的零配件,要及时更换,不留隐患,但也要杜绝对仍有很大修复价值的旧件不加以修复利用,更有甚者不考虑其他设备的整体性能,随意更换关键部件等现象。防止因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使设备连续带病作业,造成机械设备严重老化、故障率升高,从而使修理成本加大,固定资产流失,反而使工期延误,进而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3)强化机械设备的生产管 理。机械设备的日常生产管理是设备使用周期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现场管理,包括使用和维修管理。机械设备的投入是为了施工需要,而机械设备在施工使用过程中,零部件会逐渐发生磨损、变形、锈蚀,甚至断裂等现象,这就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必要的维修和养护。 ①机械设备的日常使用管理。任何机械设
    备都有规定的使用范围、条件及操作程序,只有正确的使用设备,才能保证安全生产。要坚决贯彻并执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让每台设备都有专人负责保管、保养、检修以及操作。设备使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水平的高低。既要保证操作人员正确的使用和操作各种工程机械,又要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素质,从源头上减少和防止人为失误引起的机械故障,还要坚持实行包机责任制。加强管理设备的责任心,调动爱护设备的积极性。施工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管理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加大技术培训的力度,选拔和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会核算的“一专多能”型人才,来满足企业今后的发展需要。项目经理作为现场设备安全使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项目部设有分管机械设备的领导,配备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械设备管理员,明确各级岗位职责,并纳入公司机械设备管理网络,在企业设备管理部门的指导配合下,做]机械设备的合理配置、正确使用、日常保修、安全作业等工作,提高设备效能。
    ②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项目施工使用的大多数施工机械设备虽然实行定人定机制度,但是任何设备在使用较长的时间后,都会出现不同的故障,为了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应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密切配合施工生产,按照设备规定的运转周期(公里或小时)定期做好保养与维修等工作。对于施工企业目前已经装备的具有先进技术水平、价格昂贵的机械设备,因其技术含量较高,单凭经验与普通工具已难以对这些设备进行正确的维修。因此,这些机械设备应当采用现代的手段,以经济合理的方法进行维修,改变以往计划经济背景下实施强制修理的做法,实行“视情修理法”,即视设备的功能状况、工作环境、磨损情况等,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其故障情况、损坏情况、技术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状态维修、项目维修。这样既保证了设备的完好率,又能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设备的最大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田伟。浅谈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6)。
    [2]朱延林。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信息,2011,(34)。
    [3]朱延林。机械设备经济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32)。

精品 源自高考备战

相关文章:
  • 1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 3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 4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趣味教学策略的积极融入
  • 5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 6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7 项目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学质量
  • 8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
  • 9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10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设置与锡林郭勒地区产业需求对接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