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导读】:物流中心的仓储自动化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模式的探讨 中国物流产业结构分析
分析大中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及对策
更多精品
源自
计
划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交通拥挤和交通堵塞的现象日益突出,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健康发展的“城市? 薄D壳埃?夜??跞似?荡笾谙?呀锥危??底芰刻乇鹗撬饺诵∑?档氖?考本缭黾樱??夜?鞘械缆方ㄉ枞创τ谥秃笞刺?N蘼凼且幌叽蠖际校?故嵌?⑷?叱鞘校?疾煌?潭壬铣鱿殖鞘薪煌ㄓ刀挛侍猓?唤龈?嗣竦?
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还增加了城市运行的成本。对此,有必要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寻找有效的治理对策。
1.城市交通及相关概念
1.城市交通及城市交通系统。(1)城市交通。城市交通是指城区范围内的交通,是城市各种用地之间的人和物的流动。城市交通是一个独具特色、由多种类型交通组合而成的交通系统。这些流动都是以一定的城市用地为出发点,以一定的城市用地为终点,经过一定的城市用地而进行的。(2)城市交通系统。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现代城市交通系统已经发育为一种立体化、综合化的系统。城市交通系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包括城市道路、桥梁、轨道系统等;第二,城市客货运输系统,包括公共汽车、电车、出租汽车、地铁、轻轨、人力三轮车、自行车、摩托车、私人汽车系统、个体客运系统,以及城市内部的货运系统;第三,城市交通控制系统,包括交通标志、信号系统、交通信息采集、传输、控制等交通管制系统。城市交通是一个集经济性与社会公益性于一体的领域,包括管理体制、城市规划布局、投融资体制、交通方式选择、公共交通运营组织、交通需求管理、交通流量控制与管理方面的内容,涉及管理、法规、规划、工程、财政、教育、环境、能源、信息以及人文等社会经济诸多学科领域。这些方面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城市交通系统。
2.交通拥挤与交通堵塞。“交通拥挤”与“交通堵塞”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交通拥堵则是交通拥挤和交通堵塞的叠加。首先。交通拥挤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在一定的道路空间内积聚了过量的车流的现象。拥挤,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是车流量增加甚至流量过大,但是车流还处于运动之中。其次,交通堵塞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在一定的道路空间内由于某种原因造成车流停滞的现象。最后,交通拥堵,对于出行者来说,主要是对时间和车速的感觉,即车辆在道路或交叉口上排队或者缓慢移动。我国公安部对拥堵路口和拥堵路段分别给出了定义:车辆在无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处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250米,或车辆在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3次绿灯显示未通过路口的状态定义为拥堵路口;拥堵路段则定义为车辆在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l公里的状态。广义地说,拥堵是由人们的居住与购物、工作、学习、娱乐等地点的分离引起的,是交通供给与出行需求之间不平衡的产物。其特性、发生地点和严重程度是由人们工作、购物和居住地点的变换以及他们在这些地点之间如何出行来决定。通常这些问题同时发生时会产生加重拥堵。产生的交通拥堵可能是周期性或非周期性拥堵。周期性的拥堵一般在同一地点和同一时间重复出现的拥堵。非周期性拥堵是由某种偶然事件造成的,比如交通事故或关闭一条道路所引起的交通拥堵。
2.城市交通拥堵成因
从宏观角度看,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迅速增长的交通需求与有限的交通供给之间的矛盾是导致交通拥堵的内在原因;从微观角度看,交通管理水平不高,不能合理有效地疏导交通流量是导致交通拥堵的直接原因。
2. 1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加剧了城市交通供需矛盾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我国城市化率已达到49. 68 %。按照Logistic增长模型预测,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为57.7% , 203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67.8%。也就是,今后20年每年城市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此后,城市化速度会逐步减缓。如果按照这样的城市化发展速度,每年将有1400万左右的新增城市人口,有限的城市道路供给必将在未来面临更大的城市交通压力。
2. 2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均道路面积难以容纳快速增长的私家车
城市发展使道路面积不断拓宽,交通状况得到显着改善。统计表明,1991一2011年,我国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年均增幅为14.7%。然而,在城市道路面积不断增长的同时,城市交通车辆却呈现出更快的增长,期间我国的私家车拥有量则以19. 7%的年均增幅快速增长。可见,虽然我国一直致力于城市道路修建,但不断增长的城市道路面积仍然赶不上城市机动车辆的快速增长,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日趋严峻。
2. 3相对滞后的城市轨道交通难以有效分流城市道路运墉
目前我国已建成 的城市地铁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广州和深圳6个城市。在建的城市地铁也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东,这三个地区中地铁的条路占56.3%,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仅占43.7 %。从目前我国建成和在建的城市轨道交通来看,不仅数量少,长度短,而且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其他大城市目前还相对缺乏。因此,有限的城市轨道交
通不能有效地分流城市交通运输,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城市道路的交通拥堵。
2. 4缺乏前暗性的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和城市道路规划
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很多问题来自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弊端,例如路网规划、道路规划、停车场规划、交通设施规划等。同时,城市空间功能组团以及城市内部空间组织方面缺乏系统性。
3.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措施
(1)调整土地利用形态。土地利用形态的调整是从长远上根本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举措。城市土地利用形态决定交通需求的总量、交通需求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交通结构。调整城市土地利用形态就是调整交通需求特性。因此,宜采取果断措施,分散城市功能;避免单一功能区域的大规模开发;制定合理的社区和新城建设标准,并尽快付诸实施。
(2)落实公交优先,调整城市交通结构。公共交通运输能力大、环境好、资源消耗小,通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是世界的共识。成功实现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关键是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包括公共交通的覆盖率、服务时间、舒适度、方便性和低费用等,要通过整合提高包括地铁、轻轨、新交通系统、快速公交和常规公交在内的综合公共交通系统的竞争力,为城市公共交通提供道路优先使用权,使乘客在交通枢纽实现“零距离”换乘,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同时,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城市公共交通的投入和财政支持。
(3)完善道路网结构,提高交通设施利用率。进一步调整道路网结构,充分发挥支路作用,按照等通行能力原则消除交通瓶颈。合理的道路网结构是充分发挥道路通行能力的基本前提,全面排查交通拥堵地点,从硬件设施和软件措施方面分析原因、综合治理,提高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利用率。整理胡同、窄路等便道,用良好的交通微循环来分散交通流;充分重视便道,让行人有良好的交通环境。
(4)拓宽主要路口,增加等候车道。拓宽主要路口,增加等候车道,可以增大一次通过的车流量,提高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
(5)增收交通拥堵费。在市区路段上设立不停车收费系统,通过在路面上安装自动检测设备,同时在车辆上装载记录有效数据的IC卡,车辆一旦到达收费区,就能自动从IC卡中扣除使用本次道路的通行费。政府可以将所收的拥堵费再投资到发展公共交通和扩建道路上。
(6)减少车辆使用频率。交通流量在时间、空间上分布的不均匀性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因此可采取尾号限行、错时上下班、弹性工作制、远程办公等方式调节交通流量,使其在时间、空间上达到均衡。
(7)减少公务用车,减轻道路压力。由于公务用车数量大、使用频繁,进一步加剧了道路交通压力。通过采取限制性措施,控制公务车数量,减少公务车使用频率。
结束语
快速、便捷、安全的城市道路交通运输体系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基础,“交通拥堵”作为“城市病”在各大城市的蔓延,威胁城市可持续发展。从国内外经验来看,没有完善的道路网络体系,城市交通拥堵不仅无法避免,而且城市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健康的有机体。因此,在治理“交通拥堵”方面,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城市空间布局和道路交通发展规划,增强有效的交通供给能力,减少无效交通流量,以减缓城市拥堵,提高城市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晓.关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0(4).
[2]徐东云.城市交通拥堵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初探[J].综合运输,2007(10).
[3]徐东云,张雷,蒋晓旭.大城市中心效应地位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4]牛文元.15座城市因交通拥堵每天损失近10亿[EB/OL],,201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