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导读】:造林地植树造林的方法浅析 我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 雨季造林技术与管理措施的研究
媒介帝国主义视角下苹果公司的创新产品扩散
精品源
自物理科
【摘要】美国苹果公司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接连推出了具有革命性的媒介终端设备——iPhone和iPad,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销量创造奇迹的同时也占据着各大媒介的版面,成为人们热衷的谈资。苹果公司的创新产品获得巨大成功自然与其强大的研发团队和精准的销售策略密不可分,但是在注意到苹果公司的商业成功的同时,从媒介帝国主义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不难发现,现在的苹果公司越来越具备媒介帝国主义的特征,其在传播美国文化,推广美式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侵略和蚕食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文化,影响着全世界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关键词】媒介帝国主义;苹果公司;美国文化
一、研究缘起
1、iPhone风靡全球
苹果公司的推出的革命性移动通信设备iPhone自上市以来,受到全球范围内众多消费者的追捧,发展势不可挡。新版iPhone上市,再度引发业内关注。据新华网消息,美国苹果公司纽约旗舰店近日开始发售新一代iPhone 4G手机。可以说,在移动通信领域,iPhone抢尽了风头。
iPhone销售业绩再次证明了其不可撼动的强势。苹果公司两年前开始推出iPhone手机,并迅速成为一种新的消费现象。截至目前,苹果公司已经出售了4000万部iPhone手机,而其入门级3G版手机已降价一半左右。iPhone应用程序商店AppStore目前应用程序已经达到数十万个以上,全球下载量已经超过10亿次。
就产品来讲,iPhone并不仅是一款手机,“就像一台掌上电脑,几乎包括了电脑所有的功能。”在宣布iPhone 3GS手机上市的同时,苹果还推出了第三版iPhone操作系统。苹果及其他公司还开发了大约5万个适用于苹果公司产品的软件,其中相当数量可以在iPhone上使用,从而使得iPhone用户更喜爱这款具有通信、娱乐、游戏等多种功能的手机。
2、苹果iPad一经推出销量突破200万部
美国苹果公司2010年5月31日说,其iPad平板电脑自上市以来,在不到60天内销量已突破200万部大关。这一产品销售速度之快超出了不少分析师的预期。
苹果公司于4月3日首先在美国市场推出iPad,在不到1个月内就销出100万部。由于美国国内需求强劲,苹果公司推迟了iPad的海外上市时间,于5月28日才开始在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英国和法国等9个国家发售该产品。
当iPad刚刚在美国上市之后,雅虎做了一个有趣的调查,当时使用iPad的用户中,有10%来自欧洲和亚太地区,而那时候除了美国,任何国家都还没有正式发售iPad。可见世界各地都有大量的苹果粉丝。
3、被各阶层广泛讨论
百度搜索中,输入关键词iPhone,共有8千8百万条记录,而输入上市仅仅60天的iPad,仍然有2千6百万条记录。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尤其是精英阶层广泛使用iPhone。而尚未在中国上市的iPad已经成为身份的象征,拥有一台水货的iPad是不少时尚人士的追求。IPad已经在影响和左右着人们的生活以及心理。
二、国内研究现状
在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中,题目中含有“媒介帝国主义”的研究文章共12篇,以“媒介帝国主义”关键词的有101篇,其中约50%以上的研究文章,与文化或者文化帝国主义有关。
在这些研究文章中,更多的是对于纯理论的研究,比如《东方学视野下的媒介帝国主义》等,站在第三世界国家的立场上,对于媒介帝国主义采取严厉批判的态度。而将媒介帝国主义理论具体应用到案例的分析上,则仅有:《全球化态势下的媒介帝国主义》(用以分析好莱坞电影的文化入侵),《解读<达拉斯>:文化帝国主义的尴尬》,《从“越南计划”看20世纪媒介帝国的意识塑造和历史制造》,《如何解读唐老鸭?迪斯尼卡通帝国的意识形态》等为数不多的几篇文章。所分析的对象也多为好莱坞电影、迪斯尼卡通片或者美剧等。
而苹果公司作为一个近些年发展势头迅猛的媒介终端制造商和内容提供商,进入媒介批评研究者的研究范围的还为数不多。多数围绕苹果公司的研究文章集中在技术、营销模式以及企业文化等商业领域。从媒介帝国主义视角分析美国苹果公司产品的全球扩散,属于比较新的研究。
三、媒介帝国主义概念梳理
“媒介帝国主义”(Media Imperialism)又称“传播帝国主义”(Communication Imperialism)是美国学者赫伯特·席勒在《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一书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他将世界当前的这种跨国传媒的全球化支配现象以“媒介帝国主义”来加以解释。席勒在年出版的《传播与文化霸权》一书中,又再次论述和强调了美国传播媒介的帝国主义特征。
针对美国文化输出的特征,席勒以美国为代表概括了“媒介帝国主义” 的主要特征:1、文化帝国主义是世界性、多国性、独占性资本主义制度的一部分。美国独霸全球,决定传播的产品与内容与文化输出有关的大众传媒,大多受美国国防部和跨国公司控制。美国向发展中国家倾销电视节目,使一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濒于灭亡。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仰仗着在微电子技术和卫星技术领域中的领先,美国取代了英国在新闻通讯社和海底电缆的原有优势,在国际传播市场取得独尊的地位。同时,美国使出的手段之一便是提倡“信息自由主义”,联合国于年通过该案,使之成为一种支配全世界的意识形态。3、文化帝国主义迫使第三世界国家输入西方美国的科技文化,以致于严重妨碍国家的信息传播,并影响了其传播体系的独立建立和发展。4、传播科技并不是中立的,科技产品的引进和使用都含有政治和思想的“毒素”,科技本身便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具体表现。
费耶什(Fejes.F)在《媒介帝国主义一次分析》(Media Imperialism:a assessment)中对“媒介帝国主义”作这样的界定“媒介帝国论将以一种宽泛而普遍的方式得到使用,以便描述这样一种过程现代媒介借此来发挥作用,以在世界范围内创造、维系并扩展各种主导性和附庸性的体系。” “媒介帝国主义”主要是针对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提出来的。美国一向是大众传播的受益者。从美联社到CNN,从时代周刊到好莱坞,从迪斯尼到互联网,美国生产的媒介产品风靡全球,已经或正在改变着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美国的“媒介帝国主义”是美国通过长期的发展中,积累了经济、技术、科学资本、规范等多方面的先发优势之后,使文化借助于这些因素的力量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而得以实现。广大发展中国家正是由于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劣势,产生了对美国的依赖性,才不得不成为美国“文化霸权”的对象,使自己文化价值处在面临挑战的境地。
四、iPhone和iPad,技术传播改变生活
安东尼·史密斯,《新闻的地缘政治学》中提到:20世纪末,新电子技术对独立的威胁可能大于殖民主义本身。我们正在开始明白,非殖民地化和极端民族主义的出现并非帝国主义的结束,而只是自文艺复兴以来就开始编织的地缘政治网的扩大。新媒体比所有过去的西方技术都表现出更大的渗入“目标”文化的能力。其结果可以是巨大的混乱和今日发展中的社会矛盾的激化。
萨义德在其《文化与帝国主义》中提到:没有任何人否认过,掌握这一结构中的最强大力量者是美国,不论是因为一小撮美国跨国公司控制着世界上多数国家所以来的新闻制作、传播、尤其是选择,还是因为来自美国的各种形式的文化控制有效无阻的扩张,造成了一种合并与依赖的新机制。这个机制不仅可以用来沉浮与胁迫美国自己的人民,而且还有较弱小的文化。
在媒介帝国主义理论看来,世界传播模式存在不均衡状态,传播的基本前提仍是“自由”,有很多是出于无意识状态,其中最大的驱动力还是经济利益。传播者在输出媒介产品有利可图时,间接地实施了文化侵略,也输出了西方的传播技术、机械和观念。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发达国家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根本无力与之抗衡。
1、iPhone改变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通信产业模式
iPhone的推出,对全球电信业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乔布斯在首次展示iPhone手机时说:“我们今天将创造历史,1984年Macintosh改变了计算机,2001年iPod改变音乐产业,2007年iPhone要改变通信产业。”iPhone基于收入分成、长期市场排他性以及与iTunes网上商店的整合,正在改变移动市场的游戏规则。
苹果iPhone引起了手机界的一次革命。紧跟苹果的脚步,黑莓、诺基亚、三星与LG都推出触摸屏机种,Palm Pre最近才刚发售,索爱也将很快加入行列。iPhone广受市场欢迎,也让被冷落已久的手机软件重新受到重视。iPhone推出后一个月,Google就着力研发新手机平台Android。微软则重新设计了手机用平台Windows Mobile。
在中国,曾对引入iPhone有意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均已涉足自有操作系统研发。全球首款采用中国移动自主研发操作系统OMS的OPhone手机——联想O1近日全面启动试用,该手机操作系统就是基于Google阵营的Android。另有消息称,中国联通正在秘密开发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UniPlus”。
不仅如此,苹果应用程序商店的火爆,刺激运营商、终端商等纷纷效仿。据悉,中国移动将于下半年推出移动商城,目标是聚合各类开发者及其优秀应用,丰富客户体验,满足多类型终端客户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