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

都市报深度报道的竞争力

2014-10-27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热点导读】:新闻娱乐化现象试析  传媒业发展回顾及展望  默多克传媒消费主义研究(下)
都市报深度报道的竞争力 精品 源自 英 语
    【摘要】深度报道历来是报纸赢取受众的法宝,如何在同质化的报业竞争中突围,成为各大都市类报媒孜孜以求的目标。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深度报道领域的翘楚——《南方都市报》进行分析,探究都市报的竞争力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都市报;深度报道;竞争力
    纵观当下国内报业市场,深度报道在报纸版面中的地位愈发突出,日渐成为市场化都市报的报道主力军和发展的重要方向。偏安一隅的《南方都市报》无疑是各路深度报道大军中的翘楚。自2003年刊发深度报道《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肇始,南都在深度报道领域迅速崛起,不仅在报纸上推出常规的“深度”栏目,并一直视深度报道为重点打造品牌。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所说:传统报业有着自身的内容优势,其内容和编辑水准是目前新媒体所达不到的,如果哪些传统报纸在权威分析、精辟言论上见长,并且把最核心的新闻和最有价值的资讯及时提供给受众,使受众能在短时间内获得重要价值,就能在内容上打造优势。而从中国报业的现状来看,做深度报道是以都市报为代表的市场化日报的一个长远发展路径。美洲报业编辑协会主席Hall则认为:传媒业的变化日趋激烈,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是,未来几年内主打情感牌和深度报道可能是报纸求生存的救命稻草。
    国内的一些都市报,如新京报、成都商报、潇湘晨报、大河报等多家都市类日报媒体,都在陆续推出全国性调查性报道版面,朝着深度报道进军。鉴于市场化都市报在报业市场中越发主流的地位,这就将对以往深度报道以周报、杂志为主的格局形成巨大挑战和冲击。另一层面也将使得深度报道在中国具有更大的生存空间,整体发展水平将会登上一个新台阶,从而提升中国报业市场在新闻深度报道领域的专业水准。
    《南方都市报》是中国大陆地区报纸深度报道发展的一个典型样本。本文以南都为个案样本分析,试图窥探市场化日报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都市日报的形态赋予它什么样的优势?试总结日报深度报道胜出的竞争力以及对其他报业同行的借鉴意义,以期待中国报业市场的新闻深度报道有更好的未来。
    一、都市报采用“调查性报道 事件连续性报道 多版面组合”的方式打造核心竞争力
    与周报周刊杂志相比,日报首先抢的是“时间”。日报在新闻报道中的一个先天优势就是时效性。如何利用时效性来做深度报道,需要整个采编团队的通力合作。首先是记者在一线采访的争分夺秒。怎样在截稿日期前将新闻事件尤其是突发性事件的第一手动态呈现在版面和读者面前,在速度中体现深度,在深度中保证速度。
    以南方都市报采写“重庆钉子户事件”的报道为例,早在07年2月初,国内一些论坛就开始流传重庆杨家坪“史上最牛钉子户”孤悬空地的照片,但最初这个新闻素材并未引起业内媒体从业者的注意。直到南都“网眼”版编辑发现这是个不错的报道选题,后与“深度”、评论等版块相互配合,陆续刊登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报道。这是当时国内传统媒体第一次对钉子户进行报道,继而掀起了媒体对钉子户报道的第一轮热潮。从这次报道我们可以看出日报深度报道所具有的先天优势。
    南方都市报深度报道组的记者袁小兵跟进钉子户事件的报道,在所有关键的现场,比如法庭、工地,第一时间他都在那里,杨武爬上孤楼之后,他还是唯一一个进入楼内,零距离与之接触的记者。
    而在3月22日,在搬迁期限的最后时刻,第二天南都就推出了众媒体对钉子户事件的第一篇深度报道《最牛钉子户是怎样炼成的》。这个报道鲜明体现了作为日报的深度报道的特点,由于截稿时间的优势,作者在报道开头结尾都讲述了当天的现场,这是关于钉子户事件的最新进展。
    此外,南都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深度报道形态结构,即“调查性报道 事件连续性报道 多版面组合”的方式。它跳出了周报周刊杂志类深度报道受出版时间限制的窠臼,可以自由选择在新闻事件最热、最关键和最紧张的时间点进行报道。这就好比一个故事,在作者讲述的故事本身缓慢展开时,读者就不自觉地参与其中,并随着故事发展到达高潮和矛盾冲突最剧烈时,被牢牢吸引住。并且在深度报道推出前后,记者还可以以消息形态进行完整讲述,或者以评论辅之。
    在南都这篇《最牛钉子户是怎样炼成的》深度报道推出之前和当天,报纸评论版不惜版面,推出两个社论,甚至有同一天刊发四篇评论的惊人之举。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南都关于重庆钉子户事件的报道,超过10篇,消息、深度报道、评论、图片齐头并进,从综合效果来看,南都无疑是同行中报道最及时、最深入、最完整的媒体,很好地体现了日报在深度报道中的竞争力。
    二、出众的叙述技巧和文本语言是都市报深度报道胜出的第二法宝
    没有好的故事,就没有好的传播效果,好的深度报道更需要出众的叙述技巧和文本语言作为支撑。国内像《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中国青年报》的深度报道文本形式都在向西方新闻报道中常见的“特稿写作”靠拢,在文本上逐步建立起完整的故事化写作模式。摆脱了不少媒体在做深度报道时“事件过程 背景资料 专家分析”的老套模式。时刻将可读性作为文本写作的首要之义,突出细节、现场感、虚实结合,牢牢树立了新闻是作品的观念。
    如同《南方都市报》首席记者、优秀特稿作者南香红所说:“特稿之特不是因为它比一般的报道长,也不是因为它更细致的写作,而是它观察世界的角度,它所追寻内容的不同。特稿的故事肯定不是那么戏剧性的、表面的、喧哗的,而是本质的东西。”
    一般而言,深度报道没有固定的写作模式和结构,记者在采访之后,根据新闻事件的发展脉络和主线,然后组织新闻事实,就像珍珠和丝线的关系,让这条线把事实贯穿起来,和拍电影的手法也是异曲同工,不断展开细节,完成故事讲述。《华尔街日报》报道与写作的7个要点,其中有一点指出:句法简单,不要用副词、形容词,直截了当评述其事,一律用主动语态。
    《南方都市报》的深度报道,大都结构严谨,追求新闻本身的节奏感,叙述平实,但却也暗含力量与气势。结构严谨,就是新闻事件本身的逻辑结构。以南都的经典深度报道《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为例,我们可以看到深度报道的谋篇布局和内在的逻辑性。它打破了过去国内类似报道“你说我说大家说”的讨论模式,完全按照事件本身的逻辑结构来布局。文本中的四个逻辑段落“孙志刚死了”、“孙志刚是被打死的”、“孙志刚该被收容吗?”、“孙志刚是被谁打死的”一气呵成,结构清晰,逻辑严密,从叙事技巧上来看,也做到了冷静客观,不带记者个人主观情感倾向。又如在报道的开头,首先罗列出孙志刚事件的时间发展路径,接着直接切入一段关于主人公孙志刚的人物“白描”,都是短句短段落,人物形象和新闻背景在这样的结构下一目了然,而且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也非常清楚,一段一个意思,递进转折,行文干净和流畅。
    深度报道的深度是要能给人带来阅读快感的,于读者而言,在阅读完报道获得真相和新闻价值的同时,也被文本自身魅力所折服;正如美国普利策特稿奖得主富兰克林对新闻故事(News Stories)的解读:“一个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凸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它是新闻性、思想性和可读性的完美结合。
    三、都市报坚守公共利益、追问制度缺陷的报道理念切合读者阅读期待
    市场化日报做深度报道,另一个竞争优势就是报道理念和题材选择。
    从南都深度报道的关注领域上来看,不仅关注弱势群体,政府的决策行为对个人命运的影响(如袁小兵的调查报道:《两个人的摩托车》)、城乡人群生存状况(如龙志的调查报道“大桥下面——广州大桥底的流浪族群生态摹本”)还关注与广大市民就业、社保、城市建设等公共领域息息相关的事件。《南方都市报》的新闻从业者们总是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敏锐地捕捉事关公共利益、反映时代进程的事件,克服种种困难,去无限接近事实真相、深入发掘事件核心。
    从传受双方的互动角度来看,虽是日报类都市报,虽作为一张区域性发行的报纸,但南都的读者有更为强烈的现代意识和全国意识,相对较少囿于地域色彩。因而可以说,珠三角的市民是当代中国最靠近现代意义上的“公民”的人群,正是他们造就了南方都市报这样的媒体,二者的互动又成为推动中国公民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
    当下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体制弊端、利益博弈、人心潜移无处不在。大众媒介肩负着比以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深度报道无疑以其深入性、敏锐性和显着的社会影响力成为最能体现守望环境、实现舆论监督的传媒利器。南方都市报对“孙志刚事件”的报道,最终促使收容遣送制度的终止;对“非典”的报道,揭露真相和信息及时公开,替民众争取知情权;对重庆彭水诗案的报道,不仅让地方政治权势受到惩罚,还引发政府、社会公众对公民言论自由的重视。
    以南都对上海心脏移植疑案的系列报道、重疾险“不死拿不到赔偿”报道为例,两组报道出来后,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各界关注热度持续升温,报道对医疗行业的质疑、对保险行业的反思,后都直接推动了行业自律与行为矫正,取得了理想的舆论监督功效。因为医患纠纷、保险纠纷这类涉及市场、公共领域的深度报道,触及了民众在私人领域的利益,同时也体现了深度报道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取向,故能最终在读者心中赢得极强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章成钧. 纸媒转型“危”中见“机”—报业发展趋势述评//商务传播与经济社会发展[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2] 陆晖. 日报深度报道的竞争力//南方传媒研究第八辑:深度报道[M].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7.
    [3] 南方报业新研所. 南方传媒研究第八辑:深度报道[M].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7.
&

精品 源自 英 语

相关文章:
  • 1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实践分析
  • 3 如何合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 4 浅谈中职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5 自行车就是一本有趣的物理“教材”
  • 6 高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研究
  • 7 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8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现状及解决途径探索
  • 9 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教学效果
  • 10 谈中学物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几点看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