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

传承者的口述史

2014-11-13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热点导读】:新闻娱乐化现象试析  传媒业发展回顾及展望  默多克传媒消费主义研究(下)
传承者的口述史 w w w . . n e t
    摘要:维吾尔木卡姆民间艺人以“口传心授”为主要传承方式。“人”作为传承的主体,应该放在研究的首要位置。吐鲁番木卡姆传承人吐尔逊·司马义在多次的对外演出中强烈地感受到了保护传统文化原貌的重要性。可见,传承人的“文化自觉”是近年来维吾尔禾卡姆艺术得以发展竹重要因素。
    关键词:吐鲁番木卡姆;传承;口述史;保护
    在社会发展中,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主要依靠民众与木卡姆艺人,在民俗及群众日常音乐生活中以集体的无意识行为得以传承。而近二十年来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但改变了人们的一部分生产、生活方式,也影响了木卡姆艺人的个人意识,加之社会各界对木卡姆艺术的重视,使得传承人认识到本民族文化价值的重要性,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也从集体的无意识传承转变为个人有意识保护为主的传承模式。
    笔者在吐鲁番地区鲁克沁镇采风时发现,四位能完整演唱并录制“吐鲁番木卡姆”的民间艺人,如今已逝去三位。剩下的一位重要传承人吐尔逊·司马义在多次的对外演出中强烈地感受到了保护传统文化原貌的重要性。目前,他最急切要完成的一项工作是要建立一所吐鲁番木卡姆博物馆。为什么他急切地要留给后人一点东西?因为随着他的老友一个个离去,他怕有一天自己也突然离世,他记忆中最宝贵的财富也将随之逝去。笔者认为,趁这段历史离现在还比较近,老艺人还有回忆的能力,我们就应该抓紧时间进行采访、挖掘、记录、整理,开展对他们的口述史研究,收集他们记忆里珍藏着的真实资料,否则,这样的“活历史”都将一去不复返。
    自古以来,木卡姆以它那丰富优美的旋律,深造生动的唱词,载歌载舞的形式,凝聚着维吾尔族劳动人民的乐舞精华。“吐鲁番木卡姆”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浓郁的东疆地域特色。吐鲁番木卡姆以广泛流行在吐鲁番地区的民间歌曲、歌舞曲、器乐曲为基础,经过若干世纪的传承、变化、发展并受丝绸之路文明中传入的外来音乐的影响,经和平时期在王宫反复整理、完善,战乱年代又同到民间长期流传,才形成了目前的状态。
    吐鲁番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条件,使之成为世界多种文化的重要交汇处。吐鲁番地区的党政领导和文化主管部门都很重视民间传统乐舞的搜集整理工作。多年来,曾先后多次组织搜集民间乐舞和木卡姆音乐的音像资料。1993年,鄯善县文化体育间组织了木卡姆音乐的专题采录和歌词整理工作,对吐鲁番木卡姆最重要的传播地一鲁克沁镇得木卡姆传人谢日甫·沙吾提、阿吾提·肉孜买提、吐尔逊·司马义、艾则孜·尼亚孜、阿不力肯木·霍加尼亚孜等人所演唱(奏)的木卡姆音乐进行系统的录音。历时8个多月,抢救性的录制了吐鲁番木卡姆的全套音响资料。事过仅一年,着名木卡姆传人谢日甫·沙吾提就逝世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鲁克沁镇流传的吐鲁番木卡姆现有11部,即,《拉克木卡姆》《且比亚特木卡姆》《木夏吾莱克木卡姆》《恰尔尕木卡姆》《潘吉尕木卡姆》《乌夏克木卡姆》《纳瓦木卡姆》《萨巴木卡姆》《依拉克木卡姆》《巴雅特木膏姆》和《多朗木卡姆》。完整演奏十一部吐鲁番木卡坶约需10个小时。每套吐鲁番木卡姆由“木凯迪满”“且克特”“亚郎且克特”“巴西且克特”“朱拉”“赛乃姆”及“尾声”等八部分组成。整个《吐鲁番木卡姆》共含66首乐曲。吐鲁番木卡姆除了与其他木卡姆有相同之处外,它还有两个独特的个性:一是每部木卡姆的高潮均以“纳孜尔孔姆”这一颇具吐鲁番风格的民间模拟舞和竞技舞体现。二是该流传地区有自始至终用纳格拉、苏乃依(鼓吹乐)来演奏“吐鲁番木卡姆”的独特风格。在表现形式上,有三个显着的特点:一是无鼓不歌,无歌不舞,鼓变乐变。乐变舞变。二是每个套曲都有两种不同的表演形式,即歌乐形式和鼓吹形式。三是每部吐鲁番木卡姆都可以见到基本调式和旋律型的贯穿,有相对固定的节拍、节奏、变化模式,篇幅长大。
    吐尔逊·司马义是吐鲁番木卡姆第八代传承人,鲁克沁镇文化站站长,鄯善县“优秀人才”,吐鲁番地区“永不累的艺术家”。走近吐尔逊·司马义,看似黑瘦,甚至有些腼腆的他,谈起木卡姆却是非常的兴奋和健谈。他八岁就开始学习民间音乐、舞蹈。现在,吐鲁番木卡姆的音乐套曲基本上都会演唱,对维吾尔传统乐器萨塔尔、热瓦普、都它尔、艾捷克、手鼓等演奏技术都炉火纯青。尤其是在堪称木卡姆乐器王的萨塔尔技艺上,他的演奏达到了吐鲁番地区乃至全疆木卡姆乐师中一流的境界和层次。随着木卡姆被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采访他的人越来越多,只有小学文化的他,也渐渐能用简单的汉语和大家交流。他自费给徒弟们买乐器,不收他们一分钱的学徒费。创办吐鲁番木卡姆学习班,免费教学,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学习并演唱木卡姆。他把文化站当成自己的家,把徒弟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为了鲁克沁的木卡姆艺术,他奉献出了所能奉献的一切。2000年,吐尔逊·司马义和他的搭档艾则孜·尼亚孜作为“中国新疆维吾尔族音乐家演出团”的成员,专赴英国演出。他们所到之处以家乡优美的旋律,“原生态”的演唱,赢得英国观众的热烈欢迎,并且受到英国女王的亲切接见。他们把新疆的木卡姆带上了世界的舞台。遥想当年他学木卡姆时,家人的不理解,邻居们的反对,没有钱买乐器等恶劣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他没有放弃。为了学习演奏,他费尽心机四处求借乐器,没日没夜的学唱,为了躲避“文革”的批斗,他自愿去木垒山区放羊。“再也不能让后代艺人遭受如此多的苦难了,只要有人愿意学木卡姆,我就尽全力教他。”吐尔逊·司马义说不出什么样的豪言壮语。可是,他却用他的实际行动,默默地为他热爱的木卡姆艺术,奉献着他的全部。吐尔逊·司马义说,在他的有生之年,要完成三件事:建立吐鲁番木卡姆博物馆,把他收集到的资料、珍贵照片、古老乐器等物品完好的保存下来:教会所有的徒弟全套木卡姆,教会并支持他们学会全部的乐器;带出一支高水平的可与新疆任何地区相比的木卡姆艺人队伍。
    木卡姆艺术属于非物质文化,传承的方式是家庭式或师徒式。因此它的承载方式是人体自身,所以,当艺人存活时艺术便在,当艺人离去时艺术便无。他一个人就可能代表一种风格,代表一种绝技,如果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他的离去,就是这个风格、这种绝技的永远逝去。木卡姆艺术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因此,对重要传承人的保护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目前,我们国家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已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我们应该抓住机会,加强木卡姆艺术的保护工作,一切从实际出发,为木卡姆艺术事业不断兴旺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吐鲁番木卡姆》民族出版社
    [2]《维吾尔木卡姆》周吉着,新疆人民出版社

w w w . . n e t

相关文章:
  • 1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实践分析
  • 3 如何合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 4 浅谈中职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5 自行车就是一本有趣的物理“教材”
  • 6 高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研究
  • 7 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8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现状及解决途径探索
  • 9 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教学效果
  • 10 谈中学物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几点看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