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

新华社官方微博时政新闻“直播”特点分析

2014-12-26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热点导读】:新闻娱乐化现象试析  传媒业发展回顾及展望  默多克传媒消费主义研究(下)
新华社官方微博时政新闻“直播”特点分析 文章来源 3edu.net
    2013年3月22日至3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四国相继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出席了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新华社在此次“习近平主席首访亚非四国”的新闻报道中,专门派出前方报道记者团,打造出微博“直播”为主,网站整合为辅的报道方式,充分利用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全媒体式新闻报道。
    此次出访是习近平担任中国国家主席以来的首次国事访问,这对于中国和国际社会来说都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新华社官方微博对于此次出访的新闻报道,兼顾政治性与生活性,注重预热性报道、“跟踪式”报道和总结式报道,打造出了生动的时政新闻微博报道新特点。其不仅完整呈现了此次出访的全部过程,更通过多种内容表现形式将此次访问背后的意义、价值及中国新一届领导人的形象风范多角度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通过对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三个主流媒体官方微博对此次“习主席出访”相关新闻发布情况的统计(见图1),通过图1可以看出,3月20日到3月31日期间,除了新华社外,《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官方微博也都对此次习近平主席的亚非首访进行了新闻报道。但新华社利用多路微博平台,在报道数量上取得绝对优势。特别是新华社国际新闻即时播报微博@新国际,共发布此次访问相关新闻微博314条,成为新华社主要的微博报道平台。本文就以新华社@新国际微博为例,分析此次“习近平主席亚非首访”过程中新华社官方微博新闻报道的新特色。
    一、预热式报道:铺垫良好舆论氛围
    新华社官方微博此次对于习近平主席的亚非首访报道,一个新的特点是,在3月22日正式访问之前便提前进行了一系列的预热性报道。报道内容有:1.预告此次访问流程和重点事项;2.增加被访问国家的相关信息介绍;3.采访各国领导人对此的态度;4.刊登评论解析此次出访目的和价值;5.报道新华社记者团的准备情况。
    3月21日,@新国际连续发布微博预告习近平主席的此次访问流程,如“微解读:非洲行程早知道”,利用“微分享”介绍了习近平主席在非洲期间所要会见的人物和要在哪里进行演讲等内容;除此之外,新华社官方微博的“预热式”报道特别注重国际舆论态度的展现,专门报道了被访问国家不同领导人对于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的看法及期待,如俄罗斯副总理德沃尔科维奇表明此次访问将有利于中俄能源项目的合作和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久加诺夫表示“俄共真诚欢迎”等态度。通过国际舆论的微博报道,让更多网友从国际社会背景之下认识此次习近平主席的亚非四国访问。
    通过这些预热性报道,不仅使网友提前了解了此次出访的基本情况,对于后续的关注焦点有所重点选择和安排,同时,也为习近平主席的首次出访制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有效地引导了新媒体舆论场。
    相较于传统媒体舆论场来说,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传播路径更为多元和复杂,其既可以以传统媒体为发端,也可以以互联网和新媒介自身为发端[1]。特别是微博的出现和普及,公众意见交互集合得更加迅速,新媒体舆论场具有自主性、隐蔽性、互动性、开放性、多元性和传播快、覆盖广、影响大等传播特点[2]。在这种情况下,主流媒体需要按照新闻规律对时政类新闻事件进行适时的舆论引导,依据受众的心理需求合理地影响并引领社会舆论发展,有效提升主流媒体公信力。
    二、“跟踪式”报道:重视记者体验
    3月22日访问正式开始后,新华社利用多种手段和报道方式,在网络上对此次出访做了“跟踪式”的全程报道,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报道内容的完整性。此次新华社前方记者跟随习近平主席,对其出席的每一项活动议程都给予了相关的内容报道,信息密集,发布频率更快,内容完整。二是报道内容的细节化。此次报道除了关注习近平主席出席活动的情况和各项发言外,更加重视内容的细节化和环境渲染。如习近平主席演讲前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大礼堂是怎样忙碌准备的,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22日晚观看的文艺演出《美丽中国》的节目单是什么样的等。使得网友看到了不同于报纸、电视的更多的出访过程中生动的细节化展示,给人以新鲜感。
    具体来说,其报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新特点:
    (一)记者感受内容增加:记者随手拍+记者高访日记。此次新华社官方微博对习主席出访的报道开设了两个特别的栏目,一个是“记者随手拍”,一个是“记者高访日记”,从图片到文字,充分强调了前方记者参与其中后自身感受的直接表达,是典型的“体验式”报道。
    “记者随手拍”是指前方记者用镜头聚焦正式场合与台前幕后的背景信息。正是强调了“随手”二字,其所拍照片既可以是正式场合中政治活动的新闻图片,也可以是会场内外的休闲细节、各个国家的街市风景、各国记者的忙碌模样等。如记者拍摄的会场下众多观众“粉丝”争相与普京合影的照片、金砖峰会上午餐的食物照片等。这一内容的设置,不仅为网友提供了更多新鲜有趣的新闻照片,同时也可以让网友感受到此次访问对于不同国家和人民所带来的多方位影响。
    “记者高访日记”是指记者利用长微博平台,采用“日记体”的写作方式对自己在前方采访报道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进行记录和情感抒发。类似于评论,但风格较为轻松,所写内容也较为宽泛。
    “记者随手拍”和“高访日记”不仅从侧面补充和丰富了此次访问的相关信息,使得时政新闻报道生动有趣接地气,稀释了官方政治性,让读者接收到更多在报纸、电视上难以见到的第一手信息,让其跟随记者的镜头和笔尖一起去访问的前方全程观看。
    (二)解释性内容增加:金砖峰会热词+名言典故+要点梳理。除了突出记者的体验式报道外,此次新华社官方微博对于习近平主席的出访加大了解释性内容报道,及时为网友释疑解惑。如其设置的“金砖峰会热词”和“名言典故”等话题,就专门针对整个访问过程中所涉及的专业名词和习近平主席讲话中的名言名句所做的解释性注释,为广大网友普及相关专业知识,使其在阅读时能更好地理解,贴近实际,做百姓看得懂的时政新闻。
    另一种解释性内容就是新华社官方微博注重对此次访问中的会议、文件或活动成果进行总结性要点梳理,如“中俄举办过哪些‘年’?”“德班会晤成果几何?”等内容,新华社记者就梳理出中国和俄罗斯先后互办的三个“年”和德班五项主要成果为读者作总结性报道。还有习近平主席发言中的“精彩语录”梳理。这样的报道不仅使得新闻要点集中,更加方便了读者直观了解内容概要。
    新华社官方微博此次增加解释性内容报道,正是考虑到时政类新闻往往包含了大量的政治内容和历史内容,对于广大网友而言,这些专业知识如果仅靠单一的新闻报道是难以吸引其注意并让其理解的,因此,就需要解释性内容和总结性报道的梳理和辅助,这也是微博新闻报道欲在海量内容中脱颖而出赢得网友关注的有效途径。
    (三)视频辅助,加大评论。此次对于习近平主席出访亚非四国的网络报道,除了文字信息之外,视频播报也成为新华社官方微博和网站上的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微博上,除了新华视频中心和中央电视台的相关视频内容外,还有专门分享自“拍客”网的相关新闻视频,台网联合,网网联合,用视频来辅助文字,动态与静态相互结合,共同呈现此次习近平主席首访报道。
    利用微博即时更新滚动的报道特色,新华社官方微博在报道此次出访内容时将新闻与评论穿插发布,基本实现了重要新闻即时评论,通过单条微博的“微评论”和长微博的“分析评论”,注重新闻的分析与舆论引导。
    除了视频与文字的双重配合外,在微博语态下,如何在每一条有限的内容中将时事政治新闻表述得更加生动且具有吸引力,成为微博新闻报道的重要突破口。
    新华社官方微博对此次的出访报道不仅在内容上突出记者的体验式新闻,在新闻标题和语言的表述上,也都避免了以往时政新闻枯燥、老套的刻板报道风格,更加注重情感的渲染。如其微博新闻标题“八千里路云和月”“早餐会上的‘中国味道’”“真朋友最可贵”等,其不同于报纸和电视时政新闻的写实标题,其以评论性的手法进行直观生动的情感表达,使读者通过阅读标题即可直接感受到该新闻所要表达的浓厚情感,而这主要得益于网络环境和微博平台的大众化、草根性、娱乐性等特点。
    三、总结式报道:评论升华主旨
    在以往的时政新闻中,对于领导人出访的报道往往只侧重于其访问过程中的各项议程,但是新华社官方微博此次对于习近平主席的出访报道特别重视后期的总结式评论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此次访问作总结式梳理;二是对其中具有重要双边或多边意义的内容作重新评论解读;三是补充此次访问过程中一些未报道过的内容。
    3月31日,习近平主席结束此次访问回京,新华社官方微博总结了此次出访的核心内容,用大量图片制作成回顾图集,与此同时,还专门增设了“解读”微博,如“数字解读”所统计的“这次访问习近平主席出席了66场活动,与32位国家元首及政要举行了会谈和会见,发表了20多次演讲和重要讲话,出席了10多场人文和公共外交活动。有时一天内不间断工作15个小时”。
    除此之外,还包括了对访问内容的评论性解读,有“解读:外交开局之旅 三大着眼点”“解读:首访发出的明确信息”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系列的“解读”微博评论并不像过去报纸或网站上的长篇大论,而是各领域专家等三两句话高度凝练剖析此次访问意义,这样的总结性报道更加从整体上加强了对于网络舆论的引导。
    通过此次微博报道的整个评论可以看出,对于习近平主席首访亚非四国,新华社始终将报道视角置于世界和国际社会的发展坐标中,特别重视十八大以来“习李新政”给中国所带来的政治新风,突出强调了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中国梦”与“世界梦”之间的关系和未来发展,策划完整,重点清晰,定位准确。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做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

文章来源 3edu.net

相关文章:
  • 1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实践分析
  • 3 如何合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 4 浅谈中职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5 自行车就是一本有趣的物理“教材”
  • 6 高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研究
  • 7 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8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现状及解决途径探索
  • 9 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教学效果
  • 10 谈中学物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几点看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