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

《政风热线》热线常热的探索

2015-01-08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热点导读】:新闻娱乐化现象试析  传媒业发展回顾及展望  默多克传媒消费主义研究(下)
《政风热线》热线常热的探索 文章 来源
    近年来,常州广播电视台《政风热线》栏目积极探索广播、电视、网络和报纸“四位一体”的多媒体传播途径,拓展热线内涵,创新节目形态,打造“替百姓说话办事,为政府分忧解难”的《政风热线》工作平台,取得了明显成效。自2004年8月开播以来,常州市级机关有关部门和“窗口”行业领导已有1000多人次走进《政风热线》直播室,受理群众投诉和咨询2500多件次,为民办实事8700多件,答复率100%,办结率92%以上,群众满意率达到95.6%。栏目的收视率和收听率也稳步攀升,舆论影响力越来越大,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一、精心策划,领导重视
    一档优秀的多媒体合作栏目,离不开栏目组的精心策划和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首先,常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是栏目越办越好的有力保障。《政风热线》开播至今,始终受到常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历任市纪委书记、分管市长都定期听取《政风热线》工作专题汇报,深入直播现场和户外活动现场调研指导督查工作。
    第八轮《政风热线》开播之日,常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季忠正走进《政风热线》直播室,与市民沟通对话,听取市民的咨询和建议。季忠正下线以后狠抓落实,指挥设计了《政风热线便民服务手册》。手册印制后发放到各街道社区,方便市民与政府主管部门联系。
    其次,常州广播电视台的加大投入是栏目不断发展的基本条件。2004年《政风热线》在新闻广播开播之初,电台派出了两名优秀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共同主持。2007年,常州中吴网配备了强大的专业技术团队和编辑力量,对《政风热线》进行网上直播。2008年底,《政风热线》在电台播出的基础上,尝试与电视媒体合作。这是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也是现代传播形势下的探索。常州广播电视台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商讨,就节目编排到技术保障拿出了几套方案,拨款200多万元建造了《政风热线》专用直播室,添置了高档摄录设备,安排专人设计背景和灯光。这是广电部门惟一的电视与广播一体的直播室,满足了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在技术合作上的基本通讯保障和播出要求。
    第三,上线单位“热”,特别是上线单位领导“热”是办好节目的关键环节。《政风热线》开播七年来共举办了八轮节目,许多政府部门的领导都坚持上线,及时了解社情民意,为群众解疑释惑、排忧解难。常州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尚建荣每次参加完《政风热线》,都亲自督办落实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切实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正是政府职能部门“一把手”的重视,才有了《政风热线》常办常新、热线常热的良好局面。
    二、精雕细琢,创优品牌
    1.完善工作机制,确保《政风热线》运作正常。《政风热线》是一档由常州市政府办公室、常州市纠风办、常州广播电视台、常州日报社等单位联合举办的节目,如何更好地为民办实事,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要落实”,栏目组专门建立了节目会商联席制度,每周召开一次节目策划会,商议下周节目主题及制作准备。节目直播时,选取听众来电中的有效内容接进直播室。电视全程录像,根据听众提出的问题,安排记者采访反映问题的当事人,走访新闻现场,并结合上线嘉宾在电台直播时对参与听众的表态,制作成电视版《政风热线》节目,在当天晚上20:55-21:25播出。电视版《政风热线》融入了广播的优势:市民通过电波与演播室上线嘉宾、各政府部门主管领导直接对话,增强了现场感,提高了互动性,扩大了影响力,因为有了政府部门领导的直接答复,市民对节目信任度更高;电视版《政风热线》又彰显了电视的特点:市民反映的有关劳动、城管、环保、建设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电视画面直接展示,内容更丰富,现场更醒目,同时电视又实况记录下政府部门负责人在直播室的承诺,对其处理过程予以跟踪采访并在当晚节目中播出,充分展现了政府职能部门高效快速的工作作风,促进了部门和行业的作风建设。
    2.创新节目形式,让《政风热线》成为政府与百姓之间的纽带。《政风热线》周一到周五都有各单位嘉宾上线回答市民提问,在周六没有嘉宾的情况下,我们将一周来市民反映的与政府部门相关的问题接进直播室,一旦发现市民投诉和某些单位有关,立即和他们联系,协助解决问题。城管、公交、自来水、建设、环保等单位是市民投诉咨询最多的部门,一到星期六,这方面的电话比较多。刚开始有些部门还有点不理解,他们觉得上线已经结束,怎么现在还要来解决问题?栏目组就向他们解释,上线不意味着工作结束,而是意味着工作开始,为民办实事才是节目的灵魂所在。久而久之,这些单位也很配合《政风热线》的工作。比如市民打进热线,反映钟楼开发区一个公厕乱倒垃圾问题,记者和钟楼区城管局联系后,局长立即派人赶到现场解决了问题。这样的事例很多,有效提升了《政风热线》的社会影响力。《政风热线》每半年为一轮,可上线单位只安排了5个月,剩下的1个月,《政风热线》利用电视的优势,对本轮节目中曾经采访报道过的投诉进行回访,哪些上线单位承诺的事做了,市民的反应如何;哪些承诺的事没有做,市民又是怎么来评价政府部门的。善杀“回马枪”成为《政风热线》的一个特点。《政风热线》在回访中树立出的公信度和权威性,让群众感受到“纠风惠民”的实效。
    《政风热线》在不断创新编排形式、播出方式的同时,还走出直播室,走上街头,走近百姓,如去年3月举办的“与您面对面--《政风热线》走进街区”大型直播活动,去年6月举办的“倾听对话--《政风热线》大型现场座谈会”,今年3月举办的“与你心连心--省垂直管理部门走进企业”等活动,不断扩大了《政风热线》影响力,《政风热线》的收听收视率也在不断提高,在常武地区自办栏目中名列前茅。
    三、精诚合作,多方融合
    在广播与电视紧密合作的基础上,《政风热线》开始探索与平面媒体的跨媒体对接。栏目组每周将市民投诉咨询电话汇总并进行分类,将电话记录转交给常州日报社,报社根据一周节目内容进行综合点评,并于每周五在固定版面刊登相关文章,以引起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广电与网络的合作也在进一步深化。电台每天直播期间,电视进行现场录播,节目信号一路进入录像机,一路提供给中吴网进行视频直播。中吴网专门开设了《政风热线》专区,还在中吴论坛就每期预告发布相关主题帖。网友可以观看直播,也可以跟帖留言。对于网友提出的问题,每个上线单位指派专门人员负责回答。四家媒体相互配合,合商共议,团队作战,开创了《政风热线》制作播出新模式。
    随着《政风热线》的影响力增大,市民参与节目的热情也不断高涨。据电信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电台中午直播的50分钟时间内,每天有将近1000人次拨打《政风热线》的电话,最多一天达到3741人次,《政风热线》三部电话已满足不了市民的需求。为此,在第七轮《政风热线》开播时,栏目组请电信公司给予支持,重新选择了一个热线号码,并选取三名电信公司工作人员,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接听电话,详细记录电话内容后于第二天直播前传到栏目负责人QQ上。栏目负责人对传过来的信息进行筛选,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与当天上线嘉宾相关的投诉市民,让其在节目中通过电话与嘉宾直接对话,市民提问质量明显上升。
    媒体竞争日益激烈,《政风热线》的生存发展面临严峻考验:栏目的选题立意还不够深化,节目的信息量不够丰富,一些热点问题没有做深做透,部分嘉宾回答问题还有程式化和官样化倾向,在组织重大活动及多媒体联动时,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还不是很到位。由于人手紧张,加上节目容量有限,每天通过热线反映的大量问题和相当数量的来信来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各单位的“一把手”上线率也有下降的趋势,降低了群众的参与热情,影响了市民的关注热情及收听收视效果。这些问题都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文章 来源

相关文章:
  • 1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实践分析
  • 3 如何合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 4 浅谈中职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5 自行车就是一本有趣的物理“教材”
  • 6 高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研究
  • 7 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8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现状及解决途径探索
  • 9 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教学效果
  • 10 谈中学物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几点看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