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

分析新新媒介的新闻传播效益

2015-01-15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热点导读】:新闻娱乐化现象试析  传媒业发展回顾及展望  默多克传媒消费主义研究(下)
分析新新媒介的新闻传播效益 自 3 e du教 育网
    新媒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介形态。而针对于“新新媒介”这一概念,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在他的《新新媒介》一书中指出:新新媒介就是指当代最热、最给力的那些媒介。比如:维基网、“第二人生”、聚友网、脸谱网、播客网、掘客网、优视网、推特网等,这些也被称为互联网上的第二代媒介。而互联网上的第一代媒介则被定义为新媒介,包括电子邮件、itunes播放器、留言板、聊天室等。在中国,新新媒介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2000年兴起的博客到2009年8月新浪推出的“新浪微博”,再到近几年的新起之秀——微信。这一类的新新媒介,伴随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和智能手机的风靡市场,逐渐兴起并繁荣。
    一、基于“移动UGC”的自媒体平台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信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一个基于Kik即时通信服务的免费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等不同形态的信息。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还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等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的平台,将自己关注的内容分享给好友和微信朋友圈。新新媒介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引入了一种新型的互动传播模式,加强了新兴媒介与传统媒介之间的竞争态势,同时也促进了社交网络的繁荣。因其本身带有独特的文化特征,伴随着这些功能和特点的强烈冲击,新新媒介正以一种不同于以往的“议程设置”方式引导着公众舆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高科技产业的完善相辅相成,又基于人们的沟通需要,以微信为代表的一代新新媒介逐渐发展并成熟。微信从一个简单的语音聊天工具,发展成一种生活方式。从鲜有人知发展为大众时尚,从产品试用发展到用户破两亿,它只用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
    而被称为IM领域“无敌航母”的微信,也可以说是一个自媒体平台,一个为受众提供信息生产、积累、共享的传播和接受的平台。但微信是以智能手机为载体,为此,具体地说,它则是一个基于“移动UGC”的自媒体平台。而所谓的UGC就是指——用户自产内容,即:通过用户DIY方式生产,并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展示或传播的内容被称为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用于承载这一内容的平台,则被称为“UGC”平台,比如,人人网、腾讯微信、微博等。随着手机功能的完善和3G业务的兴起,“移动UGC”也逐渐成熟。其中,“腾讯微信”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移动UGC”平台。它的出现,促使了受众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上传到一个平台上,即微信朋友圈。在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了解他人的动态。我们还可以通过查找公共账号,更直接、更快速、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地了解某一对象的动态。就像尼葛洛庞帝当初在他的《数位革命》一书中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在线新闻将使受众有可能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如今,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UGC”平台,正为尼葛洛庞帝的预言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总之,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UGC”平台的出现,标志着现代社会已经迈向了以强调软件力量为核心的,注重软件、互联网、用户相互运用和结合的第三代互联网时代。
    在IM技术的发展下,当今的互联网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此,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学者何煜雪在《微信传播》一文中指出:当今的互联网已经从link连接发展为connect;从site一站之内扩展为open式的开放分布;从web成熟到web+app;网络中心从pc转移到mobile手机;基准从IP改变为location位置;社交网络由Sns丰富为Social Network的社会化网络。换句话说,也就是现在的互联网已俨然成为一个集CONNECT+OPEN+WEB-MOBILE-APP-LOCATION-SOCIAL于一体的多功能网络集合。而微信的出现,使得作为核心的用户终端,在基于QQ的基础上,又得到功能的延伸。
    二、新特点、多功能的强烈冲击
    其实,基于IM技术的互动聊天工具,国内外也不在少数。比如,ICQ、MSN、QIK、WhatsAPP、陌陌、微聊、米聊、QQ、飞信、盛大KIKI、开心飞豆、诺基亚IM等。但为什么微信能在这大浪淘沙中脱颖而出,被人们誉为“聊天神器”,相信这和它本身所具有的信息传播特点是密不可分的。简单地做一个总结,微信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主要特点如下:私密性、互动性、生动性、针对性、方便性、廉价性、整合性和纽带性、引导性、交际性、时尚性、广泛性、商业性、娱乐性和易操作性。
    1私密性。微信的对话内容根据传播主体的意愿,仅当事者可见,其他人难以知晓,从而很大程度地保护了传播者的隐私,不存在违背传播者意愿的不确定性。
    2互动性。好友之间通过微信,可以对话聊天、发送图片、视频联系,增强人与人之间你来我往的情感交流和互动,在让对方能够充分理解自己所表达的情绪、态度的同时,更好地接收他人所传达的信息。
    3生动性。微信之所以可以比短信更受欢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生动性。在运用微信时,我们可以发表情、发静态、动态的图片、视频等,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不再局限于文字的枯燥性。为此,生动性可以说是微信最吸引人的特点。
    4针对性。微信是一对一传递信息以及一对多传递信息的有效结合。微信能够根据传播主体的意愿,有针对性地传播信息。
    5方便性。微信是一个基于IM(instant message)即时通信的聊天软件,我们可以打字、可以语音,可以运用剪切、复制、粘贴等方便的操作,来处理信息。相对于微博,微信具有语音交流的功能,通过它,很多读者可以感受到自己与朋友之间,面对面沟通的便捷性,使得受众有交流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6廉价性。微信能够比短信赢得更多青睐的原因就在于它的廉价性。相比于每条短信01元的费用,微信通过消耗流量来发送信息。1M的流量才花费一元钱,但却可以传递上千条文本信息、十余张图片或者数十条语音,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费用。
    7整合性和纽带性。微信以庞大的腾讯QQ为基础,相对于QQ,微信具有更加广阔的伸展平台,在纽带性和整合性的基础上,生发出其他任何社交平台都无法比拟的稳定性。基于开放的API接口,微信同时绑定了QQ好友、QQ邮箱、手机通讯录、腾讯微博、QQ音乐、QQ农场、QQ校友等平台,将虚拟的网络世界与现实相结合,从虚拟网络的弱关系过渡到现实通信的强关系。基于一个占有99.5%市场份额和十亿用户的腾讯帝国,微信在各个平台之间的整合性和纽带性毋庸置疑。
    8引导性。微信不同于传统信息传播媒介之处,还有其独有的议程设置功能。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去引导受众、引导舆论。传统媒介可能通过新闻报道的版面、播出时间、篇幅大小等要素去引导舆论,但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介却通过用户关注度、事件排名等方式去实现其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
    9交际性。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社会中的每个人都需要群体归属感、需要朋友的认同与交流,微信通过查看熟人交际圈——QQ好友;千米交际圈——附近的人;陌生人交际圈——漂流瓶、摇一摇、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定位服务等功能,体现了广泛的交际性。对此,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人用户认为,网络能有效地增强自己的交际性,帮助自身交友。
    10时尚性。微信是以智能手机为载体,使用人群也偏向年轻化。因此,通过微信来拼友、拼车、团购、拼团等一切时尚的活动也流行开来。
    11广泛性。微信传播的内容也具有很大的广泛性。比如,通过漂流瓶、摇一摇,我们可以实现与陌生人之间的交流,可以结识一些有缘人。通过附近的人,我们可以和地理位置上与我们有接近性的人聊天、交友等,我们的朋友圈也被广泛化。
    12商业性。微信不管是作为一个大众聊天平台,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同时也是一件商品,所以不可避免地具备商业性。公共平台、朋友圈、语音传达、个性签名等,从某方面来说,微信也成为广告营销的一种渠道。例如,长春市欧亚卖场万达影城,通过在朋友圈上更新自己的状态,来告知受众最新的优惠活动,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另外,公司或企业还可以以个性签名作为载体或宣传平台,来广而告之。例如:在杭州,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也借助微信进行了营销宣传。另外,利用微信的整合性和纽带性,广告还可以延伸到微博、QQ邮箱等平台,从而使得这种商业性更易达成。
    13娱乐性。以智能手机为载体,赋予微信便携性的功能。当我们闲暇时、无聊时,随意翻出手机来发一则状态、看看他人的动态或者了解一下最近的新闻,从而娱乐身心、增强自身愉悦感和满足感。
    14易操作性。腾讯公司针对微信的原则就是,即使再烦琐的程序,最后在受众面前也要呈现为简单明了的操作界面。而微信屏幕上,几个简易的触摸图标和广泛的使用人群,也很好地证明了微信的这一特点。
    三、打破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格局
    微信的传播使得传统概念中的受众角色发生了变化。以往的受众定义是信息传播的接受者。但用户在移动互联网的新模式下,受众的功能不仅仅是接受,还有生产。消费者亦作为生产者,信息的接受者也是发布者或转发者、传播客体成为传播主体,传播主体也从以往的专业人士转化为精英与大众并存。借助朋友圈,我们可以以一个半开放的形式面向自己的好友,随时随地创作内容,发表自己的动态,关注他人的动态。在信息应用的方式上,也从以往的“下载”转向“上传与下载”并重。另外一些有思想、有能力的人还可以通过微信的公共账号,来打造个人品牌。一方面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促进自己所在媒体品牌的传播;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公众意见的代表,促进信息民主化的传播与接受。而这种以大众为传播主体的新型传播格局,也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比如,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
    2012年度普利策突发新闻奖的获奖作品,是《塔斯卡鲁萨新闻报》关于一场龙卷风的报道。这个报道的主要内容就是记者的130多条微博,这些微博记录描述了这场龙卷风20多个小时的行进路径。在当时天气极度恶劣的条件

自 3 e du教 育网

相关文章:
  • 1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实践分析
  • 3 如何合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 4 浅谈中职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5 自行车就是一本有趣的物理“教材”
  • 6 高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研究
  • 7 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8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现状及解决途径探索
  • 9 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教学效果
  • 10 谈中学物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几点看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