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

论看明天新闻摄影的变与不变

2015-01-27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热点导读】:新闻娱乐化现象试析  传媒业发展回顾及展望  默多克传媒消费主义研究(下)
论看明天新闻摄影的变与不变 精 品 源自中 考备 战
    新闻摄影能告别胶卷和相纸么?站出来挺身应答的是如今数字技术下的数码相机。
    网络媒体像一股不可阻挡的水流向着媒体的滩头渗透,面对“第四媒体”,新闻摄影之路将如何拓展,新闻摄影人又将如何应对?
    还是让我们在变与不变中看一看,想一想明天的新闻摄影。
    一、摄影工具的改变没有改变工具与人之间的关系。
    早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期间,日美等国的摄影记者就使用数码相机拍摄了大量比赛图片,并通过网络在第一时间发稿,从而使他们在新闻竞争的战场上占尽了先机。数码相机从图片的摄取、存盘、输入电脑,再通过电脑和电话线,传送到世界各个地方的电脑屏幕上。整个流程里,没有胶卷和相纸的身影,从而省去了传统摄影中冲洗照片所必需的数十分钟的时间。
    时效速度上的即拍即传性,与操作上的易被储存、展示、编辑、传递和打印的方便性是数字技术赋予新闻摄影的新的生命力。
    在我国,新华社摄影记者在香港回归报道中首次大规模采用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数码“佳能EOS-1N”相机发稿。从江泽民主席抵达香港、中英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政权交接仪式直到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宣告成立,新华社的几位摄影记者都即拍即传地在极短暂时间内将照片传出,从而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记者在新闻摄影领域对数字技术运用的良好水平。
    然而,人与工具之间的关系没有改变。摄影术发明至今,从机械操作的手动相机到电子程序上的自动相机,直到如今使用磁卡的数码相机的出现都是人类摄影实践不断演进的结晶。在人与摄影工具的关系上,人是当然的和永恒的主宰。工具之所以是为人类文明服务的,那是因为是人类文明创造了它。具体到新闻摄影这一领域,毕竟还没有出现机器人代替人去执行拍摄任务这一普遍性场景,而且即使有一天机器人成为摄影记者,恐怕它的电脑还是人脑设计和安排的。
    二、数码相机的出现并没有改变新闻照片的评价标准。
    也许并非所有的摄影人都接触并使用了数码相机这一新的摄影器材,其实简单地将数码相机和传统相机进行比较,二者可以说是殊途同归,最终的产品都是照片。
    新闻照片的主要功能是形象化地报道新闻。因此评价新闻照片的标准应是新闻价值大小、形象价值大小、是否现场纪实等。
    严格地讲新闻价值是指通过新闻照片所反映的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大小,而非新闻照片本身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照片的新闻价值大小与用何种相机拍摄是无关的。当然,正由于上面所述的数码相机的即拍即传性,使得数码相机在体现新闻时效性上比传统相机具有技术性能上的优越性。
    如果说新闻价值是新闻摄影所追求的社会理想,那么,形象价值则是新闻摄影者所追求的美学理想。新闻照片的形象价值是指新闻内容在形象的可视性和瞬间性上的价值。新闻照片都具有可视性和瞬间性,然而在可视程度和典型瞬间的把握上却有优劣和强弱之分。这种分别主要是由摄影人的素质高低决定的。如今,用专业数码相机拍摄,然后打印出的彩色照片,在分辨率、颗粒、影像以及色彩饱和度等方面,与常规的彩色新闻照片已相差无几,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数码相机在像素水平、打印水平以及价格方面会更加顺应摄影人的需求。当今比较实用并流行的数码相机形式是传统的相机机身上加上一个数码后背,由此可见,传统相机身上有的如光圈,快门等,数码相机身上全有。佳能EOS-DCS3数码相机是佳能公司以其传统相机EOS-1N为主体,结合柯达公司开发的内置130万像素的CCD数码后背而成,因而它继承了佳能EOS-1N绝大部分高超的摄影功能,因此使用数码相机丝毫不影响摄影者对瞬间的抓取。
    现场纪实是新闻照片最重要的一个评价标准,它涉及的是新闻真实性的原则问题,新闻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在对英国王妃戴安娜不幸遇难的报道中,《法国晚报》在头版刊登了一幅题为《王妃之死》的新闻照片,然而巴黎警方发言人迅速发表声明,否定照片的真实性。这张照片实际上是一个绰号叫“腐烂”的神秘发稿人通过电子邮件发出的一张蓄意制造的假新闻照片。数码影像在后期制作中的可随意修改性也近乎给新闻摄影以致命的一击。在电脑上玩过Photoshop的人会发现,制造“换头术”之类的假照片真的比移花接木容易,算是雕虫小技。
    数字影像处理技术对新闻照片真实性,即对其现场纪实性的冲击,实为对新闻工作者的更严峻更深刻的考验,考验其对职业的忠诚度和对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扞卫力度。
    三、摄影记者如何应付网络媒体的挑战。
    网络媒体的出现给大众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网络媒体的出现将给明天的摄影记者以新的要求和挑战。
    可以想像,在明天的突发性事件现场,如果恰巧摄影记者在场,还可以做现场报道,但网络、多媒体技术和数码相机等新媒介的普及,将使得在突发新闻事件现场的任何人都有可能抢拍、抓拍到现场新闻照片并可以立即通过网络发布。当然如果专职摄影记者和普通群众都在现场,摄影记者将能以专业的眼光来进行现场报道。因此明天的摄影记者在摄影技艺上更要求精益求精,要更多地出精品。因为在很多突发性现场,他不但要同摄影同行竞 争,甚至要同许多持相机的普通群众竞争。
    在互联网络、多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应朝着超文本记者的方向发展。摄影记者的角色定位也应与今天有所不同。
    超文本记者是集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和录音、录像记者于一身的记者。也就是说,专职文字记者、专职摄影记者的角色都将淡化。在多媒体时代,记者应成为“多栖明星”,能写、能摄,集采编播于一体。
    面对网络传播未来的发展趋势,一种是“消灭论”,即网络正在一点一点夺取大众媒介的势力范围,最终全部取而代之。不过更具普遍性的另外一种观点是“并存论”,即在未来几十年里,因特网将与广播、电视、报纸并存,互相融合,互为补充。二者的交锋势必出现妥协性的相互融合,呈一种长期共存的状态。
    在共存期,专职摄影记者的角色不会淡出大众传播的舞台。我们不必担心是否还会有专职摄影记者存在,需要担心的是搞摄影的人除了会摄影之外,会写善写吗?会玩电脑吗?具有跟踪报道、连续报道、深度报道的素质吗?有较强的外语能力吗?有很强的验证、过滤信息的能力吗?

精 品 源自中 考备 战

相关文章:
  • 1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实践分析
  • 3 如何合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 4 浅谈中职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5 自行车就是一本有趣的物理“教材”
  • 6 高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研究
  • 7 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8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现状及解决途径探索
  • 9 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教学效果
  • 10 谈中学物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几点看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