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长效机制 扎实抓好中小学德育工作
近年以来,建始县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狠抓学校德育工作。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发后,我县各学校,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中央8号文件为指针,以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为主要内容,以贯彻执行新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切入点,遵循中小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坚持“三个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发挥“三主”作用(学校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加强“三个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以活动为载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长效机制,创造性地开展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水平。
一、学习调研,掌握实际情况
中央8号文件发布以后,县教育局以各种形式组织全县教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国全省全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并结合学习情况在全县广大师生中开展了“如何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祖国的未来依靠谁,党的事业交给谁”等主题讨论活动。通过学习和讨论,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以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观念进一步加强,广大教师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认识更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针对上述表现,我们对全县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进行了深刻反思。过去我县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在不重视,而在不实在;不在不突出,而在不渗透;不在不知情,而在不贴心,不在不行动,而在缺实效。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方向。
二、加强领导 建立德育工作机制
县教育局成立了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指导全县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把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放在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制定了“四个一”的工作机制。即每年年初局党委召开一次专门例会,专题研究部署,制定工作计划;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形势分析会,集中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每年召开一次德育研究现场会;每年年终召开一次总结表彰会,宣扬典型,表彰先进,激发热情。全县各学校也相应成立了校长亲自抓,政教处具体抓,各部门密切合作的工作机制。县教育局还拟定了《建始县教育系统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方案》,建立了学校和教师的德育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和表彰奖励制度,校长的选拔任用、优秀教师的评定、先进集体的评选,都要把重视和做好德育工作并抓出了成效作为重要依据。
三、开拓资源 抓德育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按照课程三级管理(国家、地方、学校)的规定,我们重点抓了学校德育课程的开发。
一是开拓民族精神教育资源。我县是一个具有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的地方,如长梁的“丝弦锣鼓”、景阳的“清江号子”、三里的经典民歌《黄四姐》等。这些民族民间文化中蕴含着不畏劳苦、勤劳勇敢、乐观向上、追求美好等积极向上的思想。学校老师把它们引进校园和课堂,让学生在好奇、快乐之中不自觉地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二是开拓理想信念教育资源。为激发学生勤奋学习,树立远大理想,我们多次邀请从建始走出的祖国建设者回家乡给学生作报告,用他们的亲身经历感化教育青少年学生。如经济学博士杨再平、走进中国航天研究院的恩施第一人——陈卜东。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以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一片热情,给学生讲述祖国的大好形势,美好未来,激发了学生刻苦学习、热爱祖国、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豪情。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