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运用本地传媒信息和社区中的德育资源提高山区中等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大堰中学国家级德育课题组 王国强 ( 445300)
摘要:本文对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大堰中学从本地山区特色出发,开展有针对性地德育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文章介绍了该校紧紧抓住恩施州本地传媒信息中丰富的德育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传统教育、道德教育、环境教育、人口教育,紧紧抓住恩施州社区中丰富的德育资源进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纪律法制教育、“三观”教育、热爱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真正使学生学会了“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关键词:本地传媒信息 社区 德育资源 爱国主义教育 民族传统教育 道德教育 环境教育 人口教育 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 纪律法制教育 热爱科学反对迷信教育 养成教育 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小康社会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属于典型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大山区和贫困地区,是湖北省唯一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的地区。它地处大巴山系和武陵山系,是古代巴国的腹地,是湘鄂川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抗日六战区指挥部驻地。有着丰富 的优良民族传统、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也有着丰富的人文、自然环境教育资源。大堰中学是建始县城连接恩施州府之间的一所较大规模的农村初级中学。长期以来,我们充分运用本地传媒信息和社区中的德育资源,切实有效的提高了山区中等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充分运用本地传媒信息中的德育资源 ,增强德育实效。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和自治州的建立,我州的传媒信息的渠道不断得到拓展,不仅办有《 恩施日报》、《恩施晚报》等报纸,而且还有恩施州广播、电视以及八个县市的县市广播、电视。除此之外,还有《茨泉》、《清江》、《恩施通讯》和《鄂西民族》等内部刊物以及网络等。充分运用本地这些传媒信息中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极大的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提高学校德育的整体效益。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主要是按中共中央颁发的《爱国主义实施纲要》的精神去贯彻落实。 近年来,这些传媒上的德育资源越来越多、颇为丰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内容。
2003年10月10日《恩施日报》以《赤子情深-访恩施美亚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美籍华人肖光明》为题报道了建始首例外商独资企业肖光明先生的拳拳爱国之情。肖光明先生祖籍是我州建始县人,虽历经坎坷,但奋发图强,终于在美国创了他辉煌的事业,目前,他在美国开了三家公司……他把挣来的钱用在了家乡的建设上。今年他以660万元人民币买断了原建始化肥厂,并承诺:“在这里赚的每一分钱都用到改善环境、增加工人待遇,我本人一分也不带到美国。”美籍华人肖光明的这种浓浓爱国之情,深深地打动着广大同学的心,这种德育教育的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的,大家纷纷伸出大拇指啧啧称赞:“肖光明,好样的,你真棒!”
2、进行民族传统教育。
我州媒体以《土家儿会“开”到巴黎》等为题纷纷报道了我州来凤土家织锦村高级技工唐华、唐山兄妹赴法国巴黎参加在此举行的中国文化年活动中的中国文化节。在兄妹俩的行囊中端端正正地叠放着大型西兰卡普——“土家儿会”。此次,唐华兄妹作为中国土家族的代表,与其它55个民族的代表一起展示民族服饰。又有媒体以《恩施土家民歌唱进新疆大学》为题报道了我州建始县三里乡土家民歌《黄四姐》、《闹五更》在新疆大学国庆54周年文艺汇演中,受到广大师生青睐 的情况。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我州不仅有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而且还有优秀的民族人物,像《恩施日报》于2003年10月10日在第一版发表了题为《敢向比尔.盖茨叫板的土家人——访北京星火燎原软件有限公司总裁廖兆存》。廖兆存1967年出生于我州一个土家族农民家庭,从小就酷爱学习和钻研。1986年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大学4年,他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兴趣,毕业后经过努力,成功开发了一系列软件。后来,他创造性提出了“非线性文档”概念,并与清华大学两位博士通力合作,化了5年时间,逐一完成了非线性文档中涉及各种数学逻辑关系的算法,并完美地解决了非线性文档混合编辑的难题,以后又实现了科技文档在互联网上的传递与检索,其软件可以一次性地完成对文字、公式、曲线、图形的所有编排,其非线性编排技术赋予了数学公式以文字的属性,使之完全融入文字流中,实现了科技文档的全面数字化。目前,他开发的赛迅软件(Scienceword)就成功解决了微软Word “不能处理科学符号,不能搜索公式、定理,也不能在互联网上浏览、检索科学文献”的诸多难题,填补了软件世界的一个空白,被国际同行誉为软件领域的“补天石”。由于廖兆存是我们的家乡人,发生在他身上的事,大家觉得格外亲切、可信、可敬,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这种无形的教育 立马会产生细雨润无声的良好反响,大家便对我们的这一民族更加自豪、更加热爱。
3、进行道德教育
我们要不断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社会大力普及道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真正把“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落到实处。 今年以来,我州媒体纷纷以《遇车祸拾荒人命悬一线 伸援手覃道德转危为安 浙鄂两省爱心演绎人间真情》报道了我州来凤打工人员覃道德在浙江金华市一建筑工地打工,因腿部受伤只能以拾荒为生而被一辆外地卡车撞倒不醒人事。后经一家医院抢救脱离危险……医院共为覃道德垫付16000多元医疗费。这一情况被来凤县委知道后,积极联系医院及社会爱心人士为覃道德的后期治疗作准备。一场救助覃道德的爱心活动全面拉开了……《恩施晚报》以《大额存折丢失 急坏失主 交警出手相助 完壁归赵》为题报道了我州建始县景阳交警帮忙一失钱男子寻找丢失内装1万元人民币钱袋的感人故事。这些人间至真、至诚,感人肺腑的事迹,深深打动着大家的心,人们不由得发出同感:人间美德是多么伟大和珍贵啊!从而对如何落实“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便产生了强烈的内动力。
4、进行环境教育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造成的。目前我州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我州各类媒体对这类报道比较多。像《恩施日报》、《恩施晚报》等各类媒体就多次对我州恩施市龙洞河的环境污染进行了披露。由于大家了解到了其触目惊心的现状,遂产生了对污染环境行为的深恶痛绝,即而便纷纷搜集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资料,以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使命感。有一位叫余静的同学找到了一则材料:我国每年的城市生活的垃圾达6000万吨。于是他想,如果把它砌成宽2米、高3米的长方体,那么我国将出现一条万里“垃圾长城”。
5、进行人口教育
目前,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素质偏低,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家通过对这些信息的了解,在比较中就身感形势严峻。比如目前我国人口以每年1200万的速度增长。大家通过计算得知,每一个小时大约有1369人出生,刚好可以建一所我们大堰中学规模的一所学校。这样大家对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就在具体的可捉摸的数字中进行了具体的感知。
二、充分运用社区中的德育资源,增强德育实效。
我校地处黑鱼泉和野韭池两个小康示范村的腹地,社区内德育资源十分丰富,有效运用这些资源,德育教育就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1、进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我县的小康建设起步于2002年的春天,目前初具规模。我县的小康建设是以建小康示范村为突破口,既而向全县辐射和推广,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 ,这种模式得到了恩施州和湖北省的高度评价和赞扬。其基本方针是 “开发开放、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到村到户、持续发展、全面进步”。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广泛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实施参与式扶贫开发;严格目标责任,坚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坚持综合治理,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注重实效,努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温饱质量和收入水平。其具体目标是“三子四化”:“三子”即班子(有一个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坚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路子(农民有一条致富的路子,60%以上农户年现金收入过万元),牌子(十星级文明户达到80%,村成为农村“三大转变”的一块牌子)。“四化”即农业生产商品化(农产品商品率达到70%,人平现金收入达到200元),劳动力队伍知识化(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村有成人技术学校,10%的劳动力有“绿色证书”),组织方式集约化(每个村有一个至二个支柱产业,有一至二个龙头企业,有三个以上纯收入达到二万元的大户),生活方式城镇化(村里90%以上的农户用上安全卫生水、高质优价电,厨房内四周瓷砖镶面,改造厕所实现人畜分开,80%以上的农户建有沼气池,实现村通山区等级公路,组组通公路,90%以上的农户能够收听收看广播电视,10%以上的农户用上电话)。通过两年的建设,全县共涌现出了野韭池、黑鱼泉、黄木垭等二十个小康示范村。这些小康示范村环境变美了、公路变黑了、农户变富了。这些小康村“钱袋子鼓起来了、私人轿车多起来了、恩格尔系数低下来了、服装靓起来了、饮食精起来了、文化程度高起来了、人均寿命长起来了、住房大起来了、通信方式快起来了”。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到这些小康示范村里参观,让大家身临其境的感受吃、穿、住、行、用的变化,于是深深懂得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明和正确,懂得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坚持“三个代表”的,懂得了“三个代表”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懂得了社会主义不仅能够救中国,更能够发展中国的深刻道理。这样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就悠然而生了。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充満了信心和增强了实现小康的决心。
2、进行纪律法制教育。
通过对小康村人们遵纪守法的先进事迹的了解,对十星级文明户和五好家庭的感受、参观,有针对性的对广大学生进行纪 律法制教育,使他们懂得依法治国、依法治县、依法治教的深刻道理,增强宪法和法律观念, 不断把自己 培养成有纪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人。
3、进行“三观”教育。
通过学生对小康示范村等有关社区的参观访问,不断增强对学生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他们懂得把自己的有限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道理。
4、进行热爱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
充分运用小康示范村活龙 活现的、现实的、科学的的德育资源进行热爱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今春我州建始县三里乡土家民歌歌手吴应泽自编的《防治非典 之歌》就是很好的德育教育资源,歌词是这样的:非典流行惊世界,我国正在受其害,持续高烧成肺疾,病毒扩散传染快;提醒人们多预防, 发热干咳有异常,赶快就医去检查,延误治疗遭祸殃;控制病源是关鍵,阴断病毒污染源,快与病人隔离开,严防传染受牵连;自我防范 很重要,讲究卫生防感冒,心情舒畅多运动,人多场合带口罩;外出回来来梳洗头,内外衣物勤换洗,不让病毒身上留,门窗经常要打开; 空气流通阳光晒,室内定时要消毒,常用流勤洗手,不让病毒身上留;相信科学破迷信,追查谣言保稳定,非典能防又能治, 大家都成健康人;全民动员防非典,相互关照多奉献,同舟共济战灾害,抗非胜利就实现。这样大家在吴应泽歌手轻松愉快和谐优 美的歌声中消除了对非典的恐惧和掌握了战胜非典的科学作法,不仅自觉地革除陋习,而且自觉的同封建迷信作坚决的斗争。
5、进行 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通过对社区内广大学生、家长的示范性行为的比照,广大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进行行为娇正。带领学生实地观看“建始县 业州镇金银店小学学生放学回家,路队整齐、纪律严明”的情况,他们在公路上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和路队纪律,遇到车辆主动立正 行礼,不仅树立了当代学生的光辉形象,而且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这一生动的事例深深打动了大家的心。这样大家 对出现在校园内的乱写乱画、乱涂乱刻、说脏话、坏公物的不良行为进行了有效克服和娇正,对诸如“校园亚文化”之类的东西进行及时有效的清除。
总之,我校在参与恩施州“开掘运用本地德育资源,提高山区中等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题的研究中结合本校实际、本地 特色进行了“充分运用本地传媒信息和社区中的德育资源,增强德育实效”的专题研究,措施得力、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取得了 比较理想的研究效果,达到了使广大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的目的,全面促进 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发展,广大学生真正形成了“升学能求知、回乡能务农、入城能就业”的良好技能。
参考文献:1、《思想政治课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德育研究》(恩施州教科所编辑)
3、《新课标解读》(中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