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

解读制约农村初中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对恩施州农村初中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2014-03-18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建始县大堰中学    王国强

    2003年9月20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决定指出: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为此,发展农村初中教育就显得更为迫切了。该文通过对湖北省恩施州农村初中教育的调查,指出了恩施州经过多年的努力,恩施州的基础教育取得的可喜成绩的同时,提出了制约恩施州农村初中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并提供了应对设想方案。该文对农村初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特刊发以飨读者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随着新问题的不断出现,恩施州的农村初中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解决这些带有共性而又必须解决的瓶颈问题直接关系到恩施州教育的整体发展,也关系到恩施州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瓶颈问题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教育观念滞后
          目前恩施州部分中学的办学仍在应试教育的思想圈内徘徊。教育观念较为滞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办学目标单一。学校没有很好地做到“五育并举”,认为学校只要抓好升学率(少部分学校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招揽复读生,以求得较高的升学率),能为上一级学校输送较多的生源,成绩就大,办学就好,这与“教育服务经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学生全面素质”的办学目标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二是把学生分数看得比黄金还贵,校长靠它来升迁,老师靠它来拿奖金,学校靠它招徕学生。于是学校的各种管理都以分数为核心,学校看的是分数,老师要的是分数,班主任盯的是分数。管理的砝码则重重的倾向于教学时间的增加上,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不仅课余时间有任务,而且还要上早早自习(起床的那段时间),上晚晚自习(课后整理的那段时间)。不仅放星期补课,而且连“五一”、“十一”等重要假日也补课,这种手段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有什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即或是高分,又有什么用呢?

教育经费紧张
        恩施州实行“一费制”和税费改革后,由于筹措农村经费的原有格局不复存在,新的投入机制尚在构建过程中。加之,过去在农村教育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起来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日渐显现,比如:危改资金缺口大,及时维修改造困难;“普九”债务化解难度大;农村中学建起的微机室,因达不到30台的标准而不能收取上机费,导致设备损坏、资源浪费严重;学校公用经费过紧,正常运转困难,常常出现捉襟见肘的尴尬情景。

“超额大班”普遍
      目前,恩施州农村初中适龄入学人口高峰已经到来,农村初中在校生已由1998年的13.96万上升到2003年的近19万,年均增长1万余人,而且这个增长态势还将持续5年左右。相对而言,恩施州教育资源并没有成比例增长,师资、校舍、场地、仪器设备等严重不足。全州初中学生班平已达68.5人,75人以上的超额大班达到40%以上。恩施州某一所农村初中学校在校学生多达1568人,开设19个教学班,班平达82人,初一年级各班均在90人以上,有一个班仅高达111人。据了解,恩施州初中“超额大班”现象已十分普遍和突出。

教师队伍不精
       目前,恩施州农村初中教师严重不足,像建始县2000年、2001年的大专以上毕业生仅进了30名,2002年、2003年未进一名大中专生。于是只好从小学拔高使用小学教师到农村初中任教,这就导致农村初中教师高层次学历、复合型、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合格教师欠缺,整体素质不高。据了解,这种现象在恩施州其它县市普遍存在。

教育改革欠深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恩施州的教育改革力度还欠深,发展步伐还不快。主要表现在教学活动单一,教育教学方法陈旧,教科研氛围不浓,活动浅薄,还停留在备课、听课、等常规层次上,纵深研究机制不到位,成效不明显。学校分配机制还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吃大锅饭等分配不公”和“教学岗位的人少、非教学岗位的人多等人员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导致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不高,教育合力不强,严重制约着恩施州农村初中教育的发展。
针对这些制约恩施州农村初中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只有加大教育创新力度,才能激活人力资源,激活物、财、力,才能提高办好效益,才能保住“普九”成果。

        创新教育理念。江泽民同志指出:“进行教育创新,首先要坚持和发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广大教师要切实更新观念,创新思想。牢固树立新教育的理念,这种理念不是只对少数学生负责,而是帮助每个学生找到一条最能适合他发展的道路;不是培养标准形式的人才,而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多样化创新人才;不是将学生看作千人一面,而是认为他们多姿多采、各有特色;不是消极适应学生的差异,而是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不是用一个模子塑造学生,而是为每个学生制定适合他的教育方案;不是只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而是力求做到共性与个性的和谐统一。牢固树立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目标观、成才观,积极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

         创新办学体制。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办学新体制,及时汇报情况,争取政策、资金,努力偿还“普九”债务,加快教育技术、信息化建设步伐。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新增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在税费改革中,确保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 并力争有所提高。

       创新学校布局。农村初中布局调整主要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农村初中周边闲置的教育资源,因地制宜的扩大规模,集中物力、财力和人力在每个乡(镇)办好1-2所农村初中学校,保证农村初中“渡峰”的平稳过渡,同时避免高峰期后的资源浪费。

        创新师资建设。不断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制度,加大干部的校际的交流力度;加大人事干部改革力度,完善定编、定员、定责工作,竞争上岗;创新考评机制,开展对口支教活动,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继续教育、新课程和信息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驾驭新教育的能力。

       创新教育模式。进一步拓宽德育渠道,努力构建开放的德育体系;大力实施“快乐校园文体活动”,创新学生评价机制;着力构建多层科、教研网络,逐步使教研重心下移,加大课题研究力度,让教育真正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 

相关文章:
  • 1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实践分析
  • 3 如何合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 4 浅谈中职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5 自行车就是一本有趣的物理“教材”
  • 6 高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研究
  • 7 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8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现状及解决途径探索
  • 9 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教学效果
  • 10 谈中学物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几点看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