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语言文字工作
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也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阵地。增强受教育者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提高受教育者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为加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是高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背景下,做好高等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他们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育其对祖国、对人民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应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
语言文字对于人们智力的发展、道德的养成和观念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正如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 在信息社会,各种传播媒介都是通过语言和图像越过表层交流的界限进入价值领域,语言文字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学生正处于思想道德意识、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信仰、信念、责任感及道德心的确立和养成,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其对民族发展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有赖于其对民族精神的体验和感受,而这些则须有较高的语言素质和良好的语言修养。被称为“民族精神血液”的语言不仅体现着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历史发展,也反应出民族的文化思维、民族心理,价值观念,传承着民族的精神和道德,一个人的语言素质越高,语言修养越深,对民族历史和精神的感受也就越深刻、越丰富,也就越能把自己融入民族的发展之中。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是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其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不可缺少的。新加坡从1979年,把每年10月定为华语月,便是基于要使年轻人保持“亚洲人的基本价值观”,这对我们应该是有所启示的。
两千多年前,秦朝在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后立即着手统一六国文字——即“书同文”,这段历史国人都是熟悉的。它说明,语言文字工作是关系着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工作;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也是国家意识、主权意识的体现。而国家意识和主权意识即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爱国主义思想形成的重要基础。在实施科技兴国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的观念正深入人心,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必须重视并不断加强的。爱国主义的基础就是民族认同,而语言文字的认同感在民族认同中是最基本的。将一个民族的精神代代相传的语言文字,在民族团结中如同粘合剂一样,对增加民族的亲和力与凝聚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增强大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对大学生民族自尊心的养成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具有现实的积极作用。
我们都知道,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是现在还使用着的历史最悠久的语言,也是非常美丽的。其共同语音系简单,发音响亮,声调高低相间、轻清悠扬;词语丰富,表意精确,语法结构明晰。她发展到今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也承载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伴随着祖国前进的步伐,向人类文化宝库贡献了唐诗、宋词、元曲等无与伦比的辉煌艺术。“五四”以后,鲁迅、茅盾等语言大师和文学巨匠使我们昂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文化锦上添花。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需从语言文字着手,语言文字是基础,只有厚实的语言功底,才能深切领会隐含在语言符号背后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才会更好地激发和培养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当前,高等教育中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倍受关注,而语言教育则是人文教育的基本途径。人文知识与语言知识是一个统一体,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的过程,就是学生人文精神提高的过程。因此,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应通过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使语言课主动地向文学艺术渗透、向演讲学和美学渗透,通过语言教学和其他方面的语言文字工作使学生掌握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质,培育人文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是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目标。
基于此,不仅从语言、而且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性是应该而且必要的。
二、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必要条件,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前,信息业的发展使社会对每个人的语言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社会需要大量具备各类专业知识、并有较强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人才,语言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成为衡量个人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尺度。在我国,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选用工作人员时,都非常注重应试者语言表达能力的运用,甚至一些部门和行业,已把语言艺术水平当作工作人员的第一职业条件,认为是某些行业的从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能力之一。对今天的大学生来说,如不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一定的语言艺术是难以立足的。显然,在这种背景下,高等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应结合语言课和语言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和素质。
曾经有不少学英语的学生反应,他们最大的苦恼是能听懂外语,但在翻译时脑子里缺少合适的汉语词汇。中文水平低下,这是目前我国大学生普遍的语言状况:讲话满口方言,用语牵强附会,表达辞不达意,思维逻辑混乱、条理不清,书写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无章法、无规范,大学毕业语文不过关,缺乏基本的写作能力,常用应用文写不好,业务报告和学术论文写起来更是困难。据报载:《人民日报》某编辑曾在收到的南方几所名牌高校的6篇千字文中,“清点”出错误100余处,不是语句不通,就是错别字连篇,从头至尾“的”、“地”不分,甚至通篇无章法。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和社会需要的高级人才”的重任,她所培养的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是具有较高的语言修养和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的人”,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语言文字现状和大学生语言文字水平还与之相去甚远。如果受教育者语文水平低,不能正确使用语言文字,不能凭借母语进行高级的逻辑思维,势必会影响到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影响到其创造精神的发挥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其对文化的鉴赏、整合,不利于性情的陶冶、审美意识的形成和思想境界的升华。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讲,如此便不是或很难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而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讲,如果学校培养出的学生不会讲普通话,连规范的母语都掌握不好,不能正确使用自己的语言,不能深刻领会、继承本民族文化及其传统,从而缺少对民族的强烈的热爱之情和高度的责任感,那就说明它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完全合格的。
因此,加强受教育者的语言文字修养,提高语言文字水平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语言文字是基础和先导。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大学生语言文字的修养和能力,也应该是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做好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可以以点带面,带动和辐射整个社会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所有动物的一种特有的生活行为,摆脱野蛮,步入文明以来,它不仅是人类思想感情的交流的工具,也是一种最为广泛的社会文化现象。语言文字工作是一项关系到提高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基础工作,关系到每一个人, 关系到社会各行各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程度是其文明程度的反应,也是其现代化程度的标志。建国后,党和政府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看作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当作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50年来,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但是,由于某些不健康意识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用字比较混乱,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甚至随便使用错别字的现象较多,这和我们悠久的历史文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不相称的。随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显着。当前,中华民族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科技、教育和文化内容的日新月异及其发展和繁荣,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和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都要求社会交际工具、交际方式的现代化、法制化和规范化,语言文字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社会交际的主要工具,其应用规范化的要求比任何时候都要迫切。为适应现代化社会的要求,语言文字必须讲求规范化和通用化,讲求社会效益,这不仅是文化教育的需要,对于正确地传输社会信息和社会应用也有重大意义。语言文字工作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先导工程。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大力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加强对学生语言素质教育,培育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学生语言的分析和运用能力,使学生带着良好的语言文字修养走上社会,以带动和促进整个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发展。
从学校和社会的关系来说,大学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在人们的心目中,她是令人向往的地方,是传播人类文明的圣地,高校的文化和文明在社会中有着一定的导向性和权威性。因此,作为国家素质教育基地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对社会语言运用及文字的规范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整个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中,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表率,成为最好的“小环境”之一,并对大环境的优化做出积极贡献。
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实施
1、加大语言文字工作的宣传力度,注重对师生员工规范意识的培育
大学生在国民中是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群体,他们理应有较深的语言文字修养、较强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良好的语言素质。但现实中一些大学生的语言素质令人担忧,语言表现让人瞠目,讲话怪腔怪调,脏话、痞话流行,港台电视剧式的矫情腔不绝于耳,“半土半洋”式语言大行其道,究其原因,自然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但更主要的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学生语言文明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教育力度还不够,校园语言文明的整体氛围不足,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较差,在语言文明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讲点脏话、痞话是潇洒,矫声嗲气是新潮,土洋搀和是有品味。显然,这和大学的文明形象以及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的文化品味是不相匹配的,对使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更加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推进新世纪语言文字共同目标的实现也是相当不利的。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语言素质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语言和文字规范意识,创造良好的校园语言环境,营造文明的语言氛围。
语言是人们一刻也不能离开的,文字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但是人们往往对常见的事物不很注意,因而语言文字规范化是一项很容易被忽视的工作。要做好并不断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首要的就是强化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1999年12月,全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全面研究部署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性会议,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视,会议强调了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新世纪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目标的重要性,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任务,要求学校在做好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上,进而带动全社会,为2010 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语言文字工作阶段目标提供条件和保障。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