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

分析《浮生六记》的语言特色

2015-07-05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分析《浮生六记》的语言特色     摘要:《浮生六记》的文言语体很有特色,本文从语言特色方面入手,探讨其采用铺叙描写,叙述语言平易简洁,人物语言灵活多样;其次,其文言语体的革新还表现在其文言体式与生活神髓的统一上。该语言受到话本小说的影响,脱去了文言的板重典雅,更趋于生活化,口语化。
    关键词:《浮生六记》 话本 文言 口语化 生活化
    《浮生六记》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从中国小说的发展上来看,《浮生六记》运用的是长期以来文人通用的语言,但是其风格却吸收了明清话本小说的某些长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总体来看,它的语言是一种简洁而优雅的文言。本书虽以文言为主,但较为浅显,采用了平易近人的表达方式,叙述富有生活气息。因而克服了文言小说的典雅板重,表现更为灵活,体现了文言的生活化、口语化、趣味化走向。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沈复采用铺叙描写,兼采俗言俚语甚至方言入文,与传统文言排斥俗语,标榜雅洁的语言规范背道而驰。于是形成了叙述语言平易简洁,人物语言灵活多样的特点,并在叙事状物等方面达到了真切晓畅的境界。如《坎坷记愁》中叙沈复为妻子治病,上靖江借金夜宿土庙的情景:
    时已薪水不继,余佯为雇骡以安其心,实则囊饼徒步,且食且行。向东南,两渡叉河,约八九十里,四望无村落。至更许,但见黄沙漠漠,明星闪闪,得一土地祠,高约五尺许,环以短墙,植以双柏,因向神叩首,祝曰:“苏州沈某投亲失路至此,欲假神祠一宿,幸神怜佑。”于是移小石香炉于旁,以身探之,仅容半体。以风帽反戴掩面,坐半身于中,出膝于外,闭目静听,微风萧萧而已。
    这段铺叙写的极为精致,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活画出一个失路之人的凄惶孤寂与狼狈。语言虽浅近,但行文冼练而文约事丰。
    明人话本作品,深受宋元话本的影响,基本上保持了口语化的特点。像《卖油郎独占花魁》、《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等反映市民生活的作品,语言通俗、生动,丰富多彩。从这一点上看,《浮生六记》的语言明显受到话本小说的影响。又如:
    船家女名素云,与余有杯酒交,人颇不俗,招之与芸同坐。船头不张灯火,待月快酌,射覆为令。素云双目闪闪,听良久,曰:“觞政侬颇娴习,从未闻有斯令,愿受教。”芸即譬其言而开导之,终茫然。余笑曰:“女先生且罢论,我有一言作譬,即了然矣。”芸曰:“君若何譬之?”余曰:“鹤善舞而不能耕,牛善耕而不能舞,物性然也,先生欲反而教之,无乃劳乎?”素云笑捶余肩曰:“汝骂我耶!”芸出令曰;“只许动口,不许动手。违者罚大觥。”素云量豪,满斟一觥,一吸而尽。余曰:“动手但准摸索,不准捶人。”芸笑挽素云置余怀,曰:“请君摸索畅怀。”
    叙沈复与船家女素云夜饮一事,这里语言极不雅洁,口语俗语轻佻语,一任自然,不雕饰,不避俚俗。
    其次,《浮生六记》文言语体的革新表现在其文言体式与生活神髓的统一上。
    其语言艺术的独到之处,俞平伯先生在其《重刊浮生六记序》中提到:“意兴所到,便濡笔伸纸,不必妆点,不知避忌。统观全书,无酸语、赘语、道学语。”他认为小说语言的特点是:沈复随性情遣词造句,随物赋形,不刻意雕饰,纯粹语从心出,本色独造。
    可以这么说,《浮生六记》语言传神,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如《闺房记乐》写芸男扮女装:“芸忽趋彼通款曲,身一侧,而不觉按一少妇之肩。旁有婢愠怒而起曰:‘何物狂生,不法乃尔!’余欲为措辞掩饰,芸见势恶,即脱帽翘足示之曰:‘我亦女子尔’相与愕然,转怒为欢。”文中“一侧”、“一按”、“怒而起”、“脱帽翘足”等动作描述,形象生动,鲜活逼真。“何等狂物,不法乃尔”、“我亦女子尔”等句用语鲜活逼真。可见,不但人物语言,作者的叙述描写等同样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在《闲情记趣》中,作者记录了幼年一件趣事:
    贪此生涯,卵为蚯蚓所哈,肿不能便。捉鸭开口哈之,婢妪偶释手,鸭颠其颈作吞噬状,惊而大哭,传为话柄。此皆幼时闲情也。
    这段文字通过描写沈复为鸭惊吓后的表现,用“惊而大哭”刻画人物受到意外惊吓的反应,生动逼真地表现了现实中小孩的特点,具有摇曳多姿的生活情致。这种浓郁的生活气息亦表现在沈复的记游之中:
    殿后临峭壁,树杂阴浓,仰不见天。星烂力疲,就池边小憩。余从之。将启盒小酌。……四山抱列如城,缺西南一角,遥见一水浸天,风帆隐隐,即太湖也。倚窗俯视,风动竹梢如翻麦浪。忆香曰:“何如?”余曰:“此妙境也。”忽又闻云客于楼西忽曰:“忆香速来!此地更有妙境。”因又下楼,折而西,十馀级,忽豁然开朗,平坦如台。
    写景记言,层次井然,景随人变,神采飞扬,用语飘逸灵动,令人心向往之。首写峭壁,接着写飞云阁远景,接着写近景,水天一色,在简单的叙述和清新的描绘中相互融合,凸显出景色的幽峭清绝和人物的飘逸姿态。
    总之,《浮生六记》的语言受到话本小说的影响,脱去了文言的板重典雅,趋于口语化、生活化,形成了简洁清新、飘逸灵动的语言风格。
    参考文献:
    [1]沈复. 浮生六记[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2]陈文新. 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M]. 武昌: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
    [3]侯中义. 中国文言小说史稿[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1993.
    [4]陈平原. 中国散文小说史[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5]张苏榕. 浅论《浮生六记》的艺术魅力[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 1998 .

现代职业教育
相关文章:
  • 1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实践分析
  • 3 如何合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 4 浅谈中职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5 自行车就是一本有趣的物理“教材”
  • 6 高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研究
  • 7 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8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现状及解决途径探索
  • 9 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教学效果
  • 10 谈中学物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几点看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