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步伐不断前进,教育工作必须让实用性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尤其对于初中物理这一注重学生实践性的学科,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但应该确保让学生贯通理论知识,更需要教会学生将已学知识用到生活中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
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关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学科,并且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课上实验能够有效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而初中物理的学习能够提升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这样一来,也有利于学生将动手能力施展在未来的生活中。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重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就重点研究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
一、初中物理生活化的认识
1.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初中物理作为一门与实际生活相贴近的学科,其重要性不能小视。纵观我国初中物理教育现状,不难发现其中出现的问题。教师的硬性要求,以及枯燥繁多的课后作业等等,这都引起学生抵触学习的心理。更由于书本的限制,学生往往被剥夺了自由学习的选择,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确保能够让物理走出课堂,进而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2.初中物理生活化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生活化不但能帮助学生提升学习乐趣,更能帮助学生完善理论知识体系。“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推动学生的学习进程。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生活中经常能够见到的物理现象。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惊讶于物理的神奇性,进而产生好奇心。学生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就能将注意力集中到物理的学习中。同时,在通过这些物理现象讲述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以往的疑问,从而完善理论知识体系。由此可见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重要作用,它不但能让学生脱离枯燥乏味的学习定式,更能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二、如何加强初中物理生活化的实践
1.重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经常将教师放在教学的第一位,这严重违背了教学的初衷。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第一位,充分体现其主体地位。例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让每一位同学与大家分享从生活中总结出的物理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开展相对应的探讨课,如“摩擦起电”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学生通过生活经验能够总结出多种摩擦起电的物理现象。例如,闪电就是由于云层之间进行高速的相互摩擦所导致的,又例如,冬季人们穿毛衣时总会出现火星的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摩擦起电的原理。这样一来,学生在积极踊跃的发言后不但能够从其他学生口中学到许多没有掌握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更能将这些知识牢记于心,以便于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物理问题。所以,在进行物理生活化教学中,重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更能促进学生发展,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教师只有将实际情境生活融入教学的过程中,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且使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
2.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
现如今许多初中生之所以认为物理知识难以理解,是因为物理是一门包含许多抽象概念的原理的学科。初中生往往理解能力比较差,所以,这就需要教师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结合到实际教学中。运用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理现象以及已掌握的生活经验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攻克难题。例如,在讲解“力是什么”这一节课时,教师就应该让一位学生双手击掌后让他说说感受。通过学生回答“左右手都会痛”,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学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力学知识。这样的效果是通过语言论述所达不到的。所以,在物理生活化的过程中注重实践教学同样是工作重点。
初中是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摇篮,而物理又是一门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发展的学科。所以,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不是小视。随着我国新课改的要求,初中物理生活化已经走进了校园。教育工作者必须意识到物理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将生活化教学工作落实到实际教学中。这极大地考验了教师教学的素养。所以,在将生活化引入课堂的同时,教师不但应该在课前做好相应的准备,更要通过学习易于理解的教学语言以及方式进行教学,从而达到让学生形成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以便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任敬宁.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