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深入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慢慢焕发出生机,教师在教学中的大胆尝试及对学生学法的引导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兴趣激发和情感激励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活动呈多种形式。
关键词:初中物理;兴趣;奖励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启发式教学,兼以奖励式拉动
初中物理课堂实践有限,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时间内,施以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启发学生积极探究问题,从而顺利解决问题呢?
1.有效指导学生做好新课预习。预习是学习初中物理必不可少的环节,先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多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读教材全文,了解各知识板块的分布,厘清教学重难点,在教材中进行必要的勾画。然后,带着教师所创设的问题诵读全文,以求在知识梳理中窥探到问题解决的蛛丝马迹。接下来,将教学章节中的小实验提炼出来,以分组的形式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联系特定问题,重视手脑并用,培养学生边动手、边实践的习惯,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最后,,将书本合上,请学生闭上眼睛回顾这一章节的主要知识点分布,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
识脉络,对照特定问题,整合预习所得,进一步探寻问题的解决
路径。
2.进入初中物理正课环节后,应注意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强力催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准确把握教与学两条主线,并一以贯之。长期以来,新课程改革的触角已经延伸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角落,虽然在各位同仁的积极努力下,课堂旧貌换新颜,师生的互动加强了,教学效果也呈明显的上升姿态。但反观教学整体,传统教学的迷雾还未散去,填鸭式灌输的痕迹依然随处可见,为了彻底根治这一疾患,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在灵魂深处以壮士断腕的雄心彻底摒弃陈腐的定势教学,积极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空间,诱导学生主动参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要特别注重知识的引入方式,广泛采用启发式、实物式、对比式或多种方式互融交叉的内容切换。在过程性讲解中,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应立足学生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和立场定义教学,架构学生喜闻乐见、情趣盎然、注重实效的课堂体系。
如,在讲授“蒸发”的内容时,我并没有直接切入正题,进入授课环节,而是以小实验的形式拉开教学的序幕。我手拿一块儿湿布,在黑板一侧重重抹了一下,黑板上留下一处“浓墨”,这时向学生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一会儿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呢?学生对这一现象并不陌生,都异口同声地说:“晾干了。”从而依此引出“蒸发”的概念。这样的开场白能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对教师授课的关注度,在新知识的学习上不显突兀,而且顺理成章、自然流畅。
二、在教学中嵌入层次性强、渐进性适度的提问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问不可或缺,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把握好提问技巧,加强授课过程中的有效激励,是保障学生持久学习欲望的重要法宝。如,在讲授“凸透镜成像”的知识时,我先向一个好学生发问“透镜的种类”,优生很自然地回答出“透镜分为凹透镜和凸透镜”。接着,我又趁热打铁,问一个学困生“凸透镜的特点有哪些?”当学困生心情忐忑、双眉紧缩时,我已手拿凸透镜置于阳光下了,阳光经透镜聚焦于一点,这时学困生眉头舒展,眼前一亮,脱口而出“聚光”。他的话音刚落,我立即向其投来赞许的目光,带头为其鼓起掌来。这下,他的双颊瞬时绯红,目光中充满了对我的感激,其他刚还在思绪乱飞的学困生立刻被这一情景所吸引,于是我又“宜将剩勇”顺势向另一个学困生发问“那么凹透镜的特点呢?”,这名后进生稍加思索就脱口而出“光发散”。“好,非常好!”我及时对他的回答予以肯定和表扬。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顿时被点燃,双目中透出对知识的渴求。由此可见,只要提问适度,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就会被自然放大,对物理的兴趣也会水涨船高。
三、在初中教学中植入作文式反馈
作文式反馈对于大多数初中物理教师而言是陌生的,甚至让人匪夷所思。作文是一个人思想与情感的“写意”,在物理教学中施以“作文”元素,能起到妙不可言的作用。如,我在讲授完“光的折射”时,带领大家进行知识回顾,我就大胆添加了这种创新的方式。我要求学生现场将生活中的物理场景以作文的形式描述出来,有的学生写到:星期六的清晨,我睁开蒙胧的睡眼,七色阳光绘就的世界霎时映入我的眼帘——这是光的漫反射现象。慢慢坐起,侧身回头,墙上有若干形状各异的影子——这是光的直线传播;在室内缓步走动,挪到鱼缸前观赏色彩艳丽的金鱼——这是光的折射
现象。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广泛施以激励式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必然选择。深入实施激励教育,能强化师生之间的心理相容,有利于增进师生情感,为教育教学奠定坚实的感情基调。此外,实施激励教育,对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是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于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激励性评价方法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