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

《现代职业教育》期刊论文:高中物理概念教学问答

2015-09-11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物理概念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生角度来说,准确把握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学的基础。因此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关键内容,下面结合自己对物理概念的教学经验以问答的形式谈几点认识,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问:在新课程背景下,对物理概念教学有哪些要求? 
  答:在教学方法上,应体现问题导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这样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这其中一定要加强对形成概念的过程的教学。在问题的设计方面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问题要有层次性和探究性、具有思维含量,,符合学生水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从情境的创立到表象的概括,再到概念的定义形成过程,教师都要用具有探究性的问题适时引领学生,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讨论,教师再引导学生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分析概念,通过师生互动,剖析概念、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概念。 
  问:高中物理概念的新授课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具体开展物理概念教学呢? 
  答:开展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程序:一是创设情境引入物理概念;二是形成物理概念;三是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四是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其处理问题,加深理解。 
  有难度的物理概念常常需借助多种科学方法进行教学。如温故知新法、列举实例法、演示实验法、比值定义法、设疑讨论法、类比法等。形成物理概念的基本途径:先通过感知体验活动、实验观察等活动为概念的建立提供感性认识基础;其次,通过科学抽象(比较、分类、类比、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通过讨论归纳,进一步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注重理解概念所具有的物理意义。 
  问:在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容易碰到这样一个难题: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学生已经形成对一些现象的认识,但往往存在一些错误概念,常称为前概念,它会对新的正确物理概念的形成产生障碍,教学中应如何处理这类问题? 
  答:在开始学习某一概念之前,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如课前预习测试、调查问卷、提问等,去深入了解学生前概念存在的详细情况。知道了学生头脑中都有什么前概念,接下来师生合作将学生的这些前概念向科学的概念进行转换。可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教师选择具有针对性的事例或现象,试着让学生用自己的前概念去解释这些事例中的物理问题或物理现象,从而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即当前面临的现实与大脑中已有的前概念产生矛盾,从而感觉到有必要改变原来的认知结构。接着通过讨论分析引出科学的物理概念,并将新的科学物理概念广泛应用,使学生从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渐接受新的物理概念。但是,由于学生的思维惰性,前概念的影响具有顽固性,因此学习建立科学概念不可能一蹴而就,譬如,对加速度的认识过程比较漫长,从物理必修一到必修二将近一年的时间,才能比较完整地认清加速度。因而需要一个认识的持续反复的过程。可以设计针对几个相关概念的习题课、复习课进行深化探究。 
  问:为了强化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如何设计恰当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探究? 
  答:在学习了概念之后,教师应该把握时机,设计针对性强的思考题考查学生对新物理概念的理解。 
  在刚学习完新概念的最初阶段,设问注重基础性。例如,学完电场强度的概念后,对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学生容易记住,而对电场强度的真正物理意义、本质并不能掌握很好。可设置以下问题: 
  1.电场中A点放入一电量为6.0×10C的正点电荷时,此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为1.2×10N,求A点的场强。 
  2.上题中若在A点放一电量为3.0×10C的正点电荷,A点的电场强度多大?若此处放入电量为6.0×10C的负点电荷,该处的电场强度是多少?若电场A点不放电荷,该处电场强度为零吗?此时电场强度多大呢?通过问题的出来,使学生再次体会电场强度是用来描述电场中各点电场强弱的物理量。通过E=可以定量的计算某点的电场强度,而与放什么电荷、放不放检验电荷无关,从而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 
  相似物理概念的区分对学生学习新概念产生较大障碍。可设计问题进行对照分析。比如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的关系。设问如下: 
  请同学们判断有关加速度的说法是否正确。 
  (1)运动中物体速度越大,加速度必定越大。 
  (2)运动中物体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必定越大。 
  (3)运动中物体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必定越大。 
  (4)加速度a=3mms比a=5ms加速度大. 
  (5)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a=2ms是指1秒末比1秒初的速度减少了2 m/s。 
  (6)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一致,但与速度的方向不一定一致。 
  教师可针对学生在以上问题展示点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评析,让学生加深对加速度这一概念的理解。 
  参考文献: 
  陶进前,王明怡.我国物理教学概念转变研究述评[J].广西物理,2011(04). 

相关文章:
  • 1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实践分析
  • 3 如何合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 4 浅谈中职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5 自行车就是一本有趣的物理“教材”
  • 6 高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研究
  • 7 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8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现状及解决途径探索
  • 9 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教学效果
  • 10 谈中学物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几点看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