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

生物与环境教学方法研究

2015-09-16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摘 要:首先对我国环境问题的严峻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然后分析生物环境教学的有效方法,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生物;环境;问题;方法 
  生物与环境共同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生态圈,生物与环境教学就是对两者关系的研究,并期望通过这类教育,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从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优化我们美好的家园。 
  一、我国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人类在生存活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现在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人类健康发展的一大难题。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在生产过程中随意破坏我们的环境,导致我国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据可靠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污染物排放量可以达到约4300万吨,这项“纪录”在世界排名上居高不下。 
  二、生物环境教学有效方法分析 
  课前,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产品,创设有效的教学场景,如蓝天白云、碧海蓝天与乌烟瘴气的画面,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感受到环境的重要性;然后教师可以提出疑问:在工业厂区与公园中,那种环境下人们会感到舒适呢?为什么?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上述问题的引导,提出生物与环境教学中光合作用以及温室效应的知识点,教师通过循环图讲解,对光合作用原理以及过程进行分析,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并让学生独立进行思考。 
  在知识点讲授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讨本节课学习具有哪些现实的意义。学生通过探讨、总结,不仅能够有效地巩固相关的知识点,同时也能够更加认识到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展示收集好的一些由于生态、环境破坏而造成影响的报纸、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养成环保的良好习惯。 
  综上所述,生物与环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并在课堂中展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到感受到环境与生态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为我国整体环境保护工作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裘娟萍,钟卫鸿,朱家荣.微生物学教学方法的若干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12,15(08):122-123.

相关文章:
  • 1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实践分析
  • 3 如何合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 4 浅谈中职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5 自行车就是一本有趣的物理“教材”
  • 6 高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研究
  • 7 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8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现状及解决途径探索
  • 9 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教学效果
  • 10 谈中学物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几点看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