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实施对策研究

2015-09-19  |  点击:  |  栏目:现代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摘 要:针对目前初中信息课程的教学现状,进一步分析了信息技术课程探究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探究式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课除了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知识往往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两者之间永远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信息技术是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灵活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讲解“信息获取方法”一课时,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与换代,学生对网络并不陌生。教师可以选取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如低碳生活的小妙招等,然后学生分组探究获取相关信息的主要途径, 
  如通过各种交流平台、网络查找等方式。学生不仅通过探究过程加强了与同学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下获取知识信息,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精心的课程的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新课程的导入往往对课程的顺利开展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应该灵活的运用有趣的课程导入方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例如,在讲解“电子商务风云人物——阿里巴巴前CEO马云”一课时,学生对于马云的了解一般很少,对于这类人物也没有很大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前,为学生讲解一些关于马云成功前的小故事,或是马云说过的比较有趣的话,使学生对马云这个人物产生较强的好奇心,这时教师再抓住时机导入学习内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媒体创设出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史”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影响资料,使学生通过生动、直观的影像去感受计算机技术的神奇,更加深入地了解其每段发展历程。之后,再让学生根据教材和视频内容,探究总结出计算机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提高。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常常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创新出新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动力,从而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张暖.探究式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实施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相关文章:
  • 1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实践分析
  • 3 如何合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 4 浅谈中职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5 自行车就是一本有趣的物理“教材”
  • 6 高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研究
  • 7 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8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现状及解决途径探索
  • 9 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教学效果
  • 10 谈中学物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几点看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