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大学生学业拖延问卷对师范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业拖延状况进行调查,探讨体育专业学生学业拖延的现状。结果发现:师范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业拖延比较普遍,显著高于非体育专业的学业拖延;在计划不足因子上,男生拖延程度显著高于女生;大一、大三学业拖延水平显著低于大二,从大一到大三学业拖延呈现倒U型趋势;学习拖延会导致较差的学业成绩。
关键词:学业拖延;体育专业大学生;方差分析
学业拖延是指拖延在学习情境中的表现,是指学习者知道自己应该、也愿意完成学习任务,却没有在预定的时期内完成,或学习者把应该立即做或决定了应及时采取的行动推至将来的非理性行为倾向,是一种非适应性学习行为习惯。张云霞的研究显示,64%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拖延行为,学业拖延不仅会导致较差的学业成绩,而且还会引发自责、后悔、焦虑等负面情绪体验和较低的自我评价,容易引发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
以往关于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研究,,大多以文理科划分居多,比较笼统和宽泛,缺乏对体育专业学生群体的探讨。体育专业是师范类院校的基础专业,行业特色明显,要求学生既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又要有基本教育科学素养。笔者在教授体育专业学生教育类公共课程的过程中,发现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挂科的人数每年都遥遥领先。作为未来体育发展的接班人,其学业的状况关乎人才培养的质量。那么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业拖延现状如何,学业拖延是否必然导致较差的学业成绩?与非体育专业(不包括音乐和美术)学生相比,学业拖延有什么显著特点,值得深入探究。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抽取洛阳市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有效被试121名,其中男生76名,女生45名;大一到大三分别为45,43,33名。
2.方法
采用赵婉黎编制的《大学生学业拖延调查问卷》,问卷分三个因子:学习行为延迟、学习计划不足、学习完成不佳;共19道题目,全部采用5点记分。同质信度0.9570,重测信度0.8747。信效度良好,问卷结构合理。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讨论
1.体育专业学生学业拖延的特点
(1)体育专业学生学业拖延的总体状况
为了解体育专业学生学业拖延的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学业拖延分数分布在60~90分,平均数为67分,排在首位是完成不佳26分,其次是延迟行动24分,最后是计划不足17分。T检验结果表明,t=11.771,p<0.01,体育专业学业拖延显著高于非体育专业的学业拖延平均分52分。这表明体育专业学业拖延程度较高,这与王凤研究结果相似,王凤研究表明,河南省大学生78.1%存在拖延现象。由此可知,学业拖延是大学生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在体育专业学生身上体现尤为明显。
(2)体育专业学生学业拖延的性别、年级差异
为考察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业拖延在性别、年级上的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在计划不足因子上,男生拖延程度显著高于女生,这与赵婉黎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不管体育专业还是非体育专业,男生拖延程度显著高于女生。关于学业拖延性别差异一直有争议,已有研究大多从生物学角度进行解释,女孩发育比男孩早,生理的成熟会带来自我概念、自我整合、学习动机的提升,而动机是启发学生心智、内力的动力,可持续调控学习行为,使之朝着目标不断努力,直至学业任务完成。
体育专业学生在年级变量上,学业拖延总分和延迟行动因子上差异显著,事后比较发现,大一、大三学业拖延水平显著低于大二,大一和大三学业拖延差异不显著,从大一到大三学生学业拖延呈现倒U型趋势,这验证了赵婉黎的结论。不管体育专业还是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年级变量上学业拖延的特点具有共通性。不管通过哪条路径进入大学,面临的是共同的主题。大一学生以适应环境为主,为积极、快速地适应大学生活,都会主动去学习;大三的学生面临着实习或顶岗,学习任务相对较少,在工作压力下,具有较强的危机感和使命感,为了美好的未来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大二学生已经完全适应大学生活,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意识淡漠,自主学习能力差,对学业只是满足于临时抱佛脚,久而久之,形成了学业拖延习惯与考试、补考、重修恶性循环的怪圈。
2.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业成绩的差异
为探讨学业拖延是否会导致较差的学业成绩,以笔者执教的体育舞蹈专业中拖延者和生物科学拖延者各12名为例进行半学期追踪研究,考查笔者执教的公共课成绩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T检验结果表明,t=-13.057,p<0.01,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学业成绩显著低于生物科学学生。这正印证了前人的推论,学习拖延会导致较差的学业成绩。在访谈过程中发现,学业拖延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高程度学业拖延者不是对所有的课程都拖延,只是对不感兴趣的、枯燥乏味的课程严重拖延。体育专业学生缺乏内在学习动机,对运动实践课感兴趣,理论课则重视不够,上课听音乐、玩手机者比比皆是;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不容乐观;自主学习能力总体偏低,导致被动学习、拖延等不良习惯的养成。
三、教育干预建议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学生学业拖延比较普遍,拖延程度显著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的拖延程度;学习拖延会导致较差的学业成绩。那么要扭转体育专业学生忽视理论课程的现实,提高学习效率,减少拖延,促进身心健康。首先,要彻底转变课程观念,树立新型的课程观;其次要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打造生命化的课堂;第三,全面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以理论+实践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中思,学中用;第四,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驾驭能力和人格魅力;第五,通过认知技术、现实疗法等团体辅导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间、管理时间,做时间的主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参考文献:
[1]赵婉黎.大学生学业拖沓及其影响因素模型的初步建构[D].西南大学,2007.
[2]张云霞.大学生时间洞察力、学业延迟满足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3]Solomon,L.J,Rothblum.E.D.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Frequency andCognitive-Beh avioral Correlate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984.
[4]王凤.大学生学业拖延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观察,2013(258):6-11.
[5]汪玲,郭德俊.元认知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6(05):829-833.
[6]李峰,刘璐.黄冈师范学院体育系学生课外专业学习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05):104-105.
[7]孙玉琴,侯柏晨.烟台师范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理论课学习取向调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24):62-63.
[8]贾燕.福建省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9]顾婷婷.体育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及其发展对策[D].苏州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