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校辅导员在高校教育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质量已成为国家关注的问题。以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组成因素为研究出发点,分析了目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为提升高校辅导员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能力;考核机制;路劲选择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职业理想存在偏差,队伍不稳定
高校辅导员没有将辅导员岗位作为自己职业理想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及质量的发展,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经过各地、各高校的共同参与,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由于对辅导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辅导员的工作成果没有一定的评价体系及晋升制度,导致辅导员岗位没有吸引力,一些辅导员并没有把其当成自己的职业理想来做。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对辅导员岗位的认识不够,对辅导员职业的定位认识不够清晰。
(2)学校没有明确学生工作从业者的专业归属问题,不能适应当前背景下的辅导员工作提出的专业化与多样化的要求。
(3)辅导员培训体系不够健全,没有建立类似国外学生事务管理的专业或正式培训机构。
2.辅导员职业素养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高校辅导员的职责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党建、评优、危机处理、组织管理、心理健康咨询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主要内容。但实际情况是辅导员的职责宽泛,思想政治教育欠缺,除课堂教学外几乎所有与学生相关的问题都只能依靠辅导员去解决。在这种思想认识及制度的环境下,辅导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一些边缘性的工作上,不能适应学生管理工作纵深发展的需要。对于辅导员自身来说,存在政治意识薄弱、专业背景模糊、实践经验欠缺、创新力低下等问题,,不能适应高校教育发展的要求。
3.学校不够重视,缺乏对辅导员的考核机制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校对辅导员的建设缺乏长远的规划,只是将工作集中于如何解决一些重要问题,如筹集资金、关系疏通、迎接考评、扩大就业等之类事情,忽略了辅导员这一特殊群体的发展,对辅导员职业能力培训体系缺乏,对辅导员的考核机制也不够健全,没有建立能够体现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富有自己特色的辅导员培养培训的机制,未对辅导员这个作为一个职业的岗位有明确的发展及培养规划。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路径选择
1.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严格辅导员准入制度
高校辅导员的选拔需要有严格的体系,辅导员必须坚决拥护党的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从选拔程序来看,辅导员选拔主要有三种途径:
(1)公选制,即面向社会选拔优秀的人才。
(2)考核制,对于应聘的辅导员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考察,确定人员。
(3)内定制,根据需要由学工部或学工与人事部门联合确定考察人选。
2.建立健全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机制,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
完善辅导员能力培养机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优化激励机制,有激励才有动力,才能增强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
(2)优化辅导员职业规划,高校辅导员应切实做好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机制,制定合理的流转机制,增强年轻辅导员的归属感。
(3)优化辅导员工作环境,需要为辅导员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既要规范工作制度,又要给予空间让他们有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包容其在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激励其从错误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素质。
3.完善辅导员考核机制
建立健全符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日常事务评价体系,完善辅导员考评制度是完善辅导员队伍的重要内容。对于辅导员的考核可以由学校组织人事、学工等部门,从综合素质及绩效等两个方面制定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与辅导员的职务、职称挂钩,逐步形成学校考核学院、学院考核个人的评价体系。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辅导员在高校教育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只有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严格辅导员准入制度,建立健全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培养机制,完善辅导员考核机制,才能使辅导员职业能力不断取得突破,完善高校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张宏如.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